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客家擂茶習俗

作者:機山閑人

在祖國博大精深的茶藝中,擂茶是一枝獨秀的奇葩。這一習俗一般隻在客家人中存在。作擂茶時,擂者坐下,雙腿夾住一個陶制的擂缽,抓一把綠茶放入缽内,握一根半米長的擂棍,頻頻舂搗、旋轉。邊擂邊不斷地給擂缽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藥(香草、黃花、香樹葉、牽藤草等)。待缽中的東西便搗成碎泥,茶便擂好了。

  梅州客家人熱情,多以擂茶待客。待客擂茶分葷素兩種。招待吃素的客人飲用,加花生、豇豆或黃豆、糯米、海帶、地瓜粉條、粳米粉幹、涼菜等;招待吃葷的人飲用,則加炒好的肉絲或小腸、甜筍、香菇絲、煎豆腐、粉絲、香蔥等配料。

  揭西、普甯客屬地區,也流行喝擂茶的習俗。夏天甚至以此代替午餐。擂茶以花生、油麻、香茶葉、園香、金不換、苦辣芯等為原料,放在帶螺紋的陶缽内,用木棍擂制而成。

客家擂茶習俗

客家擂茶(圖檔來源:揭西旅遊微信,攝影李維照)

  揭西擂茶是廣東揭西一帶的傳統名點,屬于粵菜系。揭西的客家人素有煮擂茶的習俗,夏秋季節,天氣酷暑,人們勞作之後,經常不大想吃飯,往往以擂茶為午餐。中午時候,客人來訪,主人家必定要煮擂菜招待。姑娘出嫁之前,凡是接受喜糖的鄰居,也要煮一缽香擂茶請新娘吃,以表示祝賀,另外,家中病人新愈,也要煮些擂茶邀請曾經照顧過病人的友鄰吃,以表示感謝。

  揭西擂茶的制作主料是大米或爆米花,但配料複雜。先把花生、芝麻、茶葉、金不換或者苦辣芯,放在擂缽裡,用擂茶棍擂成糊糊,沖上開水,然後在砂鍋裡炒些蘿蔔幹、甘藍菜、大蔥、青蔥、黃豆、樹菜等等。或者再配些瘦肉絲、蝦仁米、鱿魚等,最後混合炊熟的白米飯(或者爆米花)。特别是到了每年正月初七,家家戶戶都吃擂茶,因是初七用七種菜,故稱“七樣菜茶”,也有用十五種菜的,則稱“十五種菜茶”。

  揭西擂茶具有鹹、香、甜、苦、甘等多種味道,喝之覺得喉嚨清爽,蕩氣回腸,别有一番韻味,至今仍是客家人待客的“保留節目”。揭西僑居東南亞、歐美各國和港澳台的客家同胞有幾十萬人之多,他們至今仍保留着擂茶的習俗,通過擂茶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激發人們的愛國熱忱和思鄉情懷。

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 發表日期:2020-09-03 18:38:05 作者: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