天天看點

朱淑貞:甯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黃葉舞秋風

朱淑貞:甯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黃葉舞秋風

作者:珮安歌,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提起宋朝的女詞人,李清照的名聲可謂家喻戶曉,她那兼顧婉約與豪放的文風,她那用生命寫下的浪漫與悲傷,都令多少年後的讀者為此贊歎與扼腕。

然而,其實在相同的時代,優秀的女詞人不止李清照一人,她們也有着異于常人的文采,但因各種原因并未留下太多著作,甚至生卒年份、人生經曆都不甚清晰,朱淑貞就是其中一員,她才華橫溢,出身富貴,一生卻頗多曲折。

朱淑貞不是個願受封建枷鎖限制生活的傳統女子,大膽追求理想願望,但是無論是情感還是詩壇創作,她至死都沒得到自己想要的,她仿佛是孤單獨影,行走在那個并不認可的時代裡。

由于朱淑貞的作品多以描寫自己的生活為主,是以我們通過她為數不多留下來的作品,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她的生平與經曆。

1

關于朱淑貞的籍貫各種說法不一,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她是一位自小衣食無憂的官家小姐,從小飽讀詩書,可以說是無憂無慮,這一點從她早期描寫生活的詩詞中可以看出。

微涼待月畫樓西,風遞荷香拂面吹。

先自桂堂無暑氣,那堪人唱雪堂詞。

——宋·朱淑貞《納涼桂堂二首·其一》

這是朱淑貞描寫與家人一同在家中堂閣納涼所作。夜色迷人,涼風習習,擡頭看到的是月亮與樓閣共同高立,低頭聞到的是風中彌漫的荷花陣陣香氣,原本該是炎熱的夏季,朱家卻在自己的府内有避暑的桂堂,一大家子在此談天賞月,其樂融融。此番景象,可以看出朱淑貞幼時在生活和物質條件方面,是非常富裕的,是以她早年也會寫下這種表達惬意、舒适的詩詞作品。

朱淑貞:甯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黃葉舞秋風

彎彎曲,新年新月鈎寒玉。

鈎寒玉,鳳鞋兒小,翠眉兒蹙。

鬧蛾雪柳添妝束,燭龍火樹争馳逐。

争馳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宋·朱淑貞《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這首《憶秦娥》描寫了正月初六這天朱淑貞外出遊樂的景象。新年伊始,天上挂着一輪清澈彎彎的月亮,如玉石一般閃亮,也如地上姑娘的玉鞋一般小巧。女子們每個人都是開心的,笑起來的模樣眉眼都在傳遞欣喜,大家盛裝打扮,節日裡喜氣洋洋的樣子在白雪夜裡格外閃耀,這麼多人就在街上互相追逐着,奔跑着,一改往日大門不出的習慣,好好地享受這熱鬧的時候。在朱淑貞看來,這樣的初六,比元宵節還令她着迷和喜愛。

從這篇詩中看出,朱淑貞的描寫都是達官貴人家小姐才會參加的活動,更進一步證明她曾經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同時也展現出以她的性格更喜歡這些熱鬧和活潑的日子,不希望受拘束,這也為日後她大膽追求世俗不認可的理想奠定了基礎。

2

朱淑貞雖有詩詞描寫兒時單純美好的生活,但她大部分作品都彌漫着悲傷和郁悶的情感,這和她的婚姻經曆有密切關系,她與一官吏成婚,不幸的人生就此開始。

相傳朱淑貞丈夫是個對人生沒什麼追求的人,個人操守上也不是什麼安分守己之輩。他與朱淑貞在情感和人生價值觀上,均不在同一層次,在那個奉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朱淑貞丈夫對自己妻子不喜在家做女紅而總是像男子一樣吟詩作對,頗有不滿,丈夫的嫌棄和冷落讓朱淑貞痛苦不已。

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卧。

伫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

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宋·朱淑貞《減字木蘭花·春怨》

朱淑貞的作品主要都在描述自己的生活,在結婚後由于婚姻不幸,經常以淚洗面,是以文風一改往日活潑形象,更多的是充滿着愁緒。

在這首《減字木蘭花》中,作者首先直白地表達,無論是行走卧立,安靜或歌唱,均是孤單一人,雖已有枕邊人,但作者依舊是形單影隻。她久久獨自站在窗前,寒意讓她愁緒更甚,勞心傷神。止不住的眼淚讓朱淑貞妝容花掉大半,但早與夫君不和的她似乎也不會在意于此。不知是否是心病帶來身體的欠佳,這樣一個虛弱狀态下的朱淑貞吹盡寒夜裡的每一盞燈,仍無法入眠。

朱淑貞:甯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黃葉舞秋風

相信這樣的生活描寫是朱淑貞成婚後的常态,丈夫的冷漠、夫妻二人價值觀念的不和,早已讓這場婚姻名存實亡,朱淑貞不得不一個人守着空屋過日子。這個時候,在她的筆下,那些曾經代表美好生活的景物,如今全部染上了悲劇的色彩。曾經的寒夜,朱淑貞看到的是彎彎的月亮和嬉笑的人群,如今的寒夜,她隻能感受到冰冷的床榻和病容滿面的自己。

在這樣的生活狀态下,朱淑貞越來越傷春悲秋,在她眼中的萬物都帶有着傷感色彩。她曾在《愁懷》中寫下如此詩句:

鷗鹭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

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似休生連理枝。

詩句中的鴛鴦、連理枝都是典型描寫比翼齊飛的美好愛情代表,而在朱淑貞的描寫中,鴛鴦被強配給鷗鹭,春天明明不為花兒的幸福考慮,卻白白讓其長出了那多情的連理枝。是啊,自己生活的不幸,婚姻中的痛苦,讓朱淑貞看到的每一處風景,都在訴說着情感不順和遭遇背叛的難過,她聽到的每一幀聲音,都充滿着這世間愁苦的哭泣與呐喊。

朱淑貞:甯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黃葉舞秋風

斜風細雨作春寒,對尊前,憶前歡。

曾把梨花,寂寞淚闌幹。

芳草斷煙南浦路,和别淚,看青山。

昨宵結得夢夤緣,水雲間,悄無言。

争奈醒來,愁恨又依然。

展轉衾裯空懊惱,天易見,見伊難。

——宋·朱淑貞《江城子·賞春》

初春往往在多數文人心中,都象征着這萬物複蘇,百花齊放,而在朱淑貞的筆下,初春還帶着明顯的寒意,她回想着曾經那短暫不多的快樂時光,淚水已是不知第幾次流過臉龐,猶記得分别的時候,她目送着心愛的人與芳草和孤煙共同消失在視線的盡頭,淚水讓她看不清前方的路,淚幹後眼前隻剩下那一座遙遠的青山。

作者日後也時常想起這些生活中為數不多的美好和分别那日的不舍。與思念的人也許夢中可以相逢,但是醒來之後依舊隻有愁苦陪伴左右。于是她在詩詞最後竟發出了“與天相見那麼容易,與那個人相見卻那麼困難”的感歎。

關于此文中朱淑貞到底思念的是誰,不同學者衆說紛纭。有人說她在結婚前曾有過兩情相悅的少年郎,後來少年遠走他鄉,讓朱淑貞一生思念;也有人說朱淑貞與丈夫初結連理時也有過美好恩愛的時候,此文是在懷念曾經那個還願與她舉案齊眉的丈夫。

但是,無論她詩中情感寄托的到底是誰,我們可以确認的是她最終都沒有見到這個朝思暮想的人,她不得不獨守着空窗和寂寞,一天一天度過沒有快樂的人生。

3

朱淑貞後來結識了當時同樣著名的女詞人魏夫人,魏夫人是時任宰相曾布的妻子,她欣賞朱淑貞的才華,同時對女人飽嘗相思之苦十分感同身受,便将朱淑貞接至汴梁吟詩作對,朱淑貞得以難得機會在生活中重見快樂。同時,據傳她也在這段經曆中遇到了當時讓她心動的人。

關于朱淑貞與這位心上人後來的故事,各種記載也說法不一,有人說她并未與丈夫結束關系,隻是在多年無法相見、名存實亡的婚姻中另結新歡;也有人說她曾大膽主動“休夫”,對外聲稱要正大光明與新人相愛。

然而,無論曆史真實情況是如何,朱淑貞的所作所為在當時社會都是無法被了解和接納的,男子可以三妻四妾,而女子隻可以三從四德。朱淑貞這種沖破當時倫理和道德的觀點,連她父母都無法接受,甚至以自己生出這樣的女兒為恥。相傳朱淑貞後來傳回家鄉,在她死後,其父母因羞愧難當,一把火燒盡了朱淑貞的所有著作,這也是為什麼如今流傳下來她的作品十分稀少。

朱淑貞:甯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黃葉舞秋風

朱淑貞的一生充滿着悲傷和眼淚,她負面的情緒也持續了人生的大半時光。然而,她在經過那麼多困難的日子後,難得的是還保有了一份本心和信念。她堅信,做人還是要有氣節和追求,哪怕這些理想和現實格格不入,自己也絕不可放棄,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她面對夫君的始亂終棄後,仍有勇氣不受世俗桎梏,再次愛上他人。

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催。

願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

——宋·朱淑貞《落花》

這首詩中作者一反常态并沒有主寫一朵花的凄苦身世,而是表達雖然狂放暴雨在不停摧毀着花兒的生命,但是它依舊美麗盛開。作者希望這天地神明可以憐憫這朵花,不讓它跌入苔藓之中。

這首詩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生活中各種不平和是非的不滿,她大概形容自己就是那一朵花,卻遭受着環境帶來的各種打擊。她祈求上天可以憐惜她的心思,又何嘗不是希望這天地能容下那些活得艱難卻又充滿美好的事物呢。

朱淑貞在年歲稍長時曾寫下過一首詩《黃花》,其中有一句讓人讀之動容:“甯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黃葉舞秋風”,她将自己比作菊花,甯可在枝頭老去,也不肯如枯葉一般随風凋零。

這樣的氣節和态度,何嘗不是她自己的人生寫照,她所追求和相信的,無論是真誠摯愛的情感,還是做出成就的寫詩繪畫,是不為時代和世俗所提倡的,而她為了堅持這些,最終也是付出了一生的代價。她沒有在詩壇留下太多著作與名聲,但是她的才氣與勇氣,也是值得後人通過她僅存的作品,細細品讀。

-作者-

珮安歌,一名熱愛文字和火鍋的正經少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