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故人故居故事|布业公所跂织亭里的“金丝娘娘”

卷首语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城市里的一座座房子,就像方方正正的汉字,书写城市的百年沧桑,风云巨变。他们汇聚成一篇优美的诗,一段慷慨的文,文字的内容,是独属于房子和它主人的故事。

在黄浦的街头巷尾,有许多像这样有故事的建筑。

那房、那人、那事,是属于黄浦的专属文字。

故人故居故事|布业公所跂织亭里的“金丝娘娘”

上海地区流传这样一首童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里所称的“黄婆婆”,就是道教尊奉的纺织神“金丝娘娘”黄道婆。

黄道婆,又名黄婆或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道教尊其为纺织神,天下纺织同仁尊其为布业始祖。

故人故居故事|布业公所跂织亭里的“金丝娘娘”

黄道婆画像

黄道婆出身贫苦,少年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因此民众都称她为“道婆”。元代元贞年间,黄道婆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先进的织造技术。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色泽繁多,呈现出空前的盛况。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

由于黄道婆的杰出贡献,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为她立祠,岁时享祀,道教奉其为“金丝娘娘”。上海城内曾有先棉祠,上海豫园内有清咸丰时作为布业公所的跂织亭,都供奉黄道婆为始祖。

故人故居故事|布业公所跂织亭里的“金丝娘娘”

晚清黄道婆庙

布业公所,别称绮藻堂。清康熙年间布庄业主在邑庙建得月楼、绮藻堂,用于议事祀神。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于承办向朝廷贡布而创建公所,所址设在得月楼。公所对所供商品识别牌号、规范尺梢、禁用劣布,逐而发展筹置房产、办善举等。公所设有司董主持事务,由司月经管银两帐目。

故人故居故事|布业公所跂织亭里的“金丝娘娘”

布业公所石匾

光绪十七年(1891年)起,布业同行集资修建所舍,历时3年,添设了跂织亭、东廊、后楼,并筑垣架梁,使庭园精致美奂。公所建有城隍神座以供奉,并设“还缘居”,立先辈牌位,岁时致祭。19世纪末,洋布逐渐占领了布匹市场,土布经销逐年疲弱,布庄业同行相聚公所,以“勿存嫉妒之私,勿诡懋迁之术,彼此和衷,相与稗益,而财以丰”,相互勉励,坚信“人谋善而天运亨”。

故人故居故事|布业公所跂织亭里的“金丝娘娘”

1983年上海豫园得月楼内景

如今,“乌泥泾棉纺织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锦衣身上披,不忘衣食母。黄道婆的功绩将永远为后人所铭记。

记者 /高磊

编辑 / 张姗

资料 / 上海市收藏协会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