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都“天堂信箱” |舊報裡與爺爺重逢 我仍記得他的教誨

舊報裡與爺爺重逢 我仍記得他的教誨

追思人:鄭文典 收件人:爺爺

這份發黃的2001年7月10日《閩南日報》對我來說彌足珍貴,因為報紙第四版刊登有我爺爺鄭華在上世紀30年代創作的抗日宣傳漫畫。每當看到這組漫畫,我都倍覺親切,仿佛爺爺在跟我講述他那段烽火歲月。

一張舊報 重續祖孫情深

兒時曾見過爺爺的這些漫畫,後來舊城改造拆遷,我自己也少不更事,這些漫畫作品原稿遺失了。待到2020年清明,年屆半百的我,突然想起爺爺的一些事迹,想起尋找整理爺爺的這些遺稿遺作,為自己及兒子留些念想。

海都“天堂信箱” |舊報裡與爺爺重逢 我仍記得他的教誨

鄭文典閱讀刊載有爺爺漫畫宣傳報道的2001年閩南日報

過程中,我聽一位親戚提過,爺爺創作的漫畫上世紀90年代初曾在《閩南日報》刊登過,具體時間他也記不大清楚。

于是,我到漳州市芗城區檔案館翻遍了近十年的報紙,一無所獲。

海都“天堂信箱” |舊報裡與爺爺重逢 我仍記得他的教誨

上世紀70年中期鄭華(左三後排)與家人合照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直到去年6月,漳州著名畫家、老報人黃啟根搬家,一次在整理他家柴房間時,無意中翻找出了這份他曾參與編輯排版的舊報,黃老當時欣喜地打電話告訴,說找到了我爺爺的報紙,而且有4份,讓我驚喜異常。他對我說:“是你的堅持感動了老天,讓我找到了報紙,讓你得以在報紙裡與爺爺相遇。”

一組漫畫 引出一段精彩人生

每次見到20年前爺爺的這些抗日宣傳漫畫,我都有一種跨越時空與爺爺重逢的悲喜交加。

這組漫畫用筆概括有力、章法黑白分明,充滿着陽剛、雄健、大刀闊斧之美,同時也不乏濃郁的生活氣息,主要繪有送夫參軍抗日、日軍掠奪婦女、群起殲日寇、大娘誇壯丁、抗日戰士關心國家興亡、後方齊動員生産抗日、日寇玩火自焚等畫面,共25幅,是漳州有關抗日的珍貴史料。

爺爺出生于1905年,原石亭鎮豐樂村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他曾先後在當地組織擴充秘密農會、建立赤衛隊武裝、發展農協會員,為後來大規模的農民運動奠定基礎。1930年王占春、馮翼飛到烏石村,召集各基點村的負責人鄭華、高渭南、陳膠志、高硿、李清池、楊文德、高寸、李米籮、王汝士、孫平、楊裕德等人策劃組織漳州北鄉烏石武裝暴動,他任暴動總指揮。暴動失敗後,爺爺輾轉上海、新加坡、甘肅天水、南京等多地逃難,以畫為生,走上了艱難坎坷的戰鬥道路。

1938年5月日軍占領廈門後,潮汕、廈門及各地大批難民湧入漳州。那時,爺爺被派回漳州,繼續革命宣傳活動,任抗日時期戰時青年服務社總幹事,主要負責接待潮汕等沿海各縣受日本襲擊逃亡來漳州的難民,向他們宣傳抗戰救亡,幫助他們安排生産、解決生活出路,說服他們生産自救,鼓勵抗日救亡的信心,融入社會大家庭。

這些作品是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1938年冬,爺爺在現今的漳州市長泰區任教期間,拿起手中的畫筆創作的,旨在宣傳抗日,鼓舞同胞士氣,表達自己的正義立場和愛國之情。通過了解這段曆史,我才發現,我爺爺的革命事迹,在《芗城區志》《中央蘇區縱橫芗城卷》《芗江風雲》等裡面都有記載。

一句叮囑 受益一生成長

對于過去的戰鬥往事,爺爺很少向我們提起。他的這些抗日漫畫以一種獨特的視角記錄曆史,如今審視,我仍能感受爺爺筆下的愛憎分明,這是富有戰鬥激情、時代精神的作品,從中我能領略到其中的民族創傷、憤恨以及堅毅、頑強的奮争精神,提醒我更要牢記曆史、珍惜當下、好好做事做人。

爺爺去世時,我正讀國小一年級,雖然很多記憶十分模糊,但爺爺慈愛的音容笑貌如今猶在我眼前。“每次刷牙後一定要把牙刷甩幹了再放回杯子裡,說過多少次了,下次給我記住,要養成好習慣!”讀國小時我進城與爺爺住,有次我刷牙忘了爺爺的叮囑,老人家立馬就笑咪咪地一個爆栗打來。平時他很注重生活細節養成,常對我唠嗑:“早晚要刷牙,飯後要漱口。”對于後輩,爺爺總是叮囑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而一旦我們沒按他的要求做到,老人家總會朝我們頭上一個爆栗賞過來,至今令我記憶猶新。在我心裡,小時爺爺最疼愛我,說我性格文靜,可以接下他的筆杆子。我還未上學時,他就拿來紙筆,教我對着院子裡的花草學畫畫。正是爺爺的潛移默化,養成了我認真做事的作風。

如今,雖然我沒有接過爺爺的畫筆,但我走上了攝影宣傳報道這個崗位,十多年如一日用手中的相機,用心用情記錄時代、關注民生、展現基層從業人員風采,也算是延續和實作了爺爺的期盼、走出了一條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吧。我想,這多少是受益于爺爺的啟蒙吧,爺爺在天有靈,也會欣慰的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