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我在大學二年級時退學,在内蒙古臨河老家開了第一家店,20平方米,12個座位,名叫黃土坡風味小店。店裡隻有兩種菜:雞肉炒疙瘩、羊肉泡馍。三四個月後,街對面有家店生意不好,我把它盤下來,重新裝修為西貝酒吧。當時投資3萬多元,我從北京進了好多洋酒,結果當地人喜歡喝二鍋頭。本來酒吧是不賣菜的,但是喝酒必須有菜,就加了涼菜和面。當時最有名的菜是砂鍋面片,人們都說:“走,去西貝酒吧吃砂鍋面片。”1999年7月,西貝離開小縣城臨河進了首都北京——接手了一家原來叫金翠宮海鮮大酒樓的餐廳。一開始找不到門道,前四個月就賠了100多萬元。後來改賣莜面,火了。跨年夜,我開着車從長安街穿過,心想這次站住腳了。2016年7月,我打磨出了西貝燕麥工坊這個新模式,但最後關頭,還是決定停止這個項目,因為它承載不了我要達成的開十幾萬家店的願景。我的目标是大衆市場,要南北兼宜,老少鹹宜,人人吃得起。現在,我又琢磨出一個最新的快餐模式,是一個講美食愛好者故事的餐廳,正在進行内測,到2020年目标開1000家店。回看西貝31年的發展史,摸爬滾打一路走來,前25年都是亂拳打死老師傅,不斷試錯,不斷修正。直到最近幾年,才慢慢積累起了西貝的事業理論——成就人。用最誠的方式待人,用最笨的方法做事。這些年,總是有不少年輕人問我——怎麼做好餐飲。我在想,社會能不能提供針對餐飲行業更為專業的知識、經驗、教訓分享,幫助初創企業快速度過試錯期,進入發展正軌?現在出版的這本書,解決了這個問題。作者團隊能夠提供線上線下的教育訓練課程,西貝也曾經參與過分享。我在2016年主講了“西貝大課”,現場回報的效果很不錯。我來自内蒙古大草原,每年的七八月間,草原上繁花盛開,絢爛多姿,每種花都有自己獨特的美。我想整個餐飲行業也是如此,每一個品牌、每一個品類都在自由生長,充分競争,滿足顧客多元化的需求。我把下一個十年定義為西貝發展的黃金十年,我更相信,整個餐飲行業一定會迎來更燦爛的明天。
點個小關注,天天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