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道婆:曆史上出身最苦的科學家,演繹從童養媳到紡織女神的傳奇黃道婆:技絕天女巧,澤被八荒馥

作者:青林知青
黃道婆:曆史上出身最苦的科學家,演繹從童養媳到紡織女神的傳奇黃道婆:技絕天女巧,澤被八荒馥

<h1 class="pgc-h-arrow-right">黃道婆:技絕天女巧,澤被八荒馥</h1>

八十年代集郵業務尚未恢複之時,郵電部發行了一套四枚的《古代科學家》郵票,前三枚都是8分面值,最後這枚黃道婆卻是60分的高值,很是難以收集到。

新票倒是很好收集,有錢就行,而我是收集信銷票的,實際使用過,且品相好的黃道婆郵票很難見到,還是有了網絡後,方才如願到手,是以印象很是深刻。

黃道婆可以說的出身最為低下的古代科學家,在我們的所受的教育中,她是童養媳出身,因受家庭暴力而獨自漂流到海南,在那裡向土著的黎族姐妹學習了紡織技藝,回鄉後大力推廣,遂使得生産力大為提高,是以,她也被推為“棉祖”,是人們心目中的紡織女神。

她是一位類似于“媽祖”一般的女神,因為在中國曆史上,科技一直不受重視,何況是來自社會底層的普通婦女,正史自然是無一字記載,所有黃道婆的相關文字,統統來自于民間傳說,加上後人,尤其是現代人的想象,使得她的名字光耀海内外。

黃道婆:曆史上出身最苦的科學家,演繹從童養媳到紡織女神的傳奇黃道婆:技絕天女巧,澤被八荒馥

黃道婆是宋末元初人,出身于松江府烏泥泾的一個貧苦家庭,按現代區域看,是正宗的上海土著,很小即為童養媳,因受殘酷的迫害而流落到崖州,也就是現在的海南島,她無以為家,寄宿道觀,很是悲苦。

那裡是以黎族為主要民族的聚集地,在勞動和生活的交往中,她同黎家姐妹那裡學會了運用制棉工具和織崖州被的方法,在那裡一直生活了約30年後回鄉,将所學技術傳授給家鄉的群眾,大大提高了傳統的紡織技術。

在她的傳授和推廣下,松江府成為全國最大的棉紡織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稱,尤其是她所創“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的技藝,使得“烏泥泾被”名聲大噪,遠近聞名,大江南北紛紛效仿。

黃道婆大概活了85歲,逝世後,群眾曾立祠以紀,紡織業尊她為“始祖”。

盡管黃道婆是布業“始祖”級的存在,但她同媽祖“神”級的存在還是有着很大的差別,黃道婆是很偶爾的情況下才會受到祭拜,是個禮儀上神,而媽祖則是與每個出海人的性命休戚相關,是以,祭拜的機率遠不在一個頻道。

黃道婆:曆史上出身最苦的科學家,演繹從童養媳到紡織女神的傳奇黃道婆:技絕天女巧,澤被八荒馥

黃道婆在民國建立前的官方文字上幾乎無一字記載,而媽祖雖然也是以民間傳說為基礎而樹立起來的神,但僅宋代,就以官方身份受到祭拜的次數就達二十餘次,且次次記錄在案,并被附加上其他功能,逐漸形成一種信仰。

黃道婆的曆史是民國建立後才被人挖掘和整理,并不斷被人添加上臆想的成分,是屬于“層累地造成的古史”,是以,失真的現象很嚴重,盡管她的真實是一個斷層,早已湮沒在曆史深處了。

黃道婆第一次被正式介紹給國人認識的時間是在1937年,因為在那一年,在國小生的《國語》課本中,首次出現了她的名字,其中有詩歌寫道:

元代有個黃道婆,生長江南黃浦過;

聞知木棉有用處,長途跋涉去福建。

這其中透露的資訊是她聽說福建那裡的棉花生産或制作工藝先進,主動去那裡學習,同現代人所說的海南,沒有一毛錢的關系。

黃道婆:曆史上出身最苦的科學家,演繹從童養媳到紡織女神的傳奇黃道婆:技絕天女巧,澤被八荒馥

而在海南,沒有任何時間上超過民國前的遺存,即使在記憶上的時間段上,也都是近代所受的教育點滴,在當地,如果是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是不會有黃道婆記憶的。

我對黃道婆是有着幾點疑問的,首先,我覺得這個名字就是後世杜撰出來,因為沒有任何人會給自己剛出生的女兒,起這樣的一個叫作“婆”字的名字,就如同那寫有天下第一長聯的孫髯翁一樣,誰一出生就起個“大胡子老頭”的名字?

這應該是或者自己後來改名,或者原名佚失,後人不知道而根據其生平而補記的名字,而作為女性來說,她是否姓黃都不一定,因為,古時貧家女很難得有本家姓名,即使有,一旦有婆家後,本家姓會也被忽略,如張王氏,趙陳氏的稱呼便行了。

至于黃道婆名中的“道”,可以推想出來,是根據她漂流在外住道觀而衍生出來的,是以,可以肯定的說,她的真實姓名,如果有的話,早已是無從得知了,這隻是一個後人根據傳說給起的一個識别符号。

黃道婆:曆史上出身最苦的科學家,演繹從童養媳到紡織女神的傳奇黃道婆:技絕天女巧,澤被八荒馥

在我的印象中,至少在新中國建立之前,這海南乃是不毛之地,曆代是如清時的甯古塔一般,為放逐罪犯之地,如蘇東坡,李綱一類被朝廷恨之入骨之人。

要說黃道婆去那裡學習技術,這個我是不信的,因為宋元之交時,那裡的山民怕距刀耕火種,結繩記事,相去不遠,整體生活狀況及生産力發展,同内地相比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上,怎麼可能去那裡學習了衆多的改良技藝。

再說了,海南并不是一個産棉地區,而那些黎族同胞們連溫暖都難以滿足,就如同我們當時在山區下鄉時,那僅有的一點山地,首選的是種玉米,蕃薯這類能填飽肚子的作物,至于種油菜或棉花這些,想也是不要想的。

黃道婆名聲真正響亮之時,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她是作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受壓迫最深的群體代表,又是婦女反抗和覺醒的先驅,并進而為迎合“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的命題,将她升格為“作為婦女解放”和“造福人民”的領頭人。

黃道婆:曆史上出身最苦的科學家,演繹從童養媳到紡織女神的傳奇黃道婆:技絕天女巧,澤被八荒馥

首先,我相信黃道婆是确有其人的,她是同“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畢升一樣,來自社會最底層,他們憑着對技藝的改進,而将各自領域的技術提高到一個劃時代的層面上,進而造福于民生萬衆,也失去了社會的進步。

基于此,我們後人對于這些對民族、對人類有着傑出貢獻之人,必須有一種崇敬感,但是,我很是反對胡編亂造,猜測臆想,疊加進太多的功利以迎合時代。

黃道婆,曆史上其實就是給我們留下了這三個字的名字,其他所有的故事,如果說是空穴來風有些過分的話,至少是缺乏史料依據的,;因為,現在所有的論據時間,不會超過民國以前。

從極少的民間傳說,轉化為史學大家的定論,再後來便進入教科書,繼而轉為國家記憶,這其實是一種不嚴謹的科學态度,而後來在黃道婆身上承載的許多使命,比如類似“民族交流使者”等等,更是顯得可笑。

黃道婆:曆史上出身最苦的科學家,演繹從童養媳到紡織女神的傳奇黃道婆:技絕天女巧,澤被八荒馥

更有甚者,為渲染階級鬥争這一長期的主題,黃道婆還被塑造為在海南的日子裡,同部落頭人進行鬥争的英雄,這個就讓人更加的匪夷所思了。

随着海南建省,為樹立品牌,擴充旅遊資源,現在的黃道婆又被認證為從小生活在海南的黎族人,是後來才随着丈夫去的松江;而又有一種說法是,她本身就是生活在海南的漢人,在同當地的惡霸鬥争後,才去了内地生活等等。

霧裡看花,一切皆朦胧中,其實,圍繞黃道婆身上的,以前是政治需要,現在是商業價值,用一句流傳極廣的話來說就是“曆史是個可以任人打扮小姑娘。”

其實我覺得,如果更準确的話,黃道婆現象證明的是史學界的一句名言,即“重要的不是曆史書寫的時代,而是書寫曆史的時代。”

黃道婆:曆史上出身最苦的科學家,演繹從童養媳到紡織女神的傳奇黃道婆:技絕天女巧,澤被八荒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