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疍家傳統美食“蝦籽和蝦春”

清明到,又是吃蝦籽的時候。蝦籽其實就是蝦卵,在老饕眼裡,蝦籽是鮮美之物,可以用來提味。

由于在嶺南一地,多數地區會把蛋和卵稱之春,像把雞蛋叫雞春,蝦籽叫蝦春,是以與真正的蝦春經常混為一談。在外形和口感上,兩者的确頗為相似。蝦春雖為浮遊甲殼動物所産,不是蝦卻勝似蝦,蝦春的蛋白質含量卻高于蝦類。

曹蝦籽最鮮美

蝦春其實是水螆卵

蝦籽有海蝦籽和河蝦籽之别,海蝦籽比河蝦籽略大,在江浙一帶也叫蝦蛋,是海白蝦等海蝦的卵。在上虞一帶,每逢春日蝦籽的旺産季節,漁民們便會出海撈蝦,将一張張布得密密匝匝的網挂在漁船,就能拖起數量不少的蝦籽。這些蝦籽在未熟前呈白色,而炒熟後則變成了暗紅色,海鮮味較濃。

江浙人流行用鮮蝦籽炒韭菜吃。而在廣東,則通常是取出蝦籽來曬幹,用來做面或醬油,稱為蝦籽面、蝦籽豉油。鮮蝦籽的話,則通常直接跟随鮮蝦一起焯熟。

現在最為當造的是河蝦籽和曹蝦籽,前者是淡水蝦,後者則是鹹淡水交界處所産。以食味而言,曹蝦籽味道最鮮,入口脆甜,其脆度近似蟹籽,油香極足。

最容易和蝦籽混淆的是鹹蝦春,它顔色為醬褐色,味鹹而鮮,帶有醬香,通常用來蒸魚,或是放入碟中清蒸後加入香蔥、香油拌勻下飯。與蝦籽的鮮美甜香的口感略有出入。鮮少有人知道的是,鹹蝦春雖然帶有蝦春二字,實際上和蝦扯不上任何關系。

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裡寫道:“蝦春非蝦之卵也。江中有水螆,大僅如豆,其卵散布,取之不窮。産新會者卵稍粗,滋味益好,燒之通紅,紅故鮮明多脂而可口。次則番禺深井、江勒海所産。村落間家有數甕,終歲腌食之,或以入糟,名泥蝦。”而到了現在,新會蝦春的産量已經不占優勢了,反而以新造、石樓、化龍三地所産的為多,又以化龍所産的最美味,特征是制作出來的鹹蝦春顔色略帶金紅。

冬至到春節前後,是蝦春最佳的捕撈期。以前由于運輸交通不便,為了保鮮,疍家人會在蝦春裡加鹽腌制,這就是鹹蝦春。小時候去番禺順德,偶爾能看到疍家人家用艇舟載着鹹蝦春出來叫賣。隻見艇頭上擺出一個黑黝黝的瓦缸,把船停靠在街頭巷尾的湧邊埠頭,然後向着巷内大聲吆喝,巷内的人家聞聲拿碗湧至埠頭,一角幾分便能盛上滿滿一大碗,回家便用來烹制五花腩蒸魚。

鹹蝦春其實和禮雲子有點相似,同樣具有濃郁的鹹香海鮮味,适合用來清蒸。不過禮雲子在清理幹淨後,直接清蒸即可,鹹蝦春則要用鹽和燒酒腌制一周後,才能用來蒸煮。和它最為般配的食材是黃腳鱲,往魚身鋪一層鹹蝦春同蒸,鮮甜味立馬提升了一個檔次,而吸收了魚汁的鹹蝦春用來拌飯,可以讓人連吃兩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