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羲之的大反派叔叔,造反不成,卻是世間衆口相傳的傳奇

晉朝年間,天下一等一的名門望族,琅琊王氏,出了一位頭角峥嵘的翩翩濁世佳公子。

王敦眉目清秀,性格灑脫,精通《春秋》,善于識人。平日言語,從不涉及金錢利益,隻喜歡清談。舉止不乏名士派頭,稱得上魏晉風度的一個代表人物。

晉武帝司馬炎曾經舉辦文藝座談會,一批大臣化身時尚達人,興緻勃勃地研究聲色歌舞,隻有王敦不感興趣,神色疏離。

聽得實在不耐煩,他突然自稱懂得擊鼓,奮袂而起,展開大袖舞動鼓槌,來了一段即興表演。鼓點聲聲,都切合韻律節奏;鼓手須眉皆張,旁若無人。卓爾不群的英雄之氣,赢得了滿座驚歎。

這個boy夠搖滾。晉武帝暗暗點頭。

武帝有幾十個子女,最疼愛襄城公主。如此風流倜傥的青年才俊,愛女值得擁有。

王敦便成了驸馬。

襄城公主的嫁妝,比其他公主多十倍,光是身邊伺候的婢女就有一百多人。王敦身為世家子弟,見慣了大世面,仍然被皇家的奢華亮瞎眼。

他上廁所,發現旁邊有個漆盒,内盛幹棗,就當作消閑零食吃個精光。實際上,這是用來塞鼻子的。

廁所裡出來,婢女們以金盆盛水,琉璃碗盛澡豆,端上前伺候洗手。驸馬爺端起澡豆倒入水中,“噸噸噸”喝了個底朝天。婢女們無不掩口而笑。

他不是憨人,有可能故意為之,以突顯自己不拘細行的放誕做派。

王敦在家上廁所鬧笑話,在外面上廁所也有故事。

當時的頂級富豪石崇,奢靡無比,座上客常滿,天天開海天盛宴。家中的廁所,都有十幾個美貌婢女列隊伺候。客人來了,不但提供香粉、香水,還有免費奉送的新衣服。

在一群陌生女性面前換衣服,怎麼好意思?是以這份福利,大多數客人無福消受,都拒絕更衣,匆匆離開。

隻有王敦不客氣,慢條斯理脫下舊衣,換上新裝,昂然而出,臉上沒有一點不好意思。

見多識廣的婢女們相顧吐舌頭,評價道:“這個客人必然有膽氣做賊。”

外戚王恺(讀如凱)與石崇鬥富,也熱衷舉辦豪華酒會。席間安排藝人獻技,有個女伶吹笛稍有失誤,就被當堂打死。

滿座客人都是面帶驚容,隻有王敦神色自若。

王恺為了壓倒石崇,又想出一個損招,讓美人分别敬酒,如果有客人不願幹杯,那個美人就會被處死。

美人來到王敦、王導堂兄弟面前。王導向來不喝酒,但也懷着憐憫之心,勉強幹了杯中酒。王敦卻故意不肯舉杯,對于吓得臉色蒼白的美人傲然不顧。

王導見美人是以丢了性命,歎息道:“兄長剛暴殘忍,如果執掌大權,恐怕沒有好結果。”

王敦是個複雜的人,有時候缺乏悲憫之心,有時候卻又深明大義,并且不懼風險。

晉武帝駕崩後,傻兒子晉惠帝繼位,權柄落到兇殘的皇後賈南風手中。太子不是賈南風所生,是以被廢,并且押往許昌幽禁。

賈南風嚴令,東宮屬官不得送行。太子舍人王敦卻挺身而出,與幾個朋友在路邊流着眼淚拜送,受到當時輿論的好評。

晉朝内亂的時候,王敦在青州刺史任上,應召回朝廷做官。他把公主陪嫁的一百多個婢女,以及家中金銀财寶,全部散發給将士,自己輕車簡從前往京城洛陽。

家财散盡,不皺一皺眉。如此仗義疏财的偉丈夫,當然深得軍心。

西晉衰敗,王敦、王導兄弟倆輔佐琅琊王司馬睿,南渡長江立穩腳跟。司馬睿即位,即晉元帝,建立東晉。王導在朝廷内部主導政務,王敦手握兵權駐紮在外,天下視為 “王與馬,共天下。”

大将軍王敦的聲望,至此達到巅峰。他的豪氣充塞胸膛,每次喝酒,都要大聲詠唱曹操的樂府詩:

老骥伏枥,志在千裡。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一邊唱,一邊打節拍,用如意敲擊唾壺,壺邊因而盡是缺口。狂放的風采,令人不敢仰視。

這就是成語“擊碎唾壺”的由來。

王羲之的大反派叔叔,造反不成,卻是世間衆口相傳的傳奇

他這裡豪氣幹雲,高高在上的皇帝感受到了沖擊波。天下是我的,天下人都該低眉順目,你又當實力派,又兼偶像派,流量都被你吸走了,朕難道要當你的配角?

晉元帝開始重用劉隗(讀如偉)等人,架空王導,防備王敦。

王敦一怒,發兵攻入京城建康(今南京),趕跑劉隗,反過來架空了晉元帝。

這基本上就是造反。亂世隻比誰的拳頭大,一些大臣反抗被殺,一些大臣卻表示了解王家的苦衷。皇帝選擇了面對現實,委曲求全。

王敦還算克制,沒有踹走晉元帝,而是領兵退回外地,遙控政局。

既然不敢自己當皇帝,這裡就是人生巅峰。沒有了追求的王大将軍,從此志得意滿,行為粗暴傲慢,逐漸失去人心。

他沒有兒子,将親哥哥王含的兒子王應作為子嗣。王含、王應,以及這個軍事集團的主要骨幹錢鳳等人,圖謀進一步富貴,然而王敦的身體已經垮了,日漸病重。

王敦對他們說,我死之後,大夥解散吧,歸順朝廷,保全門戶,此為上策;聚兵自守,貢奉朝廷,此為中策;趁我還活着,進軍朝廷,以求僥幸成功,此為下策。

錢鳳野心勃勃,一拍桌案:大将軍的下策才是上策!

王敦就剩一口氣,無力指揮軍隊,于是便由王含領銜出征。部隊正與朝廷交戰,王敦已然身亡。

他一撒手,其餘人撐不住,很快被朝廷軍隊剿滅。王導一直反對王敦作亂,沒有被波及。

王敦的建康如果沒問題,曆史說不定有另一種走向。

常言道英雄好色。當初王敦娶了公主,仍然搜羅很多佳麗填塞後房,身體愈發虛弱。左右勸說節制,他哈哈一笑說:“這太容易了!”當即打開後閣,将數十個姬妾都打發走。

王敦儲存東晉,卻無北伐之志,最終還發兵造反,功不抵過。但他豪爽雄邁、睥睨一切的風範,已經成為世間傳說。

二十多年以後,東晉權臣桓溫平定蜀地,在蜀宮中大擺筵席,雄姿英發地暢談古今成敗得失。散席後,賓客們還在回味他的雄論。有人便惘然說道:“遺憾的是,你們這些人沒見過王大将軍!”

在王敦、王導堂兄弟之後,他們的堂侄王羲之橫空出世,延續琅琊王氏的傳奇。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