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時了了”的孔融,後來怎麼樣?結局讓人很意外

孔融,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提到孔融,人們耳熟能詳的就是孔融讓梨的故事。另外孔融從小就能言善辯。10歲那年他随着父親到京都洛陽。當時洛陽有一個名人叫李元禮。孔融很想去見這位名人。那天孔融獨自一人去了李家。看門的人見來者是個小孩子,不肯為他通報。孔融大模大樣地說:“你知道嗎?我是你主人的親戚。”看門人聽他這麼一說,不敢怠慢,隻得讓他進去。

“小時了了”的孔融,後來怎麼樣?結局讓人很意外

李元禮見了孔融,并不相識,就問孔融:“你和我有什麼親緣呀?”孔融就将自己的老祖宗孔子孔丘搬了出來,與李元禮的祖先老子李聃拉上了關系。原來,孔子和老子在幾百年前是有交往的,這與親戚關系又有什麼不同呢?李元禮聽了這孩子一番振振有詞的話,不由得點頭稱是。

不一會兒,有位叫陳韪的大官也來李府拜訪。衆人把剛才發生的事情講給他聽。陳韪是個很傲慢的人,便瞥了一眼孔融,見是一個乳臭未幹的小毛孩,便挺随便地對孔融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時候聰明懂事,長大了未必能做出什麼大事來)

“小時了了”的孔融,後來怎麼樣?結局讓人很意外

旁人聽了,對他這種态度很不滿意,李元禮也在皺眉。孔融聽了倒一點也不惱怒,隻冷冷地回答他說:“照您的意思來說,那麼您小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吧?”陳韪聽了很不是滋味,這不是被孔融當衆奚落了一會嗎?而李元禮反倒更加器重有膽有識的孔融了。

這個曆史小故事後來演化出一個成語“小時了了”。釋義:小時候聰敏,長大後未必有成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那麼,“小時了了”的孔融,長大後又怎麼樣?其實“大未必佳”,除了文學上比較有建樹,在政治上和人生上他是失敗的。

“小時了了”的孔融,後來怎麼樣?結局讓人很意外

孔融既然是孔子的後代,又有文才,漢獻帝和曹操都很賞識他,給他高官厚職。然而孔融的表現很令人失望。

首先是為政不仁。孔融先後做過北海相、青州刺史、大中大夫等職。在職期間,并不沒有做過什麼能展現他的政治才能的事情。反而,在任北海相時,嗜好殺戮。當時北海由于黃巾軍作亂,天災人禍,收成不好,收稅很難。底下人建議孔融次年再收,孔融卻說:“稅收上不來,明年我這北海相還要不要做了?”竟然把那個勸說他的人給殺了。

其次是迂腐輕慢,不識時務。孔融一直忠于漢室倒也沒有什麼錯,錯就錯在他經常雞蛋裡挑骨頭,甚至是拿雞蛋往石頭上碰。

“小時了了”的孔融,後來怎麼樣?結局讓人很意外

比如這麼一件事,《後漢書.孔融傳》記載:“時,年饑兵興,操表制酒禁,融頻書争之,多侮慢之辭。”曹操出于對軍國大計的考慮,認為應禁酒,使糧食用來補充兵用。這個孔融卻不識時務多次阻撓曹操政令的實施,一次次觸碰曹操的底線。

最後這件事最終讓孔融丢了身家性命。孔融和當時的第一狂生祢衡的論調相和,說“父之于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子之于母,亦複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

意思是父子之間根本沒什麼感情,母子之間也不過是一時情起的産物罷了。這種離經叛道的言論,竟然出自他這位孔聖人的後代之口!古人對于孝順是很看重的,曹操正好想整孔融,聽聞這一番話,于是就找個由頭把這孔融殺了。

“小時了了”的孔融,後來怎麼樣?結局讓人很意外

公元208年,56歲的孔融被處死,并株連全家。

是以說,一個人可以有才,可以清高,但不可以輕狂,聰明不等于智慧。陳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句話用在孔融身上,恰恰對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