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東晉第一帝,寫下史上最離奇的封後诏書,死後皇後被淩虐至死

他是東晉第一帝,寫下史上最離奇的封後诏書,死後皇後被淩虐至死

作者:月小妝

東晉諸帝中,唯明帝能有所作為。

——白壽彜《中國通史》

東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睿,沒有什麼霸才,他之是以能勉強支撐吃東晉燭火微光的江山,是因為他是琅琊王氏的後裔。在東晉,門閥制度具有絕對的号召力,是漢族地主權力的象征。他做為一個穿着龍袍的木偶,沒人對他的能力寄予期望,好在,他也不曾讓這些人失望。在位期間一直沒什麼做為。

不過,司馬睿有一個好兒子,他是東晉不可多得的一塊瑰寶,曾在東晉烏漆墨黑的夜幕中熠熠生輝。他叫司馬紹,是司馬睿的長子。10歲時候他就展露出帝王之才,他文武雙全,禮賢下士,也有世家子弟特有的文化底蘊和清高,交往的都是名臣,比如王導、庾亮。

司馬睿很郁悶,王敦太嚣張了,老想幹掉自己,他來當皇帝。但他懦弱,對王敦也沒什麼辦法。公元322年,王敦從武昌一路殺到健康,當時還是太子的司馬紹當即要披挂上陣,被溫峤死死拖住。王導跟司馬紹關系最好,王敦又是他堂哥,于是他從周斡旋,才讓王導撤兵回健康。隻不過從此以後,王敦更加嚣張。

公元322年,元帝司馬睿郁悶死了,明帝司馬紹即位,即位時才24歲。

司馬睿留給司馬紹的是一個除了天花闆沒有,什麼都有的朝廷,司馬紹年輕有理想,很想大展拳腳,有一番作為,于是他想,要有作為就要先幹掉王敦。

王敦聽說司馬睿死了,非常高興,他覺得他馬上就可以即位了。他料定司馬紹不敢讓他回去,這樣他就有理由起兵叛亂奪位了。他還沒笑完,手拿诏書的人就出現了,說,皇帝讓你回去,給你封賞。讓你坐鎮姑孰,領揚州牧。要知道,姑孰可是健康的西南門戶,在長江重要的渡口。司馬紹這是把皇宮的大門送給王敦了。

王敦傻眼了,頓時頭腦跳線,他需要時間來理清思緒。王敦一直到朝廷拜見皇帝都像踩着棉花堆,有種太不真實、太夢幻的感覺。他隐隐的感覺到,這個少年天子不是他想象中的那麼容易對付。

公元323年,司馬紹冊封名臣庾亮的妹妹為皇後,庾亮為中書監,王導為尚書令。他好像一點也不介意王導有一個謀反的哥哥王敦。

不過,這是晉明帝一石二鳥的舉措,一是他真的信王導,二是作秀給王敦看。

說實話王敦起先還提心吊膽了一陣,覺得這小子恐怕不那麼簡單,先觀察觀察再說。過了一段時間,他看到王導還在朝廷任職呢!看來沒什麼大事,又準備起兵叛亂了。

王敦有一個侄子王允之,聰明伶俐,很得王敦喜歡,王敦像愛吉祥物一樣愛他,經常把他帶在身邊。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你夫妻家,人家未必愛你。王允之是一個非常有是非觀的人,他一向不看好王敦不應該有的野心。

有一次,叔侄兩喝酒,王允之覺得頭暈,就先躺下了。王敦的心腹錢鳳來找他,商量密謀的事,商量了一半,王敦想,壞了,王允之還在裡面呢,被他聽去了怎麼辦?事實上,王允之還真聽去了,他也知道王敦疑心重,于是裝醉,大喊大叫到處吐酒,王敦确認他神志不清了,也就放過了他。

半夜他趁王敦沒注意,跑到父親那裡,把這個消息告訴父親王舒和王導,兩人趕緊上報朝廷。司馬紹聽了這個消息,就開始積極部署。司馬紹不是司馬睿,他絕不會坐以待斃的。

司馬紹在征服王敦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諸葛亮”式的智慧。

首先,司馬紹單槍匹馬闖敵營,到王敦軍中檢視軍力部署情況,有軍士發現他形迹可疑,就報告給王敦。王敦當然甯可錯殺一千,不肯放過一個,當即派人去追。司馬紹見行迹敗露,連忙騎馬逃跑。他非常細心,馬剛排洩糞便,他就灑上水讓它冷卻,他見到路邊有個賣吃食的老妪,就将手裡華麗的馬鞭交給她,說,一會有人來,給他們看看這個馬鞭。

不一會,軍士們追來,老妪說早走遠了,然後給他們看馬鞭。軍士們沒見過這麼多寶石的馬鞭,都好奇的看了起來,大家默默傳看完後,有細心的說人,馬糞都冷了,看來真的是跑遠了,然後才往回走。

司馬紹已經把王敦的兵力部署摸得差不多了,他起兵來挑釁也不怕他了,他不來司馬紹還得挑釁挑釁他。王敦來不了了,他病了,王導站出來釋出虛假消息,說王敦死了。軍士大亂,軍心恐慌。王敦氣壞了,病情也加重了,不能親自帶兵,就派王含、錢鳳帶兵。司馬紹又找了一些人,一撥一撥的偷襲敵營。王含軍隊像沒頭蒼蠅一樣亂竄,完全找不到作戰重點。王敦聽說兵敗了,一氣之下竟然氣死了。王敦死後,群龍無首,被司馬紹打的魂飛魄散。

不過,司馬紹是一代明君,他隻是殺了王含、錢鳳,順便把挂了的王敦從墓地裡拖出來斬首,普通将領和士兵都得到了赦免。

他是東晉第一帝,寫下史上最離奇的封後诏書,死後皇後被淩虐至死

關于司馬紹的死,也許跟一個女人有關。他并不愛他的皇後,這一點從封後的诏書裡可以看出來。

明帝在二十歲時才結婚的,這在古代已經是“大齡剩男”了,不過皇後比他還大三歲,按庾家世族名門,能留一個姑娘到這麼老也是奇迹,古代女孩十四、五歲就出嫁了。皇後庾文君,是個賢惠女子,但不是明帝喜歡的口味。

人們常說紅顔薄命,這位皇後雖稱不上紅顔,但依然薄命。明帝很少跟她同床,以至于結婚四年才生了司馬衍。明帝死後,蘇峻祖約叛亂,她不堪受辱,竟然死了。可憐可歎。

明帝即位後,遲遲不肯立後,大臣們唠唠叨叨耳朵快出繭子了,他才寫了一道立後诏書。

我們現在來看看明帝冊封庾文君為皇後的诏書是如何寫的吧:

妃庾氏昔承明命,作嫔東宮,虔恭中饋,思媚軌則。履信思順,以成肅雍之道;正位閨房,以著協德之美。朕夙罹不造,茕茕在疚。群公卿士,稽之往代,佥以崇嫡明統,載在典谟,宜建長秋,以奉宗廟。是以追述先志,不替舊命,使使持節兼太尉授皇後玺绶。夫坤德尚柔,婦道承姑,崇粢盛之禮,敦螽斯之義,是以利在永貞,克隆堂基,母儀天下,潛暢陰教。鑒于六列,考之篇籍,禍福無門,盛衰由人,雖休勿休。其敬之哉,可不慎欤!

雖然很難完全看懂,但從“禍福無門,盛衰由人”幾個字裡就能看出他語氣的不善。

明帝的這道诏書裡有幾句話裡的用詞值得注意,很有些春秋筆法,如“思媚軌則”、“履信思順”等等。在這樣典雅堂皇的冊封诏書中明帝幹嗎要說“思順”、“思媚”呀?原因之一就是這位皇後有些母老虎氣勢。反正是不符合婦德的。讓她注意點吧,否則“福禍無門”,富貴也不敢保。诏書中說:“群公卿士,稽之往代,佥以崇嫡明統,載在典谟,宜建長秋,以奉宗廟。”這話雖然客氣,其實是在說,你按照女子的典範好好做吧,做不好,家族興旺可都沒有啊,你可别怪我沒把話說在前頭。

這叫什麼事兒啊!不僅僅是皇後,庾氏家族都覺得臉面無光。這為後來庾氏家族專權,埋下隐患。

那麼明帝為什麼不喜歡皇後呢?這于一個女子有關。這個女子叫宋炜,據說是綠珠的弟子,綠珠色藝雙絕,曾經名動京師。宋炜也不相伯仲,舞藝精湛,尤擅吹笛。明帝非常寵愛她,但畢竟無法給她名分。不過對一個女子而言,名分遠遠沒有真真實實的愛來的重要。

他是東晉第一帝,寫下史上最離奇的封後诏書,死後皇後被淩虐至死

明帝死的很蹊跷,據說是死于一樁陰謀。《晉書·外戚傳》影影綽綽的提及,但又含糊其辭,隻是說這件事情明帝不讓追究,明帝的母舅,庾皇後的弟弟庾胤和宗親中的一位親王南頓王司馬宗,跟這兩個人有關,而這兩個人明帝跟他們十分親密。在明帝死後,才殺了南頓王司馬宗。據說明帝的死,是死于中毒。在他臨死之前,将最愛的女人送給他信任的人。也算是難得有心人。

對于庾皇後,他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并沒有遷怒于她,也沒有降罪庾家,多少還有些夫妻之情的。

有人說,明帝的死可能與庾皇後的嫉恨有關,然而,作為一個失寵的正宮,後又受外臣淩虐,不堪侮辱而死,庾皇後也是一個可憐人。

明帝在位3年,平定了内亂,鞏固了東晉政權,他是東晉唯一的光芒,可惜英年早逝,享年27歲。

他是東晉第一帝,寫下史上最離奇的封後诏書,死後皇後被淩虐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