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耿興剛的美食美課:九轉大腸

作者:你喜歡的耿大廚
耿興剛的美食美課:九轉大腸

大家好!我是大家喜歡的耿大廚,今天教大家一道傳統魯菜:九轉大腸。

九轉大腸是魯菜的代表菜之一,甜酸苦辣鹹五味皆備,像極了人生的味道。 九轉大腸名稱的由來,要追溯到清朝光緒初年,濟南九華林酒樓店的“紅燒大腸”一菜遠近聞名。一些文人雅士食後,感到此菜确實與衆不同,别有滋味,為取悅店家喜“九”之癖,并稱贊廚師制的作此菜像道家“九煉金丹”一樣精工細作,便将其更名為“九轉大腸”。該菜品色澤紅潤,大腸軟嫩,兼有鹹、甜、酸、辣,鮮香異常,肥而不膩,久食不厭。這道菜因流傳廣泛、流派衆多、流程各異,味道也有一定差異。下面就把我的做法分享給大家。

耿興剛的美食美課:九轉大腸
耿興剛的美食美課:九轉大腸

1、新鮮豬大腸洗淨外面後,把豬大腸翻過來,剪去腸壁上的和污物和油脂,放入較多的白醋、鹽,抓一把面粉,反複揉搓後洗淨,可完全去除肥腸的異味。

耿興剛的美食美課:九轉大腸

2、将一根肥腸套入另一根肥腸,根據腸壁的厚度,一般套二至三層。

耿興剛的美食美課:九轉大腸
耿興剛的美食美課:九轉大腸

3、将套好的肥腸用牙簽固定,涼水下鍋,開鍋後打去浮沫,煮兩分鐘撈出。

耿興剛的美食美課:九轉大腸

4、取高壓鍋一隻,放入肥腸、清水、料酒、蔥姜、花椒、香葉,上汽後壓制15分鐘,使肥腸在成熟的同時,變得口感軟爛。我曾嘗試将肥腸過油,發現會導緻肥腸外皮變硬,影響軟嫩的口感,便抛棄了過油的做法。

耿興剛的美食美課:九轉大腸

5、從肥腸頭開始下刀,将肥腸切成扳指段(一般3厘米左右),再用牙簽固定,防止燒制時裡面套進去的肥腸滑出。一般一根肥腸隻取前面的3—4段,後面的肥腸因為太細無法使用,可用來炖豆腐或辣炒。

耿興剛的美食美課:九轉大腸
耿興剛的美食美課:九轉大腸
耿興剛的美食美課:九轉大腸

6、炒勺洗淨放少許油,加入冰糖50克,将糖液炒至棗紅色時,倒入肥腸,持續颠勺,待肥腸均勻沾滿糖色後倒出。

耿興剛的美食美課:九轉大腸
耿興剛的美食美課:九轉大腸

7、炒勺洗淨加少許油,放入蔥姜末炒香,倒入肥腸,加40克白醋、10克香醋、60克白糖、10克白胡椒粉、50克花雕酒、少許鹽和雞粉,繼續翻炒,待湯汁收幹,肥腸變為棗紅色,撒入砂仁粉、肉桂粉各1克,淋入少許明油,翻炒均勻後關火。去除肥腸上的牙簽,就可以擺盤了。

8、将香菜切成末,放到肥腸上,能起到增香解膩的效果。

耿興剛的美食美課:九轉大腸
耿興剛的美食美課:九轉大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