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11天就到元旦假期了
各位深圳的小伙伴
有想好去哪里浪吗?
不过,由于疫情原因
大家应该很难随心所欲
想去哪玩就去哪玩了
那么,身处后疫情时代
如何让“在路上”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
今天
小编就来带你到这里寻找答案!
满京华集团《M LIFE》杂志分享会
12月18日下午,由满京华集团和南方都市报社共同主办的满京华集团《M LIFE》杂志分享会暨在路上:“什么造就了城市的独一无二”对谈,在深圳市宝安区覔书店举办。
本次分享会邀请的嘉宾有:
香港大学社会学博士严丽君
景观设计师、诗人庞伟
“潜爱”珊瑚礁保育机构与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创始人、艺术家沈晓鸣
南都人文地产新闻部主任、南都湾区城市美学研究所所长南岛等
本次分享会亮点纷呈
▽
嘉宾们围绕主题
从城市文化、景观、自然保护等角度
分享各自的深刻见解
为现场读者带来开阔的视野与思想的启示
赶快来跟小编回顾一下吧~
谢节实:呼吁大家慢下来
驻足欣赏路上风景

满京华集团总裁秘书谢节实代表主办方致辞,他介绍,《M LIFE》是满京华集团出版的完全面向公众的城市人文期刊,也是满京华持续探索、拓深城市文化分享的平台。
从去年首刊发行至今,目前和大家见面的已经是第三刊了,而这一次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全民出行这个当下生活中必须关注的公共问题上。
1.对未知生活的探索
身处后疫情时代的我们,曾经可行性更高、更易实现的个性化出行方式变得不再那么随心所欲,但心底对探索未知生活体验,扩展生活边界的渴望却愈加强烈。
我们如何重新去看待出行?如何平衡“身未动,心已远”的状态?是《M LIFE》在路上专题试图探讨和解答的问题,也是此次分享会的源起。
2.“在路上”的真正含义
谢节实分享了自己对“在路上”的理解,他表示,
“我们说的在路上,绝不是星期一的早高峰,每个人都摩肩接踵,行色匆匆;也绝不是晚间的最后一班地铁,睡意沉沉,夜色朦胧;更不是睡前躺在床上刷短视频,用几十秒一个的精神快餐来安抚我们疲惫不堪的神经与心灵。
现代社会对效率的追求,似乎让每个人都急于跨过过程,直达目的。我们因而承受不起驻足欣赏路边风景的时间,丧失了体验过程本身的耐心,甚至葬送了咀嚼和品位文字的能力。我们的身体和心灵过于疲惫,没有一个在路上。让人不禁想问:“这种疲于奔命的都市生活是否真的有意义?”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满京华重拾杂志这种传统纸媒,并呼吁大家慢下来,驻足欣赏在路上的风景。相信纸张的触感、油墨的香味、阅读的过程,以及合上书本后的获得感,其本身就具有无可取代的价值。
接下来
一起看看本次大会都有哪些亮点吧~
招牌、公园都是观察城市的入口
城市的自然历史是独一无二的
严丽君:《招牌与城市》
分享会现场,香港大学社会学博士严丽君带来主题演讲《招牌与城市》。
她以一个城市漫步者的角度,敏锐地从城市景观中最为重要的符号招牌入手,给现场观众带来了深圳、广州、香港三座城市不同的招牌风格。
在她看来,招牌是传达意思的工具,是制造气氛的装置,是城市历史的记录。
mmbiz.qpic.cn/mmbiz_png/7QRTvkK2qC6YSvLbb4d1FSXsKwibzOlFTibPkM2WDXWhPCibw4Kicew7WUQQ9QncdAT4FGPicJ1ic3PWfEzQejdVo8ibA/640?wx_fmt=jpeg");background-size: 100%;">
在她的分享之中,在场观众感受到招牌所透露出来的深圳移民城市的多元,也体会到香港“招牌森林”背后的商业繁华,以及广州招牌背后的“粤式+港式”的风情杂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