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西面食——莜面栲栳栳

作者:弟弟愛吃豬腳飯

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中有這麼一句歌詞:“交城的大山裡,沒有那好菜飯,隻有莜面栲栳栳,還有那山藥蛋”。山藥蛋大家都有所耳聞,但莜面栲栳栳是什麼呢?

山西面食——莜面栲栳栳

小編去了解了一下,莜面栲栳栳是山西高寒地區著名的傳統面食小吃,栲栳栳是指用竹篾或柳條編制成的上下粗細一緻的圓框,形狀象鬥,是農家專門用來打水或裝東西的一種用具。這類面食由莜面制成,是以得名莜面栲栳栳,在其他地區也有莜面窩窩之稱。

莜面栲栳栳怎麼做?山西很多地方都會做莜面栲栳栳,但數忻州的做法最為典型,将莜面加一倍開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闆面上推開,食指卷一下,做成如貓耳朵似的筒狀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做好後,挨個站立并排在籠内酷似蜂窩。蒸的時候要格外注意火候,火候不到,“栲栳栳”不熟,吃着帶沙感;蒸得過火了,“栲栳栳”則軟癱立不起來,吃時則無筋,味欠色減。蒸熟時,會散發出淡淡的清香,食用時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湯調和,使人聞之垂涎,胃口頓開,食之香醇異常,回味無窮。

山西面食——莜面栲栳栳

美食習俗多來源于地方物産與曆史傳承。莜面由莜麥加工制成,山西廣泛種植莜麥,是以莜面栲栳栳在山西民間成了家常美食。除了味道獨特之外,莜面栲栳栳還有犒勞親朋貴賓之意。在雁北和呂梁山區,人們賦予吃莜面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征。每逢老人壽誕、小孩滿月或逢節待客,多以此進餐。山區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時,新郎新娘也要吃,意為夫妻白頭到老。年終歲末時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運亨通。唐伯虎也曾在詩中寫道:“琵琶寫語番成怨,栲栳量金買斷春。“詩中也提到了栲栳。

誠招“三農調研員”,主要從事有關農村發展方面問題的調研和法律援助、是針對涉農問題及項目重大選題的調研工作

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請關注我們的官方公衆号:三農法制調研中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