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衣被天下的紡織技術革新家:黃道婆

作者:廖昊
衣被天下的紡織技術革新家:黃道婆

黃道婆,又名黃婆、黃母,生于13世紀中葉,卒于14世紀初,一般認為是松江府烏泥泾(今上海市華泾鎮)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技術改革家。

宋元時期,随着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棉紡織業逐漸在全國普及。當時,海南島是我國主要的棉花種植區,當地黎族人民在日常實踐中創造出軋、彈、紡、織、染等一整套棉紡織生産工具和生産技術,生産出來的“缦布”“黎幕”産品十分精緻,深受歡迎。據傳,黃道婆少時為童養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今海南崖縣),在該地居住數十年,向黎族婦女學習了當地先進的棉紡織技術。

元貞年間,黃道婆傳回故鄉,彼時的松江烏泥泾棉紡織技術仍較為落後,軋棉、彈棉、紡紗、織布的效率低,品質差。黃道婆回鄉後,把在崖州學到的軋棉車、彈棉椎弓、紡車、織機的制作與使用方法結合當地的紡織工藝加以改造。例如,她改造了崖州軋棉車,使用運轉方向相反的兩軸手搖式“攪車”軋棉籽,其中一軸為鐵制以增加碾壓力,可将“籽落于内,棉出于外”,因而實作了“功利百倍”。此外,黃道婆還發明了四尺長的“繩弦大弓”,以代替原來一尺左右的小竹弓彈棉,改進了彈棉工藝,提高了彈棉效率和品質。同時,她還将松江一帶使用的“手搖單錠紡車”改造為“三錠腳踏紡車”,省時省力,大大提高了紡紗效率。據傳,黃道婆還革新了腳踏織布機、包括平紋織機和提花機。她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了一套“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的工藝技術,并傳授給烏泥泾婦女。

在黃道婆的推動下,松江棉紡織業由此振興。精美的松江布價格昂貴,各地商賈争先販運,不少成為貢品。其中,“烏泥泾被”更是聞名全國。至元末,松江地區成為全國棉紡織業中心,以棉紡織業為生者達千餘家,赢得了“松郡棉布,衣被天下”的美譽。

黃道婆推廣棉花種植,革新棉紡織工具,改進并傳授紡織技藝,不僅改善了烏泥泾和鄰近地區人民的生活,對松江一帶棉紡織業的迅速發展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甚至促進了整個長江下遊棉紡織業的發展,對明清兩代江南農村和城鎮的經濟繁榮産生了深遠影響。

黃道婆去世之後,為緬懷她的功績,當地人将其奉為紡織之神,為其建立祠院,香火綿延不斷。元明清以來,亦多有詩詞和碑文記載了黃道婆的貢獻。科技史專家李約瑟評價黃道婆為十三世紀傑出的棉紡織技術革新家,對她在棉紡織史上的革命性作用給予了高度認可。1980年,我國發行了一枚紀念郵票,表彰了黃道婆對中國棉紡織業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至今,上海地區與黃道婆有關的祠、廟、堂等有十多處。可以說,黃道婆算得上是最廣為人知的中國古代女性科技人物。

【來源:中國婦女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