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席小丹
編輯 | 翟瑞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突破點是提高農民收入,那麼有何實作路徑?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黨國英認為,兼業是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方法。
2021年10月26日,“産業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的“2021年鄉村振興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與會專家認為,振興鄉村,首先要振興産業,要重視農民收入是否能得到提高,要解決如何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問題。
今年出台的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已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出全面部署。與此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已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這些都為我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創造了更好的制度和法律環境。
目前,我國的鄉村振興還面臨諸多難題。黨國英表示,農業越是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農戶越需要兼業。
黨國英提到,我國經濟總規模目前是100萬億元,國家就近兼業需求有64萬億元,也就是說,如果城鎮以下經濟規模達到64萬億元水準,那麼農戶的收入水準就能和城市居民抗衡。
“然而,要實作農戶收入水準與城市差不多,目前是基本不可能的。”黨國英表示,是以目前鄉村振興的難題,是怎麼樣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通過發展兼業提高農民收入。
從一些發達國家經驗看,主要勞動力都可以在農場附近兼業獲得更多收入。黨國英舉例稱,美國農戶收入略高于城市居民收入水準,這需要四個條件:一是農戶兼業一定是就近兼業;二是就近兼業要有産業;三是有承載農業産業鍊經濟活動的組織;四是鄉村人口要數倍于農業人口。
“我國就近兼業問題比較突出。”黨國英認為,我國農戶收入中,非農業收入比例越來越大,但和美國相比,以上提到的四個條件都不夠充分。
他介紹,農戶兼業距離不能離農村太遠,“目前來看,我國稱農戶兼業為‘農村轉移勞動力’,其本質上已經脫離了農村,如果半年以上居住在城市,就屬于城市居民。”是以,他認為要兼顧農業生産與農民兼業,這需要農戶家庭農場距離兼業的地點,即市鎮不能太遠。
同時,兼業需要依靠産業發展,而且,承載農業産業鍊經濟活動的組織最好是農業專業合作社。“因為農民自己的專業合作社可以和農民簽訂長期的兼業合同,這樣一來,農民可以直接在産業鍊上就近兼業,且産業鍊上的經濟活動組織是農民自己的組織,農民可通過在此兼業,取得地頭農業之外的收益。”黨國英表示。
黨國英強調,實作農村産業鍊價值擴大,鄉村人口要數倍于農業人口,如果鄉村人口規模不夠大,那麼經濟規模也不夠大,兼業的機會就少。
至于農村産業發展這個基礎問題,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原主任、華中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宋洪遠表示,農業高品質發展需要促進鄉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一二三産業都要有。
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會長袁文先表示,“産業振興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措施。”農村産業興旺,需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第一,種養殖産業是所有産業中的重中之重;第二,政府要引導打造全産業鍊,形成産業叢集;第三,産業産品必須市場化,産業才有出路;第四,資金的傾斜和扶植非常重要;第五,涉農服務要規範化,加強監管,保護生态環境。”
此外,國家鄉村振興局原規劃财務司司長任鐵民在論壇上還指出,鄉村振興核心的問題是“怎麼留住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留住人比産業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