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人故居故事|布業公所跂織亭裡的“金絲娘娘”

卷首語

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城市裡的一座座房子,就像方方正正的漢字,書寫城市的百年滄桑,風雲巨變。他們彙聚成一篇優美的詩,一段慷慨的文,文字的内容,是獨屬于房子和它主人的故事。

在黃浦的街頭巷尾,有許多像這樣有故事的建築。

那房、那人、那事,是屬于黃浦的專屬文字。

故人故居故事|布業公所跂織亭裡的“金絲娘娘”

上海地區流傳這樣一首童謠:“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二隻筒子,兩匹布”。這裡所稱的“黃婆婆”,就是道教尊奉的紡織神“金絲娘娘”黃道婆。

黃道婆,又名黃婆或黃母,松江府烏泥泾鎮(今上海市徐彙區華泾鎮)人。由于傳授先進的紡織技術以及推廣先進的紡織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道教尊其為紡織神,天下紡織同仁尊其為布業始祖。

故人故居故事|布業公所跂織亭裡的“金絲娘娘”

黃道婆畫像

黃道婆出身貧苦,少年流落崖州(今海南島),以道觀為家,勞動、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師從黎族人學會運用制棉工具和織崖州被的方法,是以群眾都稱她為“道婆”。元代元貞年間,黃道婆重返故鄉,在松江府以東的烏泥泾鎮,教人制棉,傳授和推廣先進的織造技術。由于烏泥泾和松江一帶人民迅速掌握了先進的織造技術,一時“烏泥泾被不胫而走,廣傳于大江南北”。當時的太倉、上海等縣都加以仿效。棉紡織品色澤繁多,呈現出空前的盛況。松江府曾成為全國最大的棉紡織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稱。

由于黃道婆的傑出貢獻,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為她立祠,歲時享祀,道教奉其為“金絲娘娘”。上海城内曾有先棉祠,上海豫園内有清鹹豐時作為布業公所的跂織亭,都供奉黃道婆為始祖。

故人故居故事|布業公所跂織亭裡的“金絲娘娘”

晚清黃道婆廟

布業公所,别稱绮藻堂。清康熙年間布莊業主在邑廟建得月樓、绮藻堂,用于議事祀神。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于承辦向朝廷貢布而建立公所,所址設在得月樓。公所對所供商品識别牌号、規範尺梢、禁用劣布,逐而發展籌置房産、辦善舉等。公所設有司董主持事務,由司月經管銀兩帳目。

故人故居故事|布業公所跂織亭裡的“金絲娘娘”

布業公所石匾

光緒十七年(1891年)起,布業同行集資修建所舍,曆時3年,添設了跂織亭、東廊、後樓,并築垣架梁,使庭園精緻美奂。公所建有城隍神座以供奉,并設“還緣居”,立先輩牌位,歲時緻祭。19世紀末,洋布逐漸占領了布匹市場,土布經銷逐年疲弱,布莊業同行相聚公所,以“勿存嫉妒之私,勿詭懋遷之術,彼此和衷,相與稗益,而财以豐”,互相勉勵,堅信“人謀善而天運亨”。

故人故居故事|布業公所跂織亭裡的“金絲娘娘”

1983年上海豫園得月樓内景

如今,“烏泥泾棉紡織技藝”已被列為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錦衣身上披,不忘衣食母。黃道婆的功績将永遠為後人所銘記。

記者 /高磊

編輯 / 張姗

資料 / 上海市收藏協會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