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作家黃昱甯憑《八部半》摘2019寶珀理想國文學獎

作者:環球網

2019-10-26 09:37

作家黃昱甯憑《八部半》摘2019寶珀理想國文學獎

10月25日,作家黃昱甯憑《八部半》摘2019寶珀理想國文學獎(左二)。

【環球網文化頻道報道】10月25日,第二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在京揭曉,作家黃昱甯憑借作品《八部半》成為大獎得主。張大春代表評審委員會頒發獎項,評委們認為,“黃昱甯展現了很豐厚的文學修養,以洞澈的世情與人情觀察,使短篇小說的形式深度生動展現。不同類型作品于焉也示範了作者打通西方現代小說傳統與中文寫作的卓越能力。”

本屆文學獎共收到來自作家與出版機關的近百部小說作品參評。作品由戴錦華、黃子平、賈樟柯、路内、張大春五位評委進行評選,青年作家班宇《冬泳》、郭爽《正午時踏進光焰》、黃昱甯《八部半》、楊好《黑色小說》和遠子《白日漫遊》五部作品入圍。最終,作家黃昱甯憑借《八部半》成為大獎得主。

“說實話我自己也不知道之後能有多少精力可以投入到小說創作中,但我想今天應該有答案了,我接下來創作道路會走得更加堅定一點。”黃昱甯說。

作家黃昱甯憑《八部半》摘2019寶珀理想國文學獎

評委共同探讨青年作家與文學創作等話題。

黃昱甯《八部半》核心主題聚焦媒介

2018年,橫跨翻譯、出版、批評三大領域的黃昱甯,以一部小說集《八部半》完成了從文學布道者向小說家的轉型,這本書名讓人聯想到費裡尼同名名作的小說集收錄了8個中短篇,以及一篇帶有虛構色彩的非虛構長文。黃昱甯說她的小說有點像“異裝癖”,她喜歡寫與自己的生活環境有很大差别的人物。

《八部半》有一個核心主題——媒介。手機、微信、雜志、電視等現代或前現代媒介都構成叙事載體,串聯起現代都市社會裡的蜚短流長、社會新聞,又或是“黑鏡”式的科幻寓言。而用做了十多年文學批評的黃昱甯自己的話說,她寫的是基于網際網路等媒介發展起來的新型人際關系和欲望結構、欺騙和自我欺騙、角色與角色錯位、追問小說在未來的命運。

評委黃子平高度評價了《八部半》作為小說集的原創性,以及對“媒介”這一重要時代主題的關切:“黃昱甯寫了不同的八篇小說,幾乎每一部都是作為獨立的短篇小說來經營的,這篇關心的事跟前邊那篇不太一樣,有自己的軸心和發展路徑。這是一本原創的小說集,不是很多年以後的一個選集,是以每一篇都是比較真。當然還是能讀出來她關注的一些焦點,她特别關心媒介的問題,但是她又不甘心用一樣的套路寫,她努力讓每一部都不一樣,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路徑去展示這樣一個當下越來越讓我們焦慮的主題,能夠看出每一篇的苦心經營。”

作家黃昱甯憑《八部半》摘2019寶珀理想國文學獎

青年作家班宇《冬泳》、郭爽《正午時踏進光焰》、黃昱甯《八部半》、楊好《黑色小說》和遠子《白日漫遊》五部作品入圍(由左至右)。

青年作家重構世界圖景的寫作激情

入圍決選名單的五位風格迥異的作家,某種程度上也是當下青年作家的代表,構成了青年文學獎的豐富性。班宇談及從樂評寫作到小說書寫時這樣形容,“寫樂評更多是依附作品進行文化或者感受性的闡釋,小說為自己創立了遊戲規則和它的玩耍路徑,有更為豐富的可能性。”郭爽認為,“小說對我來講可以想象不存在,媒體每天處理的是存在的、可見的事情,這個世界非常真實。但是我懷疑這種真實,我想建構一種不可見的、更真實的東西。我關心那些沒有那麼容易解釋,不是那麼好回答的東西。”

評委賈樟柯也表達了對文學獎的期待,“中國社會變革這麼快,需要年輕人的眼睛、年輕人的身體、年輕人的寫作去把最新的這個世界的情況呈現出來。毋庸置疑,年輕人因為跟他們的年齡、身體結合的非常緊密,是以他們對現實新出現的問題非常敏感敏銳的。另外一方面,這些新出現的問題又需要新的文學方法、藝術的方法來呈現,在他們的作品中也會比較多的有新的一些文學語言出現。”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戴錦華希望青年作家用他們獨特的觀察和感受為文壇帶來新的活力,“我們要發現新人、鼓勵新作家、鼓勵原創。我們想要新鮮的感受力、新鮮的想象力、新鮮的生命進入到文學。某種意義上說青年作家們是在一個中國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年代長大的,他們一邊經曆中國的激變,經曆崛起的過程。同時他們是這個巨大技術革命的參與者和享有者。是以我希望這個青年文學獎能把在完全不同生态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中國人帶入到文壇。”

責編:張嘉玉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網 huanqiu.com 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将被追究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