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閘蟹?紅柿子?羊肉串?拜托别在秋天誘惑我,但又說萬萬吃不得

作者:美中嘉和

入秋後,貼秋膘的自然渴望在人們體内蠢蠢欲動。

進了菜場,關西大漢操着秦腔舉刀喝問:“剁哪塊?”見小編茫然盯着一整隻羊,不知該買一條腿或一根肋骨,表情越發倨傲。

轉個攤口,看到大閘蟹被草繩五花大綁,老老實實地排排躺在大盆裡,失去張牙舞爪的雄風。吳侬軟語的小販像說戲文一般唱出一列美味清單,“大閘蟹清蒸、麻辣、鹽焗、炒年糕……”

大閘蟹?紅柿子?羊肉串?拜托别在秋天誘惑我,但又說萬萬吃不得

紅彤彤的柿子放在竹筐裡,嘗一口,甜如初戀,回味悠長。

秋日應季的美食,能暖你的胃,你的心。但總有人語重心長對你說,螃蟹吃了拉肚子,柿子吃了會結石,烤羊肉串不健康……真的别攔我(河豚吃了會中毒,不也很多人冒死試吃麼?),待我吃完再勸。但小編吃完後,内心是忐忑的。

特别是對于惡性良性腫瘤患者,擔心“發物不能吃”、“烤羊肉串容易緻癌”、“柿子一天不能吃超過一顆”……吃完後,總是懊惱,擔心會不會對身體不利,甚至促進惡性良性腫瘤複發轉移?

小編常在背景收到患者和家屬的提問,針對秋日美食的困惑:這不能吃、那不能吃,惡性良性腫瘤患者到底應該怎麼吃?

小編收集材料,請教營養專家,發文解惑,以飨讀者。

螃蟹:導緻癌症複發,這鍋我不背!

惡性良性腫瘤患者能吃螃蟹嗎?因民間有“海鮮是發物,癌症患者不宜進食”的說法,是以當9月螃蟹黃多油滿之時,吃還是不吃,真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營養學家認為,癌症患者不能吃海鮮,并無确切的科學依據,不可一概而論。螃蟹是營養價值較高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适量食用,對患者均衡營養攝入和作為額外的營養補充而言,是非常有好處的。每個人家裡都有的抗癌食物,惡性良性腫瘤患者吃多多益善!

實際上,惡性良性腫瘤是否複發和擴散與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的内在基因調控有關,而不是因為吃了所謂的“發物”引起的。所謂“發物”,通常是指能使疾病加重或誘發疾病發作的食物,但這些疾病大多是指一些過敏性疾病,如哮喘、荨麻疹等。是以,對于本身是過敏性體質的患者而言,螃蟹并不适合他們食用,容易引發皮膚問題。

螃蟹整個都能吃嗎?也不是。廣為流傳的螃蟹“四不吃”禁忌,習俗上對這幾者的解釋是“性寒”,即蟹鰓、蟹胃、蟹腸、蟹心四不吃。目前對于前三者來說比較科學的解釋是:蟹鰓是蟹的呼吸器官,直接和外界接觸,加上較大的表面積(因為要利于氣體交換),易于累積污物和重金屬等;而胃、腸則是消化器官,由于大閘蟹取食底栖生物,也有累積污物的可能。是以,蟹的鰓、胃、腸這些組織的确不宜食用。

大閘蟹?紅柿子?羊肉串?拜托别在秋天誘惑我,但又說萬萬吃不得

蟹心是個例外,它也被人稱為“最寒”。事實上,有些人吃了蟹心腹瀉,有些人吃了一點事都沒。本質上,蟹心是循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上圍心窦的存在,此處也是血液駐留較多的部位。甲殼類動物的血液組成複雜,和人體組織有較大差異,相較肌肉更易引起免疫反應。是以,如果你吃蟹心導緻了腹瀉,那以後就不要吃這個部位了;如果吃了沒事,那也不用在意蟹心不可食的說法。

柿子:癌症患者能吃柿子補維C麼?柿子能跟螃蟹一起吃麼?

秋季是柿子的成熟季,對于愛吃柿子的人來說,柿子絕對比滿漢全席都好吃。柿子含有豐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C、瓜氨酸、碘、鈣、磷、鐵;所含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個人一天吃一個柿子,所攝取的維生素C,基本上就能滿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柿子有助于降低血壓,軟化血管,增加冠狀動脈流量,并且能活血消炎,改善心血管功能。

一般來說,癌症患者是可以吃柿子的,柿子是一種富含營養的水果,但是柿子一定不能吃太多。柿子不太容易消化,吃得太多容易導緻腸梗阻。像癌症患者,本身可能消化功能比較差,有的時候做了放療、化療,會引發消化道反應,如果再加上吃柿子比較多,會加重胃腸道負擔,也出現過需要急診治療的情況。

大閘蟹?紅柿子?羊肉串?拜托别在秋天誘惑我,但又說萬萬吃不得

柿子和螃蟹上市的季節比較接近,民間也常流傳“柿蟹相克不能同食”的說法。吃很多柿子可能導緻柿結石,螃蟹不新鮮或未蒸透則可能導緻食物中毒,兩個加一起,中招的機率确實更大一些,或許這就是古人的“經驗之談”。

不過實際上這種“相克”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很多柿子+任意食物”都可能導緻柿結石,“死螃蟹+任意食物”都可能導緻食物中毒,“很多螃蟹+任意食物”都可能導緻你被吃窮,而“适量柿子+适量新鮮且蒸透的螃蟹”就不會有問題。(過敏的除外)

羊肉:貼秋膘,吃羊肉溫補?但紅肉不是緻癌麼?

立秋為什麼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将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古人對健康的評判,往往隻以胖瘦做标準。瘦了當然需要“補”,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

“夏天過後無病三分虛”,秋季進補是恢複和調節人體各髒器機能的最佳時期。無病之人尚需貼秋膘,更何況是身體因放化療非常虛弱的癌症患者。但癌症患者這時候,往往糾結于一句傳言——“癌症患者不能吃羊肉”!傳言認為,普通人吃羊肉安然無恙,但癌症患者吃羊肉會導緻癌細胞擴散!

既然是傳言,多半有它的“事實依據”,根源在哪呢?我們知道,抽水馬桶都還是近幾十年先進文明的舶來品,可見以前或古人的衛生條件是多麼差?細菌污染和和寄生蟲疾病在以前都很常見,宰殺的牛羊在糟糕的儲存過程中也被細菌污染,食材無法保證幹淨新鮮,而這些牛羊肉在物資匮乏的時代,往往是給病人加餐補身體用的,病人本就身體羸弱,再加上寄生蟲疾病和細菌感染之類的問題加重病情,于是這筆爛賬就算在了這些羊等“發物”的頭上。

是以吃羊肉會導緻惡性良性腫瘤複發和轉移,簡直是大錯特錯。羊肉是富含蛋白質的肉類,高熱量,适合體弱的病人食用,尤其是癌症患者接受手術或放化療這種消耗性的治療,需要好好補一補身體,少量吃經過高溫烹饪的羊肉不會有太大問題。

大閘蟹?紅柿子?羊肉串?拜托别在秋天誘惑我,但又說萬萬吃不得

但羊肉屬于紅肉,不久前世界衛生組織将紅肉劃在了二類緻癌物清單中,是以有些患者又要疑惑了:既然可能緻癌,患了癌症的病人還能繼續吃嗎?不可能是以毒攻毒吧?

烤羊肉串、炖羊骨湯、烤羊腿全部躺槍,很多人表示真的接受不了——但其實,這事沒那麼意外,也沒那麼可怕。

緻癌物分類的依據并不是誰緻癌的能力更強,而是它緻癌的證據确鑿程度。打個比方,酒精是一類緻癌物,誰都知道喝酒傷身,但偶爾喝喝無妨,如果長期酗酒則肝癌風險大增。

烤羊肉串等烤肉裡含有少量苯并芘是盡人皆知的,但偶爾吃吃卻是件美事。

從流行病學證據來看,紅肉确實不應該敞開肚皮來吃,但它們也并非洪水猛獸。一方面要控制合理的攝入量,同時和雞鴨肉和魚肉混搭。按照平衡膳食寶塔的推薦,成年人每天畜禽肉的推薦量是1兩到1兩半,英國國家醫療服務機構的建議是将每天的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入量控制在1兩半左右。目前我國城鎮居民平均每天吃的豬、牛、羊肉約1-2兩,相對于美國人平均每天吃4兩的水準,國人還算健康。

寫在最後

正所謂“萬物皆有毒,關鍵在劑量”。化療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讓人變得虛弱。同樣地,大閘蟹、紅柿子、羊肉串……這些秋日美食誘惑,癌症患者完全可以享受饕餮之樂,但前提是考慮“酌情”和“适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