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全民出行 滿京華集團讓“在路上”生活方式成為可能

還有11天就到元旦假期了

各位深圳的小夥伴

有想好去哪裡浪嗎?

不過,由于疫情原因

大家應該很難随心所欲

想去哪玩就去哪玩了

那麼,身處後疫情時代

如何讓“在路上”的生活方式成為可能?

今天

小編就來帶你到這裡尋找答案!

滿京華集團《M LIFE》雜志分享會

12月18日下午,由滿京華集團和南方都市報社共同主辦的滿京華集團《M LIFE》雜志分享會暨在路上:“什麼造就了城市的獨一無二”對談,在深圳市寶安區覔書店舉辦。

本次分享會邀請的嘉賓有:

香港大學社會學博士嚴麗君

景觀設計師、詩人龐偉

“潛愛”珊瑚礁保育機構與大鵬半島海洋圖書館創始人、藝術家沈曉鳴

南都人文地産新聞部主任、南都灣區城市美學研究所所長南島等

本次分享會亮點紛呈

嘉賓們圍繞主題

從城市文化、景觀、自然保護等角度

分享各自的深刻見解

為現場讀者帶來開闊的視野與思想的啟示

趕快來跟小編回顧一下吧~

謝節實:呼籲大家慢下來

駐足欣賞路上風景

聚焦全民出行 滿京華集團讓“在路上”生活方式成為可能

滿京華集團總裁秘書謝節實代表主辦方緻辭,他介紹,《M LIFE》是滿京華集團出版的完全面向公衆的城市人文期刊,也是滿京華持續探索、拓深城市文化分享的平台。

從去年首刊發行至今,目前和大家見面的已經是第三刊了,而這一次我們把目光聚焦在全民出行這個當下生活中必須關注的公共問題上。

1.對未知生活的探索

身處後疫情時代的我們,曾經可行性更高、更易實作的個性化出行方式變得不再那麼随心所欲,但心底對探索未知生活體驗,擴充生活邊界的渴望卻愈加強烈。

我們如何重新去看待出行?如何平衡“身未動,心已遠”的狀态?是《M LIFE》在路上專題試圖探讨和解答的問題,也是此次分享會的源起。

聚焦全民出行 滿京華集團讓“在路上”生活方式成為可能

2.“在路上”的真正含義

謝節實分享了自己對“在路上”的了解,他表示,

“我們說的在路上,絕不是星期一的早高峰,每個人都摩肩接踵,行色匆匆;也絕不是晚間的最後一班地鐵,睡意沉沉,夜色朦胧;更不是睡前躺在床上刷短視訊,用幾十秒一個的精神快餐來安撫我們疲憊不堪的神經與心靈。

現代社會對效率的追求,似乎讓每個人都急于跨過過程,直達目的。我們因而承受不起駐足欣賞路邊風景的時間,喪失了體驗過程本身的耐心,甚至葬送了咀嚼和品位文字的能力。我們的身體和心靈過于疲憊,沒有一個在路上。讓人不禁想問:“這種疲于奔命的都市生活是否真的有意義?”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滿京華重拾雜志這種傳統紙媒,并呼籲大家慢下來,駐足欣賞在路上的風景。相信紙張的觸感、油墨的香味、閱讀的過程,以及合上書本後的獲得感,其本身就具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聚焦全民出行 滿京華集團讓“在路上”生活方式成為可能

接下來

一起看看本次大會都有哪些亮點吧~

招牌、公園都是觀察城市的入口

城市的自然曆史是獨一無二的

嚴麗君:《招牌與城市》

聚焦全民出行 滿京華集團讓“在路上”生活方式成為可能

分享會現場,香港大學社會學博士嚴麗君帶來主題演講《招牌與城市》。

她以一個城市漫步者的角度,敏銳地從城市景觀中最為重要的符号招牌入手,給現場觀衆帶來了深圳、廣州、香港三座城市不同的招牌風格。

在她看來,招牌是傳達意思的工具,是制造氣氛的裝置,是城市曆史的記錄。

mmbiz.qpic.cn/mmbiz_png/7QRTvkK2qC6YSvLbb4d1FSXsKwibzOlFTibPkM2WDXWhPCibw4Kicew7WUQQ9QncdAT4FGPicJ1ic3PWfEzQejdVo8ibA/640?wx_fmt=jpeg");background-size: 100%;">

在她的分享之中,在場觀衆感受到招牌所透露出來的深圳移民城市的多元,也體會到香港“招牌森林”背後的商業繁華,以及廣州招牌背後的“粵式+港式”的風情雜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