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衣被天下”的黃道婆

作者:人民網
“衣被天下”的黃道婆

黃道婆是人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偉大曆史人物。說熟悉,是因為從國小到高中的教科書中,黃道婆的這個稱呼總是被屢次提及;可實際上,大家隻對黃道婆這個名字感到熟悉而已,她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人們的腦海中似乎隻留下一個隐約的印象:黃道婆是古代的著名女紡織家,為棉紡織技術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黃道婆出生在松江府烏泥泾一帶,也就是現在的徐彙華泾鎮。實際上,在上海地區,黃道婆的故事已經流傳了數百年。上海民謠“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兩隻筒子兩匹布”,江南地區至今還流傳着這首歌頌黃道婆在家鄉推廣、傳授紡織技術的歌謠。。

黃道婆年輕時流落到海南島崖州一帶謀生,在那裡學會了紡紗織布技術。30年後她傳回故裡,将學到的“錯紗、配色、綜線、絜花”等織造技術帶回故鄉把所有的棉紡織加工技術教給當地人們,促進和發展了當地織布業,使松江織布馳名大江南北,松江府一度成為中國棉紡織業的中心。

人們常說“民以食為天”,可細細琢磨“衣食住行”四個字,“衣”這一個字卻是擺在了第一位。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待人接物給人的第一印象即是衣着,衣物在古代人民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在棉紡織業發展起來之前,絲與麻是古人們最常使用的兩種布料,可絲綢大多為達官貴人所使用的,古代勞動人民使用麻布較多。那時候,棉布可是一種稀罕的材料,如果想穿棉做的衣服,唯有通過絲綢之路從國外或者海南、雲南、新疆等邊疆地區買賣而來。

大家都知道有個成語叫做“衣錦還鄉”,成語裡的“衣”指的是穿的衣服,“錦”應該指的是織有不同顔色和圖案的絲綢,即所謂的“織錦緞”。我想黃道婆作為一名普通的勞動人民,雖說做不到穿着真正的錦衣回鄉,但她能夠穿着自己紡織并縫制的棉布衣回到家鄉,将棉紡織技術帶回故土。

随着棉紡織業的發展,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黃道婆的美名也由此傳遍了四方。她的技術經驗和無私傳授幫扶對農耕時代的人們猶如久旱甘霖,為了感謝黃道婆對棉紡織事業所做的重大貢獻以及她給後人帶來的恩惠福祉,華泾鎮建造了黃道婆紀念館。

紀念館院内,矗立着黃道婆塑像,背後“衣被天下”的橫批,是對這位中國紡織第一人的肯定。紀念館内紀錄的黃道婆曆史,也就是她尋找紡織技術,曆經千難萬阻,最終造福祖祖輩輩的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