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界的主力軍雖然是媽媽,但其實有個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秘密:
爸爸一旦“雞”起來,就沒媽媽啥事了。
别的不說,好些“雞娃”論壇的版主都是爸爸。
原因嘛,女人多半心軟,慈母多敗兒。“雞”到深處,女人是會心疼孩子,會讓步的。而且女人比較偏感性,執行力往往沒那麼強。
不像男人,郎心如鐵。說要讓娃做哪些任務就一定要娃做哪些任務。絕對不打折扣,娃再怎麼哭鬧都沒用。爸爸一般都比較偏理性,執行力杠杠的。
很難說誰更好,但是這兩者到了極緻,都是娃的災難。太心軟的媽媽容易把娃寵壞,太偏執的爸爸,容易給娃留下心理陰影。
比方說我最近看到的這個例子,真是給人看傻了。
南京有個博士爸爸,有倆孩子,大兒子今年7歲,讀一年級,小閨女才5歲,正在上幼稚園。
按理說都是又可愛又調皮的年紀,疼都疼不過來。這個爸爸卻非要把兩個娃關在家裡學高等數學和文言文。
不但要求孩子學,還要孩子學到深更半夜。達不到要求就各種辱罵,甚至拳腳相向。
幸好孩子媽是個正常人,一看這樣不行,就向外界求助。可惜在公安、婦聯從業人員、學校老師輪番上陣的情況下,此爹依然執迷不悟,最後老婆隻能向法院申請禁止這狼爸打孩子,禁止他限制兒女人身自由。
一個5歲一個7歲,就要開始學高數了,我17歲還沒學呢!這腦回路簡直不是碳基生物想得出來的。
我估摸着這個爸爸十有八九看過一本書,叫《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很多所謂的教育專家都推薦過。基本上是看一個坑一個。讀了這書的父母極少有不被帶偏的。
《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現在據考證,多半是假的。不過讀這書的父母很少會有這種覺悟和質疑。

它說的是老卡爾威特把自己先天孱弱的兒子給培養成天才神童的故事。小卡爾威特生來體弱,甚至被當時的醫生确診為患有先天癡呆症。
老卡爾威特不但沒放棄兒子,反而加倍地用心。從小就教兒子各種語言,讓他的感官充分得到調動。最後的結果是小卡爾威特小小年紀就精通6門語言,9歲就上了大學。堪稱神童中的神童。
這書的迷惑性在哪呢,他是一半對一半,裡面的實操部分真假且不論,很多理論還是有科學依據的。比方說0-3歲是大腦高速發展時期。嬰兒需要充分鍛煉五感等等……
半真半假就很有迷惑性。而這本書之是以這麼受歡迎,就是因為老卡爾威特把一個疑似癡呆的兒童培養成了天才。
閱讀這本書的爹媽不明是以,往往會産生誤解:癡呆兒童都能教成天才,那我娃還不得上天啊?
他們沒想過,看過這書的父母,沒有8000也得有10000,不說那些智商不夠使的娃,平均水準以上,甚至高智商的孩子肯定有不少,怎麼就沒有聽說誰照書培養出了一個天才?
這個博士爸爸,十有八九就是這樣陷進去的。竟然以為自己可以教會7歲5歲的小屁孩高等數學。
他估計覺得自己是個博士,比卡爾威特也不差啥。就算不會6國語言,起碼會高數啊!小卡爾威特5歲可以說多國語言,他教7歲5歲的娃高數不過分吧!
離了個大譜。
如果說教幼兒語言還有那麼一點可能性,那麼教國小低年級以下的孩子高數,就是純粹地胡搞。除了個别智商逆天,類似陶哲軒那樣的小孩,一般小孩在這個階段連方程式都沒法學得會。
因為他們還沒法了解抽象的概念。
不過說什麼估計這個爸爸也聽不進去。他已經魔怔了。
孩子在他眼裡估計已經不是孩子了,而是試驗品。這就是爸爸“雞娃”容易産生的問題。
爸爸一旦“雞”上頭,他就體會不到父子親情了,孩子在他跟前,就是行走的KPI,會說話的試驗品。
而且往往事業上不如意的爸爸,更容易從孩子身上下手,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俗稱刷存在感。
道理很簡單,如果這個博士大人,事業上春風得意,實驗室成果能上頂級期刊,甚至有望拿個諾貝爾獎,他哪有空理會孩子啊!
就像“鷹爸”——“裸跑弟”何宜德的爸爸一樣。那也是個神人,“神經”的神。
鷹爸在兒子3歲的時候就讓他在冰天雪地裡穿條小褲衩狂跑。把個兒子整得一邊跑一邊哭,連見慣了大雪的美國佬都為之側目。這娃是造了什麼孽啊!
一開始大家隻是覺得這個爹心狠,慢慢地,他的廬山真面目就暴露了。随着裸跑弟的長大,鷹爸開了一個“鷹爸公學”,據說專收逃學,玩手機的熊孩子。
何宜德10歲的時候,就被親爹逼着參加成人聯考。最後11歲就拿下了大專文憑。估計這娃以後也就這樣了,了不起讀個成人大學。
本來人家可以正常讀書,上個高中,考個大學的,被親爹這一整,快樂的童年也沒了,學曆也讀了個半吊子。畢業了還是個小屁孩一個,隻能當童工,工作都不知道上哪找去。
這種狼爹、虎爸、鷹爸什麼的猛獸猛禽爸爸門,最後教出來的孩子,就算一時領先,最終在人生路上都是要摔跤的。
何宜德就不說了,還有一個一得爸爸,你們自行了解一下。就說小卡爾威特本人,長大以後也是大半輩子碌碌無為,活得窮困潦倒,30來歲才當上教授,還被同僚懷疑學術水準。教書也不行,沒有學生願意聽他講課。
最後小卡爾威特一輩子也沒結婚,到50多歲,才因為學術專業之外的東西受到國王的賞識。可以說之前的提前搶跑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是以奉勸各位爸爸,不要拿小孩當試驗品。“雞娃”要适度,不要老想着一步登天。
與其拼命雞娃,不如把這勁兒使在自己身上。
也不想想,你都到博士了,也不過混得爾爾,在外面沒有存在感隻能回來折騰孩子。
那麼就算孩子也能讀到博士,又能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