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宋詞人姜夔:自學成才,寫下傳世梅花詞,與辛棄疾友善,卻一生無緣科舉

有這樣一位南宋人,他是職業填詞家,音樂家,而且毫無争議地位列中國古代十大音樂家榜單。

光看他的這些名片标簽,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他還有更了不起的成就,他一生無緣科舉,音樂全憑自學,且成就斐然,他當了一輩子的清客,卻得到當時文壇大佬的一緻認可。

沒錯,他就是南宋了“不起的蓋茨比”。哦,錯了,重來,他就是南宋了不起的詞人姜夔。

姜夔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為詞壇帶來了新的标準和範式,他一生也在不遺餘力地做着填詞的工作。

那麼,該如何評價姜夔的一生和他的詞作成就呢?且聽小話詩詞細細道來。

宋詞,是大陸古典文學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起源于隋唐時期的曲子詞,直到宋代,才迎來了真正屬于它的舞台,在衆多文采飛揚,詞情縱橫的填詞家們的加持下,曲子詞進入百花盛開、争奇鬥豔的時代,一個文學名詞“宋詞”由此産生,後世學者王國維創造性地為宋詞貼上了“一代文學”的标簽。

宋詞既是一種抒情文學,也是一種音樂文學。從音樂角度而言,詞還是一種優美的歌曲,最初的詞是配合曲譜演唱的。從演唱風格來說,詞具有豪放與婉約兩種不同的風格。

在宋代詞壇,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蘇轼、辛棄疾、張元幹等詞人,而秦觀、周邦彥、李清照則是公認的婉約派傑出代表。

但在豪放詞和婉約詞各逞風流的宋代詞壇,有一個詞人卻以自身的才情和音樂方面的天賦,遊離于豪放派和婉約派之外,卻又集豪放和婉約于一身,他就是南宋著名詞人姜夔。

姜夔對詞壇的一大貢獻就是将音樂與辭章以完美的形式結合起來,讓詞的文學性在音樂的輔助下得到了最美的展現。

姜夔善于創作自度曲。“自度曲”也就是由自己譜曲、自己填詞的歌詞創作形式,“自度曲”不同于照着曲譜填詞,而是先寫歌詞,再給歌詞譜曲,而且姜夔“自度曲”的原創度很高。在音樂與詞章的結合中開辟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姜夔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自度曲,像描寫揚州的《揚州慢》、贊詠梅花的《暗香》《疏影》等,都是姜夔自己譜曲填詞完成的詞壇佳作。而《揚州慢》更是一首音樂性與文學性,思想性與藝術性結合得恰到好處的精品佳作,曆來為人稱道。

姜夔在音樂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詣,他也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音樂家之一。姜夔有一本音樂專著《白石道人歌曲》,記憶體祀神曲《越九歌》10首,詞調17首自度曲17首,琴歌《古怨》1首。

姜夔的詞集《白石道人歌曲》是中國音樂史上流傳至今唯一完整的宋代樂譜文獻資料,被視為中國音樂史上的稀世珍寶,彌足珍貴

姜夔的詞風獨樹一幟、自成一派的,他是集譜曲、填詞于一身的名副其實的經典詞家。他将清剛、疏朗、清空、騷雅等美學風格融會貫通在詞作中,他在詞的文學性和音樂性之間建立了一種默契的、貼切的平衡,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讀姜夔的詞作,既能讓人徜徉在文字本身的藝術美感中,也能讓人沉浸在音樂的動人旋律中。

無緣科舉,清客一生

姜夔劃時代的詞學成就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他應該受過專業的音樂理論學習,而且身份應該是宮廷音樂家或者士大夫階層,這樣才能比對上他的音樂成就。但事實恰恰相反,他隻是一介布衣,而且在清貧中度過了一生,他的音樂理論也是通過自學取得的。

南宋文學家陳郁著有《藏一話腴》一書,這本書多記南北兩宋時期人物轶事。該書對姜夔的記載是:“氣貌若不勝衣,而餘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無立錐,而一飯未嘗無食客。圖史翰墨之藏,汗牛充棟,襟期灑落,為晉宋詞人。”陳郁和姜夔是同時代的人,由此可以确信,陳郁的記載是真實可靠的。

姜夔(1155—1221),字堯章,号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南宋著名詞人、音樂家。 姜夔少年喪父, 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屢試不中,是以他也沒有機會進入仕途,布衣終生。

為了維持生計,姜夔隻得在仕宦顯貴之家做門客,依靠吟詩作曲博得達官貴人的賞識,說白了就是依靠舞文弄墨的文秘工作領取微薄的收入。當時将這樣的一種小衆職業稱之為“清客”。

當然做清客可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除了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之外,還得陪主家喝酒打牌,娛樂消遣,還要左右逢源,看主人的臉色。說白了,清客是一種寓居的、寄人籬下的生活。

正如清代人在筆記中對清客有過這樣的記載的:一筆好字不錯,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醉,四季衣服不當,五子圍棋不悔,六出昆曲不推,七字歪詩不遲,八張馬吊不查,九品頭銜不選,十分和氣不俗。

這樣的記載雖然對清客的生活有戲谑誇張,但是将清客那種寓居的、寄人籬下的生活,以及生活不得不部落客人一笑的清客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

姜夔有着強烈的入世情懷,但是他的仕途科舉之路屢屢受挫,終生未能邁入仕途,布衣終生。免卻了仕途的牽絆,姜夔有更多的時間去遊曆,他的足迹遍布合肥、揚州、無錫等地。

在遊曆中寄情山水,在遊曆中體察風物,在遊曆中開闊視野,這也為姜夔的創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資料。

姜夔好學、好客,尤其在音樂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詣。姜夔身兼多藝,對詩詞歌賦、音律書畫,無一不熟谙精通。他尤其以填詞制曲見長,深得當時文壇大佬辛棄疾、楊萬裡、範成大、蕭德藻等人的欣賞。

姜夔的父親和南宋詩人,自号“千岩老人”的蕭德藻有過交情,早年的姜夔就在蕭德藻那裡當清客,蕭德藻對姜夔挺好的,也很賞識姜夔的才情,他還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姜夔。

宋孝宗淳煕十四年(1187年)春,經過蕭德藻的舉薦,姜夔去南京拜訪著名詩人楊萬裡。楊萬裡還寫有《送姜堯章谒石湖先生》一詩,詩中寫道:

吾友夷陵蕭太守,逢人說君不離口。

袖詩東來谒老夫,慚無高價當璠玙。

翻然買卻松江艇,徑去蘇州參石湖。

楊萬裡覺得姜夔的才華很高,他又把姜夔舉薦給當時的文壇巨擘範成大。範成大是南宋有名的田園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描寫細緻入微,經典田園詩《四時田園雜興》就出自範成大之手。

兩首梅花詞,經典詠流傳

範成大在石湖有一個大莊園,莊園裡有北山堂、千岩觀、天鏡閣、壽樂堂等著名的景點。範成大酷愛梅花,在石湖玉雪坡已經種了梅花數百株,但還嫌不足,又在南邊買了王氏家舊宅七十多間,悉數拆除後,将其中三分之一的地方種上梅花。

姜夔來到範成大的石湖莊園,在這裡度過了一段悠遊的生活。而姜夔最具代表性的梅花詞姊妹篇《暗香》《疏影》,就是在範成大的石湖莊園裡欣賞了梅花之後,譜寫而成的。

姜夔的這兩首梅花詞因為絕美的音樂性和文學性,而被譽為詠梅詞中的千古絕唱,試看其中一首《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歎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梅花是中國古代常見的審美意象,梅花象征高潔、清雅、堅貞等文化内涵,曆來受世人尊崇。梅花以曲折多姿的形态、傲寒而放的特性而被古代文人反複吟詠的花卉之一。詩人們往往借助梅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融進自身的主觀之意,賦予梅花各種美好的品格,進而激發人們的豐富想象,并給人們帶來美輪美奂的文化享受。

在《暗香》中,姜夔并沒有對梅花的形态進行具體的描繪,僅僅利用月色、玉人、音樂幾種意象就描繪出一幅意境高遠的梅花清寒圖。

姜夔填詞的時候,有感于自身的飄零,複雜的情感一時湧上心頭,他又用暗香、香冷、紅萼等詞語來描寫梅花的形态和顔色,詞語淡雅,筆觸清麗,構成一幅有聲有色的“月夜賞梅圖景”,這首詞作境界清疏、甯靜、空曠,讀來耐人尋味。

姜夔為何對梅花如此情有獨鐘?這和詞人的人生追求有關。姜夔早年多次參加科舉,可都是名落孫山,是以他一直過着輾轉飄零、寓居不定的生活。

他以布衣身份與當時的名流結交,但他清幽雅正、潔身自好,是以得到了衆多文壇名流的認可和贊譽,其中不乏辛棄疾、範成大這樣的文壇大佬。盡管如此,姜夔的生活并不安定,他一生清貧,甘守清貧。

正是這種生活經曆與人生閱曆造就了姜夔清幽雅正、潔身自好的品格。這種高潔雅正的品格與梅花的精神是相通的,是以姜夔将梅花視為知己,他經常在詞作中借梅花表達自己高雅幽靜、淡泊名利的人格和“我以我手寫我心”的真摯情感。

南宋末年的著名詞人張炎,非常欣賞姜夔的這兩首詠梅詞,他在《詞源》中稱贊道:“詩之賦梅,惟和靖一聯而已,世非無詩,不能與之齊驅耳。詞之賦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

後來張炎也曾寫下《疏影》一詞,也是有和姜夔一較高下的緣故,張炎的《疏影》也是一首非常精美的詠梅詞。不過就意境來說,與姜夔的梅花詞還是有一定的意境之差的,關鍵就在于姜夔的詞作在文學性和音樂性之間搭建起了一種标準,這一标準就是格律的精緻化和雅緻化。

清代著名詞人朱彜尊曾提出“醇雅”的詞學審美觀念,他非常看重詞作的醇雅,而姜夔的詞風也符合朱彜尊提出的審美觀念,是以,朱彜尊非常推崇姜夔,他評價道:“自鄱陽姜堯章出,句琢字煉,歸于醇雅。”他還不忘再加一句“詞莫善于姜夔”。

朱彜尊在《詞綜·發凡》這本詞學評論的著作裡再次對姜夔的詞學成就予以了肯定 :“詞至南宋始極其工,至宋季始極其變,姜氏堯章最為傑出。” 其實這也從一個一個側面看出,姜夔精緻雅緻的詞作到了清代進一步得到詞學家的認可,并獲得了空前絕後的聲望。

滄海拾珠

1186年,姜夔漫遊的足迹踏上潇湘大地,他暢遊湖南長沙,登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最高峰祝融峰,發現了獻神曲《黃帝鹽》和《蘇合香》兩部樂譜,兩曲原來都是唐代樂曲,後來失傳,姜夔的這一發現,無異于滄海拾珠。

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夏天,姜夔再次去南京探望楊萬裡,途中遇到一位琵琶樂工,正在彈奏《醉吟商湖渭州》,這正是姜夔苦思冥想的一首曲調。

《霓裳羽衣曲》,原為盛唐著名宮廷音樂,其樂、舞、服飾皆着力描繪仙境與仙女形象,調屬黃鐘商。姜夔發現的這部曲譜,屬于商調,雖與唐樂原貌不盡相同,但畢竟是盛唐音樂之遺韻。

姜夔一年之中而兩度發現稀世樂譜,于是他在這位樂工跟前求得琵琶彈奏技法,作成《霓裳中序第一》,在這首詞作的小序裡,姜夔完整地記錄了事情的經過。這在中國古典音樂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還有如《玉梅令》,本是範成大的自制曲,隻有曲,沒有詞,姜夔拜訪範成大的時候,應範成大之約,便根據曲譜填上了非常優美的歌詞。

姜夔每譜成一首原創歌曲,一定要用笛子先吹奏,朋友往往歌而和之。無論是依譜填詞,還是譜曲填詞,姜夔依律填詞,因其韻律的音樂美,必定帶來詞語的音韻美,也使得姜夔的曲詞既具情詞之美,又具聲情之美。

自号白石,悠遊樂道

姜夔的詞作淡雅,這也與他的飄零寓居的生活經曆是有關的。東晉道教學者葛洪著有《神仙傳》一書,書中寫道:“白石先生者……嘗煮白石為糧,時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或許是出于對這種歸隐思想的認同,姜夔自号“白石道人”,姜夔本就是“氣貌若不勝衣”的人,這個名号倒是很符合他那白衣書生的形象。

清末著名的詞學評論家劉熙載在《藝概》中也評價姜夔:“詞家稱白石曰‘自石老仙’,或問畢竟與何仙相似?曰:藐姑冰雪,蓋為近之。”

1193年,姜夔在杭州結識了世家公子張鑒。張鑒是南宋大将張俊的諸孫,家境豪富,在杭州、無錫都有田宅。張鑒很欣賞姜夔的才華,因為姜夔屢試不第,他曾想出資為姜夔謀得一官半職,但姜夔卻不想用這種被人憐憫的方式進入仕途,遂婉言謝絕。

此後姜夔經常出入張鑒家,互相作詩填詞唱和。張鑒是姜夔晚年最好的知己,兩人友誼極深,姜夔深情地說說:“十年相處,情甚骨肉。”

1196年,蕭德藻被侄子蕭父迎歸池陽,姜夔在湖州失去依傍,遂幹脆移家杭州,依附張鑒及其族兄張镃,後不再遷徙,在杭州居住終老。1202年,張鑒死後,姜夔非常悲痛,作詩哀挽,可見其情意之深。

1197年,四十三歲的姜夔曾向朝廷獻《大樂議》《琴瑟考古圖》,希望獲得提拔,但朝廷沒有重視,《大樂議》代表宋代民間音樂藝術最高成就,更為後人提供了一份了解當時音樂狀況的可貴的資料。

兩年之後,姜夔再次向朝廷獻上《聖宋铙歌鼓吹十二章》,這次朝廷下诏允許他破格到禮部參加進士考試,但他仍舊落選,從此完全絕了仕途之念,以布衣終老。

姜夔自号白石道人,姜夔在自傳中記載了他飄零寓居時得到文壇名人贊賞和肯定的事情,其中有田園詩人範成大,理學大師朱熹,宰相京镗,豪放詞人辛棄疾等。

而姜夔在與辛棄疾的交往也堪稱文壇趣事。1204年,愛國詞人辛棄疾被派往鎮江府,同年秋天,辛棄疾登上北固亭,寫下了傳世經典《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姜夔仰慕辛棄疾的人品,欽慕辛棄疾憂國憂民的磊落豪放,他非常欣賞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以還寫下了一首《永遇樂·次稼軒北固樓詞韻》,原詞如下:

雲隔迷樓,苔封很石,人向何處。數騎秋煙,一篙寒汐,千古穴來去。使君心在,蒼崖綠嶂,苦被北門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飲,大旗盡繡熊虎。

前身諸葛,來遊此地,數語便酬三顧。樓外冥冥,江臯隐隐,認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長淮金鼓。問當時、依依種柳,至今在否。

姜夔在詞中借古人古事贊頌辛棄疾的愛國情感,通過贊揚辛棄疾來表達自己心系國家興亡,擁護北伐大業的政治熱情。姜夔這首詞的最可貴之處在于反映了老百姓盼望統一的迫切心情,以此激勵暮年的辛棄疾努力完成收複中原的重任。

小話詩詞

姜夔雖然一生過着飄零寓居的生活,為了生計也不得不過着清客的生活,但他始終保持着清淡的個性與獨立的人格。他以布衣身份對宋代音樂、曲詞、書法、音樂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尤其在與辛棄疾等人的交往過程中,他和辛棄疾為代表的愛國主義精神合力彙成為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姜夔以自己的生活經曆和曲詞建構了他所生活裡無愧于時代的人文精神。

姜夔以其橫溢的才華和獨立的人格,赢得了他那個時代的人們對他的尊重,也赢得了後世對他的尊重。我們能從姜夔的身上能看到一個文人應該具備的精神和應該有的樣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