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俗語:“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為何騾子肉不能吃?毛驢駿馬騾子

作者:武品文史

《三國演義》曹操赤壁敗走的時候,因為所有軍糧都和戰船一同燒毀,饑餓難忍時,曹操隻得下令“割馬燒肉”吃。在古代,吃馬肉是一種無奈之舉,不僅因為馬匹通常是軍品,還有就是因為古人認為馬肉不僅臭,而且還有毒。

相反,馬科屬下的驢就不同,古人非常喜歡吃驢肉,而且經過了長期的發展,甚至演變出了許多以驢肉為主料的美食。

可奇怪的是,作為馬和驢雜交出來的騾子,古人卻總結出“餓死不吃騾子肉”的說法。為此古人将這三種肉食彙編成了一句俗語,“馬肉臭,驢肉香,餓死不吃騾子肉”,以此來告誡後人不要吃騾子肉。

那麼為何古人會這麼說?另外如今新疆地區不是一直都有食用馬肉的習慣嗎?那麼古人又為何說馬肉是臭的?

俗語:“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為何騾子肉不能吃?毛驢駿馬騾子

<h1 class="pgc-h-arrow-right">毛驢</h1>

說馬肉和騾子肉之前,我們要先說說驢肉為何一直很受歡迎。

在古代,毛驢是民間最為常用的運輸以及生産的牲口,尤其是在山區,毛驢是一種比耕牛更加重要的家畜。

不過毛驢有個缺點,就是怕熱。每次出些力出點汗後,如果照顧不好就容易生病。還有就是每年脫毛時,就幾乎是死一次。是以在飼養毛驢的時候稍有不慎,讓它熱了或者累着了就容易生病緻死。

俗語:“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為何騾子肉不能吃?毛驢駿馬騾子

這麼大一頭毛驢死了,就這麼丢棄是在太可惜,是以古人會趁毛驢在沒死之前将其殺死,然後食用驢肉。再加上古代中醫認為驢肉具有補氣補虛的功效,是以驢肉逐漸被世人認可。

至于驢肉的口感方面,則非常細嫩鮮美還不失嚼勁,不像馬肉那樣又硬又柴。

那麼馬肉為何又硬又柴?

俗語:“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為何騾子肉不能吃?毛驢駿馬騾子

<h1 class="pgc-h-arrow-right">駿馬</h1>

馬匹屬于爆發性很強的動物,這就有賴于馬匹身上強健的肌肉。可我們都知道,這種肌肉往往很硬,而且肉質非常差,口感自然差很多。

至于為何古人說馬肉是臭的有兩個方面。

第一是被馬匹身上的乳酸氣味所誤導。衆所周知,馬匹的主要工作就是運輸和供人騎乘。當馬匹經過長時間的奔跑之後,身上就會流出大量汗液,汗液中含有乳酸臭味,是以人們就認為馬肉是臭的。

俗語:“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為何騾子肉不能吃?毛驢駿馬騾子

第二,馬肉确實有一些酸味,即便是一些少數民族有食用馬肉的習慣,也需要使用大量的作料進行調和,才可去除這種酸味。比如新疆地區食用馬肉,一般都是采用煙熏、風幹等方式才會食用。

此外,古代中醫認為馬肉有毒,尤其是馬肝,甚至可以毒死人。這個說法在《本草綱目》、《随息居飲食譜中》都有提及,而且還給出了解毒之法。

綜合以上幾點,是以古人在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不會食用馬肉的。

那麼問題來了,連“有毒”的馬肉古人都會吃,為何古人卻說“餓死不吃騾子肉”呢?

俗語:“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為何騾子肉不能吃?毛驢駿馬騾子

<h1 class="pgc-h-arrow-right">騾子</h1>

對于這個問題解釋起來也比較簡單,一共就8個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衆所周知,騾子沒有生育能力,而古人講究孝道,講究延續香火,即便是納妾制度,也是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是以在這種思想之下,古人很容易把吃騾子肉就不能生育聯系在一起。是以就算騾子肉很美味,就算自己極度饑餓,也不會食用騾子肉。

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中的“孝道”,在古代有着多麼的崇高地位,以至于如果犯下“不孝罪”,都無法被赦免,是必死的“十惡不赦”之罪。

俗語:“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為何騾子肉不能吃?毛驢駿馬騾子

這樣的例子在古代比比皆是,孔子的後代孔融,漢朝衡山王的兒子劉爽,三國著名思想家嵇康,以及明朝名士鄭鄤等,都是因不孝罪而被誅殺。而且他們所受的一般都是極刑,比如鄭鄤就是被淩遲處死。

在這樣強烈的對比之下,古人才會有了不吃騾子肉的說法,畢竟和“不孝罪”比起來,即便是餓死也算是值得稱頌的事情。

參考資料:《俗語大全》、《本草綱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