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尹學芸:将個體體驗融入到時代之中讓作品更有厚重感和曆史感

尹學芸:将個體體驗融入到時代之中讓作品更有厚重感和曆史感

特别高興來參加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我感到振奮人心。講話精練凝重,既激動人心又催人奮進。他強調的仍然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屬性,以及民族内心深處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總而言之一句話,總書記既提出要求,又給大家鼓勁,為中國文學鼓與呼。作為天津市作協主席,同時也作為一名作家個體,我感到深受鼓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文藝工作一直擺在重要位置,文藝是時代前進的号角,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尚。誰是引領者?其實就是每一個作家個體。我們的力量發揮出來,彙聚在一處,便能助力文脈得以更好延續。

習近平總書記所做的講話篇幅不長,但每一個章節都精彩扼要。他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心系民族複興偉業,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守人民立場,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守正創新,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弘揚正道,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人生價值。

身處現場,我感受到沉甸甸的責任。過去總覺得創作是個體的事,但此時此刻,我真切感受到責任之所在,為人民寫作不再是一個虛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應該是每一個作家的根本遵循。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藝之母。文學藝術的成長離不開人民的滋養。總書記的這些話是颠撲不破的真理。

天津代表團來了17名成員,基本涵蓋老中青三個年齡段的作家。這幾年天津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天津作家還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後發力。大家可能也留意到,最近幾年的《收獲》《人民文學》《小說月報》《小說選刊》等重點期刊經常會出現天津作家的身影,天津作家的作品也越來越赢得讀者和評論界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因為年齡問題已經離開工作崗位的作家們,其創作數量和創作品質不輸職業作家,這種創作狀态值得我和年輕一代的作家們好好學習。

此次文代會、作代會是在一個特殊的曆史時期和一個特殊的曆史條件下進行的。我相信若幹年後,這幾天的會議都會成為我們每個人銘刻在心的難忘記憶。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建黨百年的日子,是打赢脫貧攻堅戰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保衛戰的關鍵一年,文學不會缺席大時代的書寫。我們既是經曆者,也是見證者,而這種經曆和見證在作家的創作中都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大事件和元素,必将成為作家們寶貴的創作素材。

文學強調個體體驗,但隻有将個體體驗融入到時代背景中,才會呈現厚重感和曆史感。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使得談論文學成了奢侈的事,是以感謝十代會讓作家們聚首,這也成為傾聽自己和傾聽别人的難得時刻。我會重新審視一些觀念性的東西,比如文學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從事文學,以及文學能給他者帶來什麼等古老命題。懷疑與自我懷疑是一個作家的本能,在螺旋式的人生行進中,作家首先要解自己的惑,才能釋惑于作品。

新時代面臨許多新課題。如何寫好新時代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對作家是個挑戰。深入生活永遠是一個不過時的話題。雖然生活無處不在,作家也無時無刻不處在生活中,但更廣義的對生活的界定無疑對作家構成強大吸引,我想自己在這方面會以身作則,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現在的工作都在講下沉,作家下沉尤其重要。歲月和生活的浸潤應該展現在方方面面,我們應該盡可能多地走近筆下的人物,關鍵更要時刻有下沉的意識和願望。也期待着同行們有更多更好的意見和建議,創作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生而為作家,是個值得慶幸的事。閱讀别人和被别人閱讀都很幸福。

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是一個為大家鼓勁的大會,是一個提振精神的大會,也是一個推陳出新、開創未來的大會。新的一年很快就要到了,新年新氣象,也該有新作為。我相信每一個作家都對來年充滿憧憬和展望,這個感覺有點像農民面對土地,春種秋收已然成了習慣。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借這次大會的東風,讓春種秋收的成果更實、更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