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最吝啬的王爺家裡死了一匹馬,全家以馬肉當飯吃

作者:海峽網絡

道光皇帝可能是清朝最吝啬的皇帝。為了節省幾兩銀子,道光皇帝一日三餐粗茶淡飯,連肉都舍不得吃。皇後過生日,道光皇帝隻宰了兩頭豬,僅夠前來道賀的王公大臣吃一碗打鹵面。皇後倒是很高興,畢竟有好些日子沒吃肉了。

清朝最吝啬的王爺家裡死了一匹馬,全家以馬肉當飯吃

道光皇帝

在清朝中期,出現了一個以吝啬聞名的王爺。他就是乾隆皇帝第十一子、嘉慶皇帝的異母兄長成親王永瑆。

永瑆于1752年3月22日出生于圓明園五福堂。在乾隆皇帝沒有賜名之前,宮裡人稱呼他為“五福堂阿哥”。

清朝入關以來,很重視皇子、皇孫的教育。永瑆從小就受到良好的皇家教育,寫得一手好書法。長大後更是融各家所長,自成一派,與翁方綱、劉墉、鐵保三位書法大家并列為“乾隆四家”。清朝禮親王昭梿在《嘯亭雜錄》記載:“永瑆名重一時,士大夫得片紙隻字,重若珍寶。”

清朝最吝啬的王爺家裡死了一匹馬,全家以馬肉當飯吃

永瑆

根據新聞報道,2013年12月23日,在上海浦東香格裡拉大酒店舉行的榮寶齋上海2013年秋季拍賣會上,永瑆一幅《楷書八言對聯》拍賣了68萬元,是預估價格的好幾倍。時值今天,永瑆的書法作品依然是各大拍賣會上的搶手貨。

永瑆很受乾隆皇帝寵愛。乾隆皇帝不但将富察皇後的娘家親侄女富察氏許配給他為嫡福晉(正妻),還經常帶他外出遊玩。永瑆37歲時,又被乾隆皇帝封為成親王。“成”是滿語為“mutengge”,意思是有能力、有才華。這說明,乾隆皇帝非常欣賞永瑆的才華。1795年,永瑆出宮居住。乾隆皇帝将康熙時期重臣納蘭明珠的府邸賜給他。後來,乾隆皇帝經常去成親王府溜達,與永瑆切磋書法。

清朝最吝啬的王爺家裡死了一匹馬,全家以馬肉當飯吃

乾隆皇帝

永瑆作為成親王,享有一份豐厚的俸銀和祿米。永瑆在乾隆朝當過滿洲都統,在嘉慶朝當過軍機大臣、領侍衛内大臣等,管理過戶部,有一份職務收入。乾隆皇帝、嘉慶皇帝隔三差五就會賞賜金銀。總體來說,永瑆的收入是很客觀的。《嘯亭雜錄》說他“庫積銀八十萬”,有80萬多萬兩銀子的積蓄,并非誇張之談。

讓人出乎意料的是,成親王永瑆不但以書法聞名于世,還以吝啬名揚天下。

如前所述,成親王家裡有80多萬兩銀子的積蓄,卻舍不得用,隻拿出極少一部分作為日常開支。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到了“寒碜”的地步。

《嘯亭雜錄》記載:“一日乘馬斃,王命烹以代膳,是日即不舉爨,其啬吝也若是。”這是說,有一天成親王家裡死了一匹馬。放在别的王府,馬匹死了後會被擡出去掩埋了,不會有人想着要把它變成食物。成親王卻不同。他下令,将這匹死馬煮熟了,全家人把馬肉當飯吃,不再另外開夥做飯。

清朝最吝啬的王爺家裡死了一匹馬,全家以馬肉當飯吃

馬肉

就這樣,成親王節省了一天的夥食費。這件事從王府裡不胫而走,傳到了外面,成為了一樁笑話。為此,乾隆皇帝多次教育過他,他也不以為然,沒有改變做法。

成親王的嫡福晉富察氏是朝廷重臣傅恒的女兒,又是富察皇後的娘家親侄女,家庭環境優越,嫁給成親王時帶來了一筆豐厚的嫁妝。結婚後,成親王将這些嫁妝全部沒收,存放到庫房裡。于是,富察氏每天吃着粗茶淡飯,郁悶至極。

由于生活條件大幅度下降,富察氏抑郁成疾,逐漸患上了“痰熱乘于心胞,煩熱喘促不眠,妄言哭笑” 等類似抑郁症的病狀,以至于在1812年,就撒手人寰,離開了成親王。當然,這對于富察氏來說,未必不是一種解脫。

清朝最吝啬的王爺家裡死了一匹馬,全家以馬肉當飯吃

成親王書法

成親王積攢了龐大的家産,不願意拿出來揮霍,這本是一種節儉的美德。可是,物極必反。節儉過度了,變成了吝啬,就走向了反面。成親王的子孫們惦記着家裡的龐大家産,趁成親王不注意,悄悄地投出去變賣。成親王被瞞在鼓裡,毫不知情。

成親王與父親乾隆皇帝一樣,是一名藝術家,向來熱衷于購置古玩書畫,而且舍得大手筆花錢。可是,成親王的藝術鑒賞水準不高,經常被别人欺詐,耗費了重金買來一文不值的赝品。如果是别人,自會心疼得不得了,成親王倒也不放在心上,也不去追究騙子。

成親王生性吝啬,活得卻很長。他一生經曆了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在1823年5月10日病逝,享年72歲。這在清朝的王爺裡面,算是比較高壽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