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音 | 一缽擂茶品鄉愁

作者:羊城派

文/劉文映

故鄉在粵東,是潮汕地區的一個客家小鎮。榕江河就從小鎮那曆史久遠的中學旁邊蜿蜒流過。

那裡有整片的稻田,有樹根被茂密青草簇擁而挺拔的橄榄樹,有細節生動有趣的客家山歌,更有我記憶深處無法抹去的特殊味道——客家擂茶。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就像一棵小芽,在不經意間回望,已長成參天大樹。

擂茶,就是在一個土缽中,放入各種原料,用特定樹木(如油茶樹)做成的擂槌,不斷地擂動、攪拌、搗碎。為了更容易産生摩擦,缽中還有許多細密的紋。

那些原料,有花生、芝麻和各種芳香的植物,如小葉薄荷。慢慢擂動之下,這些原料都變成了細碎的末。開水一沖,便是綠色的有着濃郁香氣的茶湯。芝麻香和植物的芳香摻雜着,構成一種獨特的風味。

有些地方,給它起了個很特别的名字:三生湯。沒有刻意去查這名字的由來,我想或許是三生三世都無法忘卻的味道罷?

但我喜歡擂茶,不僅僅在于它味道的特别,還在于它構成了我童年最初的底色,是小時候的我對世界最初的味覺認知。

那時候的日子很簡單。早上喝完粥,就跑到巷子口、田野上、山林裡,跟熟悉的小夥伴瘋玩、瘋跑、彈跳、爬樹、摸魚。

到中午回家時,路上會遇到許多伯父和伯母,他們會熱情地輕問一句:“你去哪玩啦?”也會聽到他們互相打招呼:“上午淋菜去啦?”“是啊,上午好熱,中午準備煮茶吃。”

淋菜,在客家話中,是澆菜的意思;煮茶,則是前面所說的擂茶。

這是鄉人常見的午飯形式。擂完茶後,還會将米飯、各色煮熟的蔬菜和茶湯泡在一起。随手簡單組合,便是一大碗有菜有飯有湯的佳肴。它溫潤了那簡單又炎熱的夏日,也是鄉人最經濟實惠的飽腹之餐。

那種芝麻香,濃烈且有火烤的溫度,一聞便直沖鼻腔的最深處,仿佛燙染了每一個細胞。那小葉薄荷的芬芳,是所有不快樂的時候,最無聲的陪伴和慰藉。

這種味道和感覺,在我記憶最深處紮根,拼命生長,就像客家人颠沛流離的曆史,早成了情結,在血液裡咆哮奔騰,不可抹去,不可動搖。長大了,那便是鄉愁。

實際上,返鄉的路程并不遙遠。可是,那樣的年月,卻仿佛是年久失修的相片,已經隐約而泛黃。這種感覺,别人未必了解,回想起來,總有一點跟過去告别時的不舍和怅然若失,又有點像那很久以前唱過的歌,一聽總感覺清晰如昨。(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鄉音 | 一缽擂茶品鄉愁

《“鄉音”征文》欄目歡迎投稿。

稿件要求具有紀實性,以散文随筆為主,緊扣嶺南文化。

投稿請發至郵箱:[email protected],并以“鄉音”征文為郵件主題。

個人資訊請提供電話、身份證号碼。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易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