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玫瑾教授:别把孩子打扮得太好看,特别是女孩,這不是危言聳聽

B站最近新出的一部紀錄片《小小少年》幾天功夫就被網友刷爆,在豆瓣拿到了9.8的高分。尤其是第一集的小主角邬剛雲更是讓網友們瘋狂為她刷屏。

邬剛雲今年11歲,從她6歲開始就愛上了舞蹈,但是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允許她去專業的舞蹈學校學習,她所有的基本功都是從網絡上的舞蹈教學視訊裡自學來的。不管是在田間還是在媽媽的生肉鋪子,她都可以旁若無人的翩翩起舞,那種專注的眼神讓人禁不住屏息凝神,為這份單純的美好而感歎。

盡管每天刻苦地練習,小剛雲也隻是掌握了基礎動作,沒有專業老師的指導,她很難更近一步了。好在2018年她經人介紹認識了來自北京的舞蹈老師張萍夫婦。

李玫瑾教授:别把孩子打扮得太好看,特别是女孩,這不是危言聳聽

張萍夫婦兩人多年來一直緻力于留守兒童們的公益活動上,邬剛雲在他們的指導下進步明顯,張萍還特意為邬剛雲和其他熱愛舞蹈的孩子們編了一出舞蹈《綠野仙蹤》,這個節目後來登上了央視綜藝頻道《向幸福出發》。

如果這部紀錄片僅僅是拍攝小剛雲如何發展成長的話,也許拿不到9.8的高分。在影片的後半段,小剛雲身上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自從北京表演完以後,小剛雲的心态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張萍說她可能是有點“飄”了,好像失去了對舞蹈的熱愛與初心,練習的時候也常常心不在焉。

暑假裡,邬剛雲還放棄了舞蹈班,轉去學習國術。在國術班裡,她發現離開了舞蹈的生活是那麼無趣,過去那份對舞蹈的初心才慢慢回到了心中。

李玫瑾教授:别把孩子打扮得太好看,特别是女孩,這不是危言聳聽

遭遇了挫折迷茫之後,邬剛雲重拾初心再接再厲,網友們表示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現在許多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總是竭盡所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幾乎是孩子要什麼就有什麼。女孩子們也被打扮得像洋娃娃一樣,更有些孩子的穿衣打扮風格已經向成年人靠攏,不少國小女生平時愛讨論的話題裡就有如何穿衣打扮和購買化妝品。像邬剛雲那般天然去雕飾的孩子越來越少了。

教育學家李玫瑾曾經警告家長們:别把孩子打扮得太好看,特别是女孩,這并非是“信口開河”。

李玫瑾教授:别把孩子打扮得太好看,特别是女孩,這不是危言聳聽

女兒如何“富養”

曾經有這麼一句話非常流行: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很多人将它奉為聖經,尤其是生了女孩子的家庭,從小就把女兒當成公主、寶貝一樣養育,衣食住行上都盡量挑最好的給女兒。

有的家庭中母親本身就熱愛穿着打扮,有了女兒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每天變着花樣打扮孩子,甚至給她化妝,也不顧孩子年齡尚小,就塗口紅和指甲油。

其實女孩要富養這句話的本意被誤讀了。這裡的富養指的既是物質層面,也是精神層面上的“富”,而很多人都忽略了精神上的“富”,一味地用金錢去為孩子堆砌華而不實的“富足”,這樣隻有百害而無一利。

李玫瑾教授:别把孩子打扮得太好看,特别是女孩,這不是危言聳聽

因為單純的用物質去填滿一個孩子的生活而忽視孩子内心的滿足感,孩子與家長間不容易建立起精神層面上的聯系,往往會變成簡單的經濟上的供求關系。還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産生驕縱和蠻橫的特點。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以為太過嬌蠻而不容易受人歡迎,很有可能造成心理上極大地落差,難以獲得真正的幸福感。

反之,在精神上富養孩子能夠為孩子塑造強大的内心,可以培養孩子獨立、堅強、勇敢的性格和完整的人格。千萬不能因為孩子是女兒而事事都由大人一手包攬,這樣會造成孩子缺乏鍛煉和自理能力,養成事事都依賴别人的性格。

這需要家長們花更多的時間與耐心,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與物質上的富養相比,精神上的富養更難得。

李玫瑾教授:别把孩子打扮得太好看,特别是女孩,這不是危言聳聽

别把孩子打扮得太好看,特别是女孩

李玫瑾是公安大學的教授,主修的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她的許多教育理念都受到當代家長們的歡迎,她認為家長們不能溺愛孩子,但也不能一味強求孩子必須要成材,她自己的女兒就不是什麼天才,隻是普通的音樂老師。

李玫瑾提醒中國的家長,别把孩子打扮得太好看,特别是女孩,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過于關注穿衣打扮容易影響孩子學習。每個孩子小時候對穿衣打扮是沒有概念的,但是有的家長非常注意孩子的外表,經常就孩子的穿衣打扮進行評論,其實是将成年人的審美灌輸給了尚不懂事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别把孩子打扮得太好看,特别是女孩,這不是危言聳聽

長此以往孩子對外表和穿着方面會特别在意,隻要是在人前就會在意自己是否打扮得引人注目,自己是否漂亮,這樣會影響他們的注意力,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華而不實的外表打扮上,而忽略了學習。

其次,容易使孩子産生愛慕虛榮的心理。曾經有這麼個例子,某國小女生莉莉對母親說班級裡的同學都在穿漢服,她也想要一套好看的漢服,母親在網上訂購了一套,女兒卻哭着跑回家,因為同學嘲笑她的衣服是便宜貨,不上檔次。

這個例子不是個别現象,現在的許多孩子因為吃穿用度都不發愁,他們經常在一起比拼誰的衣服是名牌,誰的裙子比較貴,這種互相攀比的行為不僅會造成家長不必要的經濟負擔,還會讓孩子養成貪慕虛榮的壞習慣。

李玫瑾教授:别把孩子打扮得太好看,特别是女孩,這不是危言聳聽

最後,經常花費金錢打扮孩子會讓孩子産生錯誤的消費觀念。現代許多年輕人都過着入不敷出的生活,就是因為消費無度才使得他們負債累累。

如果從小就不為孩子樹立正确的經濟觀念,而是一個勁地給孩子購買許多不必要的服飾,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也會容易陷到消費無度的狀況中去。

家長們給孩子選擇衣服應以舒适大方為主,過度打扮孩子隻會“拔苗助長”,造成不好的結果。

李玫瑾教授:别把孩子打扮得太好看,特别是女孩,這不是危言聳聽

健全的家庭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李玫瑾教授還認為,現代社會上的許多問題都是從人很小的時候埋下的“種子”。有的時候一個健全的家庭不等于一個健康的家庭,不等于擁有一個健全的家庭教育。

李教授說,現在許多家庭中都是以母親為主導在教育孩子,因為女性較為細心和耐心,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有的男性會以此來推脫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責任,認為管孩子是女性的事情,男性不用管,這種說法當然是錯誤的。

李玫瑾教授:别把孩子打扮得太好看,特别是女孩,這不是危言聳聽

在幼兒期,孩子還處于一個對外建立情感依戀和聯系的時期,良好的親子關系非常重要。父親在這個時候要擔當起自己的責任,要建立起家裡的“關系網”,尤其不能讓孩子認為他才是家裡的中心,而是媽媽照顧孩子的時候,爸爸照顧媽媽,孩子反過來要關心爸爸,這樣家庭關系形成一個良好的閉環,才是一個健康的教育環境。

等到孩子長大了,進入青春期,他就要建立起家庭以外的關系網,如果他在家庭關系中得到的教育是平等互愛的,他對待别人也會是這樣的态度,他如何建立未來的家庭其實是極大程度上參照了自己的家庭。

李玫瑾教授:别把孩子打扮得太好看,特别是女孩,這不是危言聳聽

小結:

我們很多人在面對教育問題時總是容易陷入各種誤區,最容易産生的錯覺就是在物質上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比起物質方面,精神上的滿足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但是卻非常難做到。比如說,陪伴就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很多家長甯願看手機也不願意陪孩子十分鐘講一個故事。

再比如說了解,那就更難了,多數家長都會用成年人的标準去要求孩子,他們不能接受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也需要被人尊重。

與其每天研究怎麼給孩子打扮,不如研究下如何給孩子更好的陪伴、支援、了解與尊重,這些能讓孩子成長地更加健康與快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