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东晋第一帝,写下史上最离奇的封后诏书,死后皇后被凌虐至死

他是东晋第一帝,写下史上最离奇的封后诏书,死后皇后被凌虐至死

作者:月小妆

东晋诸帝中,唯明帝能有所作为。

——白寿彝《中国通史》

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没有什么霸才,他之所以能勉强支撑吃东晋烛火微光的江山,是因为他是琅琊王氏的后裔。在东晋,门阀制度具有绝对的号召力,是汉族地主权力的象征。他做为一个穿着龙袍的木偶,没人对他的能力寄予期望,好在,他也不曾让这些人失望。在位期间一直没什么做为。

不过,司马睿有一个好儿子,他是东晋不可多得的一块瑰宝,曾在东晋乌漆墨黑的夜幕中熠熠生辉。他叫司马绍,是司马睿的长子。10岁时候他就展露出帝王之才,他文武双全,礼贤下士,也有世家子弟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清高,交往的都是名臣,比如王导、庾亮。

司马睿很郁闷,王敦太嚣张了,老想干掉自己,他来当皇帝。但他懦弱,对王敦也没什么办法。公元322年,王敦从武昌一路杀到健康,当时还是太子的司马绍当即要披挂上阵,被温峤死死拖住。王导跟司马绍关系最好,王敦又是他堂哥,于是他从周斡旋,才让王导撤兵回健康。只不过从此以后,王敦更加嚣张。

公元322年,元帝司马睿郁闷死了,明帝司马绍即位,即位时才24岁。

司马睿留给司马绍的是一个除了天花板没有,什么都有的朝廷,司马绍年轻有理想,很想大展拳脚,有一番作为,于是他想,要有作为就要先干掉王敦。

王敦听说司马睿死了,非常高兴,他觉得他马上就可以即位了。他料定司马绍不敢让他回去,这样他就有理由起兵叛乱夺位了。他还没笑完,手拿诏书的人就出现了,说,皇帝让你回去,给你封赏。让你坐镇姑孰,领扬州牧。要知道,姑孰可是健康的西南门户,在长江重要的渡口。司马绍这是把皇宫的大门送给王敦了。

王敦傻眼了,顿时头脑跳线,他需要时间来理清思绪。王敦一直到朝廷拜见皇帝都像踩着棉花堆,有种太不真实、太梦幻的感觉。他隐隐的感觉到,这个少年天子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对付。

公元323年,司马绍册封名臣庾亮的妹妹为皇后,庾亮为中书监,王导为尚书令。他好像一点也不介意王导有一个谋反的哥哥王敦。

不过,这是晋明帝一石二鸟的举措,一是他真的信王导,二是作秀给王敦看。

说实话王敦起先还提心吊胆了一阵,觉得这小子恐怕不那么简单,先观察观察再说。过了一段时间,他看到王导还在朝廷任职呢!看来没什么大事,又准备起兵叛乱了。

王敦有一个侄子王允之,聪明伶俐,很得王敦喜欢,王敦像爱吉祥物一样爱他,经常把他带在身边。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你爱人家,人家未必爱你。王允之是一个非常有是非观的人,他一向不看好王敦不应该有的野心。

有一次,叔侄两喝酒,王允之觉得头晕,就先躺下了。王敦的心腹钱凤来找他,商量密谋的事,商量了一半,王敦想,坏了,王允之还在里面呢,被他听去了怎么办?事实上,王允之还真听去了,他也知道王敦疑心重,于是装醉,大喊大叫到处吐酒,王敦确认他神志不清了,也就放过了他。

半夜他趁王敦没注意,跑到父亲那里,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王舒和王导,两人赶紧上报朝廷。司马绍听了这个消息,就开始积极部署。司马绍不是司马睿,他绝不会坐以待毙的。

司马绍在征服王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诸葛亮”式的智慧。

首先,司马绍单枪匹马闯敌营,到王敦军中查看军力部署情况,有军士发现他形迹可疑,就报告给王敦。王敦当然宁可错杀一千,不肯放过一个,当即派人去追。司马绍见行迹败露,连忙骑马逃跑。他非常细心,马刚排泄粪便,他就洒上水让它冷却,他见到路边有个卖吃食的老妪,就将手里华丽的马鞭交给她,说,一会有人来,给他们看看这个马鞭。

不一会,军士们追来,老妪说早走远了,然后给他们看马鞭。军士们没见过这么多宝石的马鞭,都好奇的看了起来,大家默默传看完后,有细心的说人,马粪都冷了,看来真的是跑远了,然后才往回走。

司马绍已经把王敦的兵力部署摸得差不多了,他起兵来挑衅也不怕他了,他不来司马绍还得挑衅挑衅他。王敦来不了了,他病了,王导站出来发布虚假消息,说王敦死了。军士大乱,军心恐慌。王敦气坏了,病情也加重了,不能亲自带兵,就派王含、钱凤带兵。司马绍又找了一些人,一拨一拨的偷袭敌营。王含军队像没头苍蝇一样乱窜,完全找不到作战重点。王敦听说兵败了,一气之下竟然气死了。王敦死后,群龙无首,被司马绍打的魂飞魄散。

不过,司马绍是一代明君,他只是杀了王含、钱凤,顺便把挂了的王敦从墓地里拖出来斩首,普通将领和士兵都得到了赦免。

他是东晋第一帝,写下史上最离奇的封后诏书,死后皇后被凌虐至死

关于司马绍的死,也许跟一个女人有关。他并不爱他的皇后,这一点从封后的诏书里可以看出来。

明帝在二十岁时才结婚的,这在古代已经是“大龄剩男”了,不过皇后比他还大三岁,按庾家世族名门,能留一个姑娘到这么老也是奇迹,古代女孩十四、五岁就出嫁了。皇后庾文君,是个贤惠女子,但不是明帝喜欢的口味。

人们常说红颜薄命,这位皇后虽称不上红颜,但依然薄命。明帝很少跟她同床,以至于结婚四年才生了司马衍。明帝死后,苏峻祖约叛乱,她不堪受辱,竟然死了。可怜可叹。

明帝即位后,迟迟不肯立后,大臣们唠唠叨叨耳朵快出茧子了,他才写了一道立后诏书。

我们现在来看看明帝册封庾文君为皇后的诏书是如何写的吧:

妃庾氏昔承明命,作嫔东宫,虔恭中馈,思媚轨则。履信思顺,以成肃雍之道;正位闺房,以著协德之美。朕夙罹不造,茕茕在疚。群公卿士,稽之往代,佥以崇嫡明统,载在典谟,宜建长秋,以奉宗庙。是以追述先志,不替旧命,使使持节兼太尉授皇后玺绶。夫坤德尚柔,妇道承姑,崇粢盛之礼,敦螽斯之义,是以利在永贞,克隆堂基,母仪天下,潜暢阴教。鉴于六列,考之篇籍,祸福无门,盛衰由人,虽休勿休。其敬之哉,可不慎欤!

虽然很难完全看懂,但从“祸福无门,盛衰由人”几个字里就能看出他语气的不善。

明帝的这道诏书里有几句话里的用词值得注意,很有些春秋笔法,如“思媚轨则”、“履信思顺”等等。在这样典雅堂皇的册封诏书中明帝干吗要说“思顺”、“思媚”呀?原因之一就是这位皇后有些母老虎气势。反正是不符合妇德的。让她注意点吧,否则“福祸无门”,富贵也不敢保。诏书中说:“群公卿士,稽之往代,佥以崇嫡明统,载在典谟,宜建长秋,以奉宗庙。”这话虽然客气,其实是在说,你按照女子的典范好好做吧,做不好,家族兴旺可都没有啊,你可别怪我没把话说在前头。

这叫什么事儿啊!不仅仅是皇后,庾氏家族都觉得脸面无光。这为后来庾氏家族专权,埋下隐患。

那么明帝为什么不喜欢皇后呢?这于一个女子有关。这个女子叫宋炜,据说是绿珠的弟子,绿珠色艺双绝,曾经名动京师。宋炜也不相伯仲,舞艺精湛,尤擅吹笛。明帝非常宠爱她,但毕竟无法给她名分。不过对一个女子而言,名分远远没有真真实实的爱来的重要。

他是东晋第一帝,写下史上最离奇的封后诏书,死后皇后被凌虐至死

明帝死的很蹊跷,据说是死于一桩阴谋。《晋书·外戚传》影影绰绰的提及,但又含糊其辞,只是说这件事情明帝不让追究,明帝的母舅,庾皇后的弟弟庾胤和宗亲中的一位亲王南顿王司马宗,跟这两个人有关,而这两个人明帝跟他们十分亲密。在明帝死后,才杀了南顿王司马宗。据说明帝的死,是死于中毒。在他临死之前,将最爱的女人送给他信任的人。也算是难得有心人。

对于庾皇后,他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并没有迁怒于她,也没有降罪庾家,多少还有些夫妻之情的。

有人说,明帝的死可能与庾皇后的嫉恨有关,然而,作为一个失宠的正宫,后又受外臣凌虐,不堪侮辱而死,庾皇后也是一个可怜人。

明帝在位3年,平定了内乱,巩固了东晋政权,他是东晋唯一的光芒,可惜英年早逝,享年27岁。

他是东晋第一帝,写下史上最离奇的封后诏书,死后皇后被凌虐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