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賀鑄的這首豪氣幹雲的詞作,上承蘇轼,下啟辛棄疾,讀來扣人心弦

在大陸古代文學中,作為糅合了音樂元素與文學元素的詞,到晚唐五代時期,經過衆多填詞家的接力與傳承,基本上趨于成熟。詞到宋代達到巅峰,并确立了绮麗婉約的風格和娛樂與休閑的價值體系。

詞是抒情文學,所寫的内容多是傷春傷别 、閨情閨怨、娛賓遣興。北宋詞壇的大緻風貌與主流風格基本上是以婉約為正宗的。“新聲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調弦于茶坊酒肆”的風尚流行于各個層面,處處回蕩着柔曼婉轉的歌聲。

這期間,蘇轼欲以豪放詞“一洗绮羅香澤之态”,蘇轼的振臂高呼終因響應者寥寥而難以挽轉局面,當時詞壇的名家,如晏幾道、秦觀,以及後起之秀周邦彥,無一不是沿着婉約的道路發展的。隻有賀鑄,當蘇轼在詞壇上“ 孤軍奮戰” 的時候,繼之而起,擴大了詞的内容和表現手法,給詞壇吹進了一股遒勁、雄偉的清剛之氣。

賀鑄的豪放詞風是對蘇詞的一種繼承和發展,賀鑄繼承了蘇轼寄寓人生感慨這一風格特點。卻也在此基礎之上開創了表現關心國家大事,對于國家命運憂慮的詞風特征。

賀鑄,字方回,号慶湖遺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北宋中後期的著名詞人,他繼蘇轼之後,拓展了詞的寫作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内涵,并融合衆家之長 形成了多樣化的風格。

清代學者陳廷焯在《雲韶集》卷二中曾評價賀鑄的詞作:“詞至方回,悲壯風流,抑揚頓挫,兼晏、歐、秦、柳之長,備蘇、黃、辛、陸之體,一時盡掩古人,兩宋詞人除清真、白石兩家外,莫敢與先生抗手。”

賀鑄有經世緻用的學識,且見識廣博,但因其出身武弁,在重文抑武的宋代始終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可謂蹉跎一生,壯志難酬。眼見一生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于是他在五十八歲那年急流勇退,隐居蘇州,從此遠離仕途的困擾,遂潛心學問,閉門讀書,填詞作曲,校勘詩文。

賀鑄以74歲的高齡度過了他兜兜轉轉、遊離于仕途卻鐘情于文學的一生,他的一生也見證了宋詞走向繁榮的軌迹。但是作為一名詞人,賀鑄卻常以俠士自居,其身上有豪俠之氣與狂士之風。

《宋史》記載:“賀鑄,孝衛皇後之族孫,喜談當世事,可否不少假借,雖貴族權傾一時,小不中意,極口诋之無遺辭,人以為近俠。”從史料中不難看出賀鑄正直且任俠好氣的性格特點。

正如蘇轼所說的,詞品應與人品相一緻,詞所抒發的也應是作者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賀鑄的詞是人生的寫照,如《青玉案》中“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着重寫自己宦海沉浮,郁郁不得志的閑愁。

賀鑄少懷壯志,一生坎坷,俠氣幹雲,柔情如水,集俠骨文心于一身,揮婉約豪放成百詞,以婉約始而以豪放終,以婉約為表豪放為裡,他以委婉細膩之文心寫豪放雄俠之勁詞。

賀鑄是以文心寫俠骨,以豪氣振文意,婉約而不柔靡,豪俠而不疏落,在宋詞史上,占有從婉約詞風轉向豪放詞風的承繼地位,是一個風格獨特、卓有成就、引人注目的詞人。

賀鑄雖然官居下位,卻關心國家大事。當北宋與西夏在邊關發生戰事之際,宋廷一味委屈求和,賀鑄身懷報國志,卻苦于無路請纓,他的理想在現實中一再碰壁,于是産生了這首洋溢着愛國主義的豪放詞名作《六州歌頭》: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發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飛鞚,鬥城東。轟飲酒垆,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閑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匆匆。

似黃粱夢。辭丹鳳。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懷倥偬。落塵籠。簿書叢,鹖弁如雲衆,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動,漁陽弄,思悲翁。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目送歸鴻。

和北宋絕大多數著名詞家不同,賀鑄出生在一個七代擔任武職的軍人世家,其本人的仕宦生涯,也從武弁開始。賀鑄青年時離開家鄉來到汴梁,靠着門蔭,當上了一名侍衛武官。就這樣,他在汴梁度過了六七年的遊俠生活,這是詞人一生中引以為豪的時光。

這首詞的上阕,就是對這段生活經曆的追憶。開篇兩句“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大意是說:少年時血氣方剛,渾身上下都是一股俠義之氣,而且結交的都是各大都市的志同道合的豪雄之士。這兩句寫得很有神采,也很有感染力,為上阕定下了一個激越昂揚的基調。

其實這兩句是賀鑄從李白的詩句“結發未識事,所交盡豪雄”中化用而來的。在詩詞中化用前人詩句、征引典故是常見的創作手法之一,對于賀鑄來說,用典是詩歌創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也是他展現才學的用武之地。

賀鑄的用典較前人更為廣博,史傳人物、儒家經典、佛教道義、前人詩文等等,皆是賀鑄創作詩歌、旁征博引的源泉,娴熟程度達到了“用巧而不見巧,鍛煉而不着痕迹”的爐火純青的境界。也難怪賀鑄曾非常自負地說:“吾筆端驅使李商隐、溫庭筠,常奔命不暇。”

從“肝膽洞”至“矜豪縱”,共七句,詞人概括地傳寫自己與志同道合的好友們俠義勇為的英勇事迹:他們肝膽相照,極富有血性和正義感,聽到或遇到不平之事,即刻怒發沖冠;他們性格豪爽,志趣相投,不待坐下來細談,便結為生死之交;他們一言既出,驷馬難追,答允别人的事,一諾千金,誓不反悔;他們推崇勇敢,并且以豪放不羁而自矜。

為了進一步渲染少年時期的豪俠義氣,賀鑄不惜筆墨地進行了大力渲染,接下來的九句全部都是他們青春年華與豪氣幹雲的生動:他們相聚在一起的時候,就在酒店裡豪飲,酒壇浮現出誘人的春色,他們像長鲸和垂虹那樣飲酒,酒杯頃刻即幹。有時候,他們還會帶着鷹犬去打獵,拉弓射出羽箭,瞬時便蕩平了狡兔的巢穴。

說到飲酒,不得不提一下北宋的崇尚飲酒、重交遊的社會氛圍,北宋是個“舉世重交遊”的社會,賀鑄生活的北宋中後期,社會穩定,社會生産力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經濟生活領域較之前更為活躍,尤其是商品經濟已經成為宋代社會經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另外,北宋坊市界限的破除、夜禁制度的松弛都為文人交遊作樂提供了前提和便利,經濟的發達促進了文化的高度繁榮,文化的繁榮為宋代的文人士大夫提供了文化享樂的溫床。賀鑄生活在這樣一個重交遊,重行樂的文化氛圍之中,自然少不了詩酒唱和、宴飲作樂,也自然免不了創作以歌兒舞女,侑酒侍宴為主要内容的詞作。

行文至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詞人揮毫潑墨的層次感,有虛實結合,有點染與勾勒,有抽象與具體,不管是第一層中的英勇事迹,還是第二層中的豪氣幹雲,詞人都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弓刀武俠、快意人生的生動畫卷。

阕最後一句“樂匆匆”與下阕首句“似黃粱夢”,是全詞文義轉折、情緒變換的節點,大意是說:青年時代的俠雄生活朝氣蓬勃、龍騰虎擲,雖然歡快,可惜太短促了。這兩句既承接了上阕對過去的回憶,又把思緒從過去拉回到現實中來。

這承上啟下的兩句,将詞人賞心樂事連同那興高采烈的氣氛收束殆盡,驟然轉入對離開汴梁之後的羁旅漂泊、環海沉浮、悒悒寡歡的生活經曆的陳述。詞人移宮換羽,詞意波瀾頓生,情感流瀉而出,一發而不可收。

從“辭丹鳳”至“忽奇功”,這一段共十句,大意是說自己離開京城到外地供職,乘坐一葉孤舟漂泊在旅途的河流上,唯有明月相伴。

詞人報效家國的情懷隻是一廂情願,他介于身份的尴尬與建功立業的壯志中,情懷愁苦。像賀鑄這樣的滿懷赤子之心的人何止千萬,但朝廷重文輕武,他無路請纓,隻能勞碌于案牍間。

如果說,太平時期,馬放南山,那還情有可原;而如今,正值邊關多事之秋,正值國家用人之際,需要既有熱血激情又有學識膽力的英雄人物來振奮人心力。然而,愛國将士空有一腔抱負而無用武之地。是以,十多來年的郁積在詞人心頭的幽怨,到了不吐不快的時候。

是以,這一段恰似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最初,詞人還隻是感慨自己的人生際遇、喟歎個人的懷才不遇,繼而擴大到替包括自己在内的衆多呐喊不平,把鋒芒畢露随着詞人激憤情緒的一步步高昂,詞的主題也在不斷地深化。

接下來的六句,聲律铿锵有力,句句震耳發聩,也讓詞意達到高峰。原來詞人聽到了邊關戰事又起的消息,此時詞人雖然遠在和州,卻心系國事,他一心要想為國效力,報效沙場是詞人平生的夙願,可是他并沒有接到任何征召。

是以,詞人痛心地寫道:軍樂吹奏起來了,邊關上發生了戰事。想我這悲憤的老兵啊,卻無路請纓,不能沖鋒陷陣,就連随身的寶劍也在秋風中發出憤怒的吼聲。“劍吼西風”這一句,擲地有聲,道出了詞人請纓無路、報國無門的憤慨,千載之下依然跳動着感人的旋律與時代的脈搏。

至此,一個飛鷹走狗的五陵俠少,已經完成了他向“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仁人志士的轉變,形象更高大、更豐滿了。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升華到了愛國主義的境界。

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全詞最後三句恰恰是以景結情,讀來别有一番滋味。詞人的滿腔熱血、詞人的淩雲壯志、詞人的豪氣幹雲,都沒有得到回應,他隻好滿懷幽怨,遊山逛水,撫琴寄情,目送歸鴻,以此來宣洩、傾訴内心的情感。

賀鑄年輕的時候豪俠仗義,是一個充滿理想的熱血青年,正如他在這首扛鼎之作《六州歌頭》中說的“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一樣,但他這樣的性格卻讓他在仕途上很難得到賞識。

這首詞的出現,既承接了蘇轼《江城子·密州出獵》等豪放風格的作品,又開啟了南宋辛棄疾等詞人的豪放派作品。可以說,賀鑄與他的《六州歌頭》是由北宋豪放詞風到南宋豪放派形成的一個過渡。《六州歌頭》是賀鑄豪放詞的代表作,詞中閃耀着熠熠生輝的愛國主義情感,這情感激勵着世人。

賀鑄性格磊落,胸懷坦蕩,正直而不阿谀,是以他的仕途之路一直磕磕絆絆,理想在現實中屢屢碰壁,因而賀鑄選擇的仕途之路反而給他留下了悒悒不得志的印象記憶。

賀鑄在晚年居住在蘇州“企鴻居”,并作了一首著名的《青玉案》,以“淩波不過橫塘路”的香草美人式的比興,映照了自己懷才不遇又不肯與俗世同流合污的孤潔與悲憤的一生,這與《六州歌頭》中的“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目送歸鴻”所表達的境界何其相似。

這首詞通篇為賦體,上片極力鋪排、渲染自己少年時的壯志豪情,這種灑脫磊落的英姿,正是賀鑄本人栩栩如生的寫照。這首詞也是一首自叙身世的長調,詞人回憶了自己青年時代的豪俠生活,抒發了自己仕途失意,壯志未酬的愛國情感。讀完這首詞,一位豪氣幹雲、一心報國的英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