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學習,上課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孩子動不動發脾氣,還打人,講道理不管用,怎麼辦?
孩子性格内向膽小,見到生人就害怕,怎麼辦?
……
如果,你也有同樣的困擾,别着急,焦慮和催促隻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如著名家庭教育學者尹建莉所說,“一個人不可能既讨厭一件事,又會把一件事做好”。
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走出這種不如人意的狀态呢?以下3點建議,家長越早開始越好!

01
關于習慣
0~6歲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在這一階段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對他們今後的成長非常有益。一旦錯過了,再想來彌補那将花費幾倍的力氣,而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
可能有家長會說,我也知道好習慣很重要,可說了孩子也不聽呀,能怎麼辦?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善于借助工具,比如說行為習慣養成系列的繪本,我們隻需要堅持陪讀,潛移默化中,孩子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并且很樂意去這麼做。
0-3歲,孩子的大腦每天都在高速發育,對很多事物特别敏感,容易接受外界的影響,但了解能力有限。
是以,在繪本的選擇上建議遵循4個原則:
第一,顔色鮮豔,圖案簡單,對寶寶有吸引力,又降低對寶寶的幹擾。
第二,構件牢固,不易撕壞,這樣即使寶寶啃咬、撕扯也不容易損壞。
第三,情節單一,内容易懂,低幼寶寶還處在認知能力發育階段,圖畫易懂的繪本好了解。
第四,有較強的互動性,即可以“玩”的繪本,比如洞洞書、情景繪本、有聲繪本等,刺激寶寶視聽神經,增加閱讀興趣。
推薦:《0-3行為習慣教養繪本6冊》、小雞球球觸感玩具書、認知書等。
3-6歲的孩子,認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又正是好奇心重、模仿力強的一個年齡段。
在行為習慣繪本的選擇,建議如下:
第一,故事有情節,内容易懂,孩子才會看得有樂趣。
第二,顔色鮮豔,圖案豐富,吸引孩子注意力,又不至于太過單一,讓孩子覺得乏味。
第三,有較強的互動性,不管孩子多大,孩子都希望能和爸爸媽媽進行互動,互動性繪本就能很好滿足孩子的需求。
推薦:《2-6歲睡前啟蒙故事書》《哎呀,小心!-好習慣壞習慣》、小雞球球成長系列等繪本。
《2-6歲睡前啟蒙故事書》着重給大家介紹一下。
這套書共40冊,内容豐富,包含了性格培養,情商培養,永恒的愛,情緒管理等四大主題,教會表達愛,懂禮貌,懂感恩,還有幼兒自我保護,不跟陌生人走,如何跟他人相處等40個嬰幼兒常見情況解讀。
中英雙語,有聲伴讀。不會讀英文可以手機掃碼放給孩子聽,既增進了親子關系,又為孩子學英語打下基礎,一舉兩得。
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怎樣做,除了口頭和日常行為的限制,繪本可能更便于孩子了解做一件事的意義。
02
關于情緒
孩子愛生氣的背後,總有一個隐藏的秘密。家長越早知道,越能從容應對。
1. 語言表達能力弱,用生氣代替複雜情緒
孩子年齡小,不能用語言來描述自己複雜的心情,是以隻能用最簡單的生氣來代替所有不開心的情緒。
2. 孩子模仿家長
你有沒有發現,家長經常發脾氣,家裡的孩子也是動不動就愛哭愛鬧,還不好哄的那種。這就是模仿的影響力。
是以,想要改變孩子動不動發脾氣的壞習慣,我們家長要先改變自己的行為。
3. 擷取關注
孩子發現生氣的時候比開心的時候更容易擷取你的關注,是以會為了争奪你得注意力而有事沒事鬧一場。
此刻,我們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對孩子的關心少了?陪伴少了?
4. 叛逆期的到來
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看,孩子兩歲左右會迎來第一個叛逆期,也即“可怕的兩歲”,七歲左右會經曆第二個叛逆期,而第三個叛逆期則是青春期階段。
叛逆期的孩子總愛唱反調,發起脾氣就像火山爆發。
年幼的孩子,講道理行不通,吼叫、打罵隻會加劇孩子的恐懼,教孩子認識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方為上策。
1. 借助“情緒臉”遊戲。
準備一些紙張,然後拿筆畫一些不同情緒的臉,或者更簡單的方式,有一個繪本叫《各種各樣的臉》,教孩子認識不同臉代表不同情緒,還可以自己做示範,讓孩子模仿。
2. 借助繪本。
如《托托踢踢·了不起的情緒力》《生氣的亞瑟》《生氣湯》《我很生氣》等,生動形象的畫面教孩子輕松認知、表達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不具備表達多種情緒的能力之時,他别無選擇。是以,适時教孩子認識、感受和體驗其他情緒,孩子才能知道如何表達。
03
關于學習
上課不認真,寫作業磨蹭,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差……碰到這樣的孩子,在心大的家長也焦慮。
全國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面對家長的疑惑時,說孩子如果具備三種品質,很大程度上是不會讓人這樣頭疼的。一是學習效率;二是學習習慣;三是學習的專注力。
不論是學習習慣的養成還是學習效率的提升,都離不開專注力。如蔡元培所說:“唯有專心緻志,把心力集中在學問上,才能事半功倍。”
是以,我們就重點談談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1. 找到孩子興趣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鑽研的勁頭。
家長也好,孩子也罷,我們都更喜歡去做自己想做的、能掌控的事情,不是嗎?是以,如果我們能幫助孩子找到學習上的興趣點,那孩子在學習上也會更願意多花心思,更加專注。
2.玩出專注力
相對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來說,特意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反而是件相對容易的事。
1)小遊戲
比如,找差異(同中找異,異中找同),按顔色分類,反密碼遊戲(密碼與動作相反,含左手出右手)等,鍛煉孩子的專注力和反應思維。
舒爾特方格法,被認為是最簡單的訓練方法。将1-25的數字打亂順序,填寫在小方格表裡,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從1數到25,邊讀邊指出,同時計時。用時越短,說明專注力越高。難易程度自己可以調整。
每個孩子都不會排斥玩遊戲,我們就可以從中鍛煉孩子的專注力和反應思維,隻是需要我們多花點時間在孩子身上。
2)巧借工具書
比如,《6分鐘專注力訓練思維迷宮》,可反複擦寫,反複訓練,孩子無限次玩耍,妥妥地玩出專注力。
比如,《剪紙折紙系列》,對孩子進行全腦開發,既是創作藝術啟蒙的優質教材,更能鍛煉寶寶手指靈活度。
再比如,《控筆訓練》,從點到曲線,練習各種線條,認知26個字母和50以内的數字,邊玩邊學,鞏固控筆能力,讓孩子的空間思維能力、運筆能力和藝術創作都得到提升。
要知道,低年級孩子學習障礙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手部力量不夠,導緻寫字慢、潦草等問題,而這點恰恰被很多家長所忽視了。
孩子的教育,從來走不了捷徑,但我們可以找到最省力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取長補短,助力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