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蔡廷锴:南昌起義中率5000人脫離隊伍,後成抗日英雄,晚年入政協

蔡廷锴:南昌起義中率5000人脫離隊伍,後成抗日英雄,晚年入政協

一百年前,中國共産黨在南湖的一艘小船上,完成了一大的會議議程,宣告了中國共産黨的誕生。

可即使是明知道有生命危險,但仍然排除萬難前去參加會議的十三位代表中,仍有三人周佛海、陳公博和張國焘,在後來背叛了黨組織。

在患難中共同進退過的革命同胞尚且如此,那些從一開始就接受“黨國”培養的人,就更不用說。

蔡廷锴:南昌起義中率5000人脫離隊伍,後成抗日英雄,晚年入政協

比如在南昌起義中,忽然率部離開起義軍的蔡廷锴,不止帶走了近四分之一的起義軍,即5000人,對革命力量造成重創;還導緻了其他編隊内的人心浮動,又有約700人的隊伍發生了叛亂。

給起義軍造成巨大損失的蔡廷锴,後來怎麼樣了呢?

蔡廷锴于1892年出生于一個普通的廣東農民家庭,家境貧寒,是以隻念了三年國小。但蔡廷锴十分聰明,靠着自學認了很多字。

蔡廷锴:南昌起義中率5000人脫離隊伍,後成抗日英雄,晚年入政協

他小時候,正是清王朝積貧積弱、氣數将盡的時候,再聯系到他最愛看的《三國演義》,小小的蔡廷锴心中就産生起了參軍衛國的想法。

1910年,從蔡廷锴第一次借口給人裁衣(農閑時他跟着父親做裁縫賺錢)開始,他就屢屢找各種機會進入軍隊。

終于在1918年正式加入陳銘樞的部隊,而陳銘樞也成為他人生路上很多重大事件的領路人。

比如1924年,陳銘樞推薦蔡廷锴入國民黨;1927年,因陳銘樞與張發奎不合而叛出起義軍;1933年,與陳銘樞、蔣光鼐等人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等等。

蔡廷锴:南昌起義中率5000人脫離隊伍,後成抗日英雄,晚年入政協

而在這其中,1927年叛出起義軍,應該是蔡廷锴本人也曾經為之後悔的事。

憑借1926年在二次北伐圍攻武昌時的英勇表現,蔡廷锴在那年的年底出任國民十一軍二十四師的副師長,并在次年春轉正。

轉正後的蔡師長與十一師另一位師長葉挺,同歸當時的第四軍軍長張發奎指揮。

但是張發奎跟蔡廷锴的老上司陳銘樞向來不和,更因為陳銘樞不買張發奎的賬,于1927年3月就投奔了蔣介石。

蔡廷锴:南昌起義中率5000人脫離隊伍,後成抗日英雄,晚年入政協

這樣的行為當然會引來張發奎對陳銘樞舊部的敲打,三個月後下令處決蔡廷锴麾下28團的團副魏某。

對這種殺雞儆猴的行為,蔡廷锴隻感覺心寒。

而葉挺趁蔡廷锴出差時,将他的整個師帶走參加南昌起義的事,也令他感到不快。

是以跟上起義軍表示共同參加革命不過是他的權宜之計,拿回部隊指揮權後,蔡廷锴就立刻帶着部衆脫離了預定的行程,往浙江方向逃脫了。

蔡廷锴:南昌起義中率5000人脫離隊伍,後成抗日英雄,晚年入政協

很多年後,蔡廷锴給當時自己離隊找的理由是“政見不合”,但當年軍人對個人的忠誠,其實占據更大一部分的原因吧。

蔡廷锴最初是在孫中山先生的上司下參加的第一次北伐戰争,後來孫中山去世南京政府由蔣介石繼承,恩師陳銘樞也在蔣介石那裡。

是以蔡廷锴帶着自己的五千兵馬,向南京政府伸出了橄榄枝。

蔡廷锴:南昌起義中率5000人脫離隊伍,後成抗日英雄,晚年入政協

當時正深陷“新軍閥”和“紅軍”數個敵軍包圍的南京政府,立刻就表示出了對蔡廷锴部的熱烈歡迎。

不僅立刻委以重任——圍剿瓊崖紅軍,還把欠了第四軍好多年的軍饷發了十萬給蔡廷锴,以資獎勵。

但蔡廷锴很快就發現,自己除了淪落為南京政府“剿匪”的一柄利刃,于報國濟民上毫無建樹。

1931年9月18日,日軍炸毀南滿鐵路,随即發動侵華戰争。并且在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不過兩月,東北三省就全數落入日寇之手。

蔡廷锴:南昌起義中率5000人脫離隊伍,後成抗日英雄,晚年入政協

得寸進尺的日軍還想為自己的侵略行徑,找個轉移力的擋箭牌,于是想到在上海這個繁華都市制造事端,并以“撤僑”為名,要求滬上守軍後撤15公裡。

南京政府向上海駐軍釋出了指令,但當時駐守上海的正是蔡廷锴上司的十九路軍,他一接到指令就立刻拒絕了。

日軍以此為借口,于1月28日進攻上海。當時上海的守軍共4萬人,武器均以輕型為主;面對近7萬、且裝備以飛機、軍艦和坦克的日軍,無異于以卵擊石。

蔡廷锴:南昌起義中率5000人脫離隊伍,後成抗日英雄,晚年入政協

為此,蔡廷锴的戰前動員沒有廢話,直言“尺地寸草,不能放棄”,誓與陣線共存亡。

在強大的實力對比面前,硬是靠着将士們的毅力,換得日軍四度易帥、死傷萬餘人的戰果。

33天的血戰,換來了《淞滬停戰協定》,原以為自己的部隊是抗日的先鋒,是應該受到嘉獎的勇士,卻沒想到南京政府一紙調令,幾乎等不及讓十九軍喘口氣,就要求他們前往福建圍剿工農紅軍。

蔡廷锴不是沒有圍剿過紅軍,在1928年和1931年,他曾經率部參與過三次圍剿,并在1931年8月與紅軍正面交鋒,戰況膠着下,他甚至要親率手槍營反擊才能找到生路。

而日軍正蠶食中國的今天,蔣介石卻還隻是一味地“剿匪!剿匪!剿匪!”

蔡廷锴:南昌起義中率5000人脫離隊伍,後成抗日英雄,晚年入政協

而且眼看着十九軍修整不及,面對紅軍屢遭慘敗,迫于南京指令卻又不得不戰......蔡廷锴終于醒悟:“不過就是不滿于我不服指令,趁機要紅軍和十九軍兩敗俱傷”。

一旦想通,蔡廷锴就立刻主動跟紅軍聯系上,要求停戰。

蔡廷锴心知蔣介石一旦知道自己跟紅軍私下簽署《停戰協定》,必定不會放過他,蔡廷锴也沒準備坐以待斃。

蔡廷锴:南昌起義中率5000人脫離隊伍,後成抗日英雄,晚年入政協

在1933年11月時,跟蔣光鼐、陳銘樞等人于福建成立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但兩個月後就遭讨伐失敗,随即蔡廷锴出洋。

在國外遊曆的幾年間,蔡廷锴緻力于宣傳日軍在華惡行,以及蔣介石政府“消極抗日、積極除共”的方針,試圖引起國際社會對日本侵華的重視和幫助。

終于在1936年時,蔡廷锴受邀回國重組“十九軍”,卻因為李宗仁和白崇禧最後時刻選擇跟蔣介石合作,而令蔡廷锴一腔心血付諸東流,自己成了個無兵可帶的“光杆司令”。

蔡廷锴:南昌起義中率5000人脫離隊伍,後成抗日英雄,晚年入政協

并最終于1941年抗戰勝利後請辭。在建國後,曾擔任過民促副主席、政協副主席等,1968年去世,享年76歲。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蔡廷锴在南昌起義時棄革命而去,确實是他做錯了決定。

可也有俗語: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正因為他心懷家國,不計個人得失堅持抗敵,才有了“一二八淞滬會戰”。

蔡廷锴:南昌起義中率5000人脫離隊伍,後成抗日英雄,晚年入政協

如果不是他的十九軍浴血奮戰33天,很可能“一二八事變”就會成為日軍侵華的導火索。

可以說,因為他的堅持,才令全面侵華戰争推遲了5年才爆發,才為國共合作和更好地抗日都赢得了寶貴的時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