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士虎爸逼5歲女兒學高數媽媽報警,比拔苗助長更可怕的是這一點

點亮自己、照亮他人,愛的教育就是未來

今天的新聞登上了熱搜,熱度持續不斷,引發了網友一片讨論。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南京一名博士虎爸,經常給2個孩子(女兒5歲,兒子7歲)講解高數和文言文,不止如此,還要求孩子們寫作業至深夜。

同時在教育過程中經常使用侮辱性字眼進行謾罵、出現毆打行為,媽媽阻撓未果,忍無可忍報警了。

在警方介入下,這位博士爸爸仍堅持管教孩子是自己的“家務事”,一度拒絕協調。這不僅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還影響了夫妻感情。

博士虎爸逼5歲女兒學高數媽媽報警,比拔苗助長更可怕的是這一點

很多網友看到這則消息後,紛紛批評“虎爸”拔苗助長,但我覺得,比起拔苗助長,這位“虎爸”的謾罵才是對孩子傷害最大的。

而這也可能是日常生活中,作為父母的我們,常常忽略的行為——批評。

這位“虎爸”的謾罵其實就是一種批評。但除了打罵孩子,其實我們對孩子的帶着情緒的說教、責怪、生氣、抱怨、發怒、訓斥、對孩子的體罰,這些都是對孩子的批評。

很多時候,父母之是以依賴批評,是因為打罵真的會有用,但這種用處隻是一時的。

孩子會因為懼怕,愧疚在當下收斂自己的錯誤行為,但很快又會爆發出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而且長期處在批評中的孩子,還會有更多更長遠的問題。

博士虎爸逼5歲女兒學高數媽媽報警,比拔苗助長更可怕的是這一點

01 喜歡批評的父母會對孩子情感忽視

在最近我們《家庭教育共讀會》中,達達老師講的《被忽視的孩子》中其執行個體舉了很多長期處于批評狀态下的孩子的具體表現。

因為很多時候,那個被批評的孩子背後,其實就像這個博士“虎爸”一樣,是一位追求完美的父母。

他會覺得自己這麼優秀,孩子當然也不能差。他會特别在意結果,孩子怎麼可以完不成作業,點燈熬油也要完成呀,他看不到孩子已經很辛苦了,5歲的孩子早已經超負荷了。

在這樣的過程中,不管是孩子的情緒,還是孩子媽媽的情緒,其實都被他忽視了。

博士虎爸逼5歲女兒學高數媽媽報警,比拔苗助長更可怕的是這一點

02 批評帶來權力鬥争

孩子從2歲開始,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會越來越想要突出的表現自己是可以的。是以很多時候為什麼家長越說孩子越不聽,就是孩子在想方設法證明自己可以。

當然就像事件中的孩子一樣,隻有5歲、7歲,還太小,可能隻能以哭鬧等等的行為來反抗父母的控制和不允許。

但孩子到青春期以後,他自己的能力成長起來了,很多父母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了。以前很聽話的孩子,突然就叛逆了。

其實就是長期批評造成的後果,以前年紀小,可能不能反抗,但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是以可能越到後面,父母越唠叨,越批評,孩子就越不聽話。你越讓我學習,我就偏不學習。

這已經不再單純的是學習的事了,而是因為批評帶來了親子直接的權利鬥争。

博士虎爸逼5歲女兒學高數媽媽報警,比拔苗助長更可怕的是這一點

03 批評會打消學習的積極性

其實孩子的天性就是熱愛學習的,但學習不簡單隻是書本知識。特别是0~6歲的孩子,上天已經賦予了他們特殊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其實是通過自己聽到、看到、感受到的一切在學習的。

但很多時候,特别是開始上學之後,父母自己就陷入了“内卷”,過高的期待,總覺得自己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免不了就會批評孩子。這種時候學習就不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沒有樂趣,更沒法長期堅持。

就像這位“虎爸”,打罵隻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不好的事情,長期更會打消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博士虎爸逼5歲女兒學高數媽媽報警,比拔苗助長更可怕的是這一點

是以比起讓這位“虎爸”受到法律的懲罰,更讓人心疼的反而是兩個孩子,本該是天真爛漫熱愛世界的年齡,卻被爸爸逼着反感世界,砍斷了自己探索知識的欲望,才是真的可惜。

就像這起事件中的“虎爸”為什麼一度堅持認為自己沒有錯,其實是他内心真的認為自己沒錯啊,他認為他的行為是在幫助孩子“赢在起跑線”,他是“為了孩子好”。

這種認知才是導緻他“拔苗助長”的深層原因,如果不能改變他這個認識,那可能下次他就不是教孩子“高數”了,畢竟博士的學曆在那裡,他總能找到“為孩子好”的辦法。

博士虎爸逼5歲女兒學高數媽媽報警,比拔苗助長更可怕的是這一點

是以對于普通家庭來說,“為孩子好”,“望子成龍”本沒有錯,可用錯方式就錯了。

畢竟這世界上也多的是認真陪伴孩子的好父母。如果能夠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不斷去引導孩子愛上學習,才是更正向的方式。

拔苗助長不可取,用批評的手段“拔苗助長”更會造成長遠的不利影響,是以對于父母來說,更需要放下自己的焦慮。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獨一無二的種子,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莫忘初心,用愛澆灌,清風自來,靜待花開才是更好的心态。

内容來源|本文部分内容摘自達達老師在《家庭教育共讀會》群裡的分享

歡迎 關注@光昭亮教育 和我一起關注家庭教育,助力孩子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