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加坡作家談與當代文學大師的白先勇之間的緣分

作者:新加坡眼

編者按:今年是當代著名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說集《台北漫》出版50周年,該短篇小說被選為20世紀中國百部小說(第七部)之一。

新加坡作家何華推出了一本新書《台北人不老》,對白先永的書的各個方面,進行研究和評論;

何華畢業于複旦大學,獲中文學士學位,并擁有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學位。他是散文集《因為秋風》《想傻""買金打金"《老泉水》《一杯飲料》《南洋味道》等的作者。

以下摘自《台北人不老》系列:

佛茶,不喝。

雲南的茶花非常有名,還有一種"佛教茶"比較有名。白先勇喜歡種花,尤其是茶花,他住在美國加州聖巴巴拉,院子裡種了很多茶花,包括佛茶,盛開。說到這裡,佛茶也救了白老師一命。2000年夏天的一天,當他給佛茶耕種土壤時,他感到身體不适和酸痛,他放下工具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血管阻塞高達99%,任何時候都有心肌梗塞的風險。當天,在醫院做心髒搭橋手術,"恢複一生"。白先勇和佛陀有一段戀情,甚至救了他一命的茶花都叫佛茶。

說起這段過去,白老師連感恩佛薩,他說,2000年6月,他去日本京都參觀了"33殿",裡面擺放着1001尊觀音像,震撼太大了,說不出來。白老師說:"走進去,在之前的那個景色中間,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那一刻,我皈依的心非常強烈。回到美國,有一天給佛茶耕種土壤,然後找到了預兆,仿佛在黑暗中,觀音玉沙在保佑我。他的老朋友歐陽子說:"是1001觀音把白先勇的命帶回來了。"兩年前,我去京都,還去了三十三個大廳敬拜音頻群像,還邀請了一萬一千隻手看聲霸卡給白老師聽。

其實白先勇的家人信奉伊斯蘭教,但他一再表達自己的宗教感情是親佛的,他從小就埋下了佛根,至今床頭還放着"觀音"器皿,出門入住酒店也不例外。

新加坡作家談與當代文學大師的白先勇之間的緣分

(2015年,白先永在台北龍山寺燒香、拜佛)

2004年,青年版的昆曲《小馬亭》在蘇州大學大陸首演,演出前一天,我陪同白師傅到靈岩山拜佛。現代高僧獨立大師曾經在西陵岩山、靈岩山長期保持着純淨的路風,而幾代人的生活都沒有修好盤山公路,如果你有心來到這裡,就必須靠自己的腳來爬台階。那天,我和白老師一步一步上山,法西滿滿的。白人老師跪拜佛陀,讓我想起《紅樓夢》的寶玉走出家門。白先勇認為這一部分"具有高尚的情緒,其形象之美,是中國抒情寫作的極緻"。我們似乎聽到禅宗的吟唱充滿了宇宙,"天地低落了這麼久"。寶玉出家,寫得不好,然後40回寶玉出家門,一定從大家的手裡來。白先勇在四十次之後并不像很多人(包括張愛玲)那樣貶低,他認為最後四十次寫得同樣好。張愛玲可能不欣賞寶玉走出這一節,基本上可以說張愛玲沒有宗教感情,她很可能對寶玉無動于衷。另外,106次"賈太君跪拜日",賈媽大紅禮拜墊上那跪着,那字,真動人。想必張愛玲對這一部分沒有特别的觸動。張愛玲是我高度敬重的作家,但她沒有宗教感情的事實,不能不說一個"動機",最後幾步的文學巅峰她很弱,不去上去。

這幾年,每次我去台北見白先生,他總是帶我去星光咖啡館坐下聽他談藝術文學的老事,不開心。有時他還帶我去寺廟燒香,2015年到台北,我們去了龍山寺,那天是大日子,人滿為患,熱鬧,白師傅在一堆人拜佛,像凡福一樣。白人老師也很坦率,他還是有一些對紅塵的懷舊,不能100%看下去。這是對紅塵的幾分懷念,貼近白老師和我們的距離。

新加坡作家談與當代文學大師的白先勇之間的緣分

(白先勇在台北家門前)

今年恰逢白先勇短篇小說集《台北人》出版50周年,而賀華今年早些時候寫了一篇文章,《台北人》出版50年後,由此導緻艾莉亞出版了這本書。

1971年,《台北人》由白先永和弟弟創辦的陳中出版社首次出版。很快,早班鐘結束了。1983年,艾莉亞先生的出版社接手了新版《台北人》的發行,《台北人》的台灣版權從此一直保留在艾莉亞。

新加坡作家談與當代文學大師的白先勇之間的緣分

(台北門,1971年晨鐘)

創立于1975年,艾莉亞曾與九格、洪凡、大地、純文學合作,稱台灣出版業為"五小",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風景如畫,白黑相間的字母保留了台灣文學的美好時代。

新加坡作家談與當代文學大師的白先勇之間的緣分

(1971年,白先勇的晨鐘出版社成立,含蓄(左)表示祝賀)

賀華的《台北人不老》分為兩個系列。系列一,對白先勇的書的各個方面,進行研究和評論。例如:中國古典詩歌對白先勇的影響,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和白先勇對于清宇的比較,白先勇使用"觀點",并伴着白先永去看毛姆(經常去)餐廳)、白先永和于大夫、白先永和顧福生、白先永和紅樓夢、白先永和昆曲, 白先勇的父親白崇熙和蔣介石,以及白先勇改編的影視作品,同時講到葉嘉英、錢太太、陸燕、"金大班"姚偉等人物。

系列2,可以看到粉絲的化身和歌迷們談論電影、老歌,以及他的閱讀文章,更加睿智醒目。賀華曾寫過新加坡導演陳哲毅、上海時代老導演桑阿克、意大利導演維斯康蒂、日本導演小津由紀夫、師祖玉河、歌手周偉、新加坡才華橫溢的舞蹈家吳竹山、台灣歌手範玉文等等。他們都活在賀華的筆下。特别活潑生動的文字,不是因為博學而落袋。

新加坡作家談與當代文學大師的白先勇之間的緣分

還有幾篇《紅樓夢》作文,寫得非常生動有趣,不庸俗。它還涉及古典文學"金瓶梅"和"查賈伊志志"以及西方作家亨利詹姆斯,喬治艾略特,弗吉尼亞伍爾夫。讨論的當代中國作家是張愛玲,錢中書,老舍,馮子軒和陳英珍。

作家、出版商暗中為這本書,他在序列中贊歎道:"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好的書,書評、評論甚至讀文章,我也數了很多讀書,怎麼會有人把這種文字寫得這麼引人入勝,真的比小說好,佛陀和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晚上聊天, 聊天直到黎明也拒絕停止。"

這本書在流行的書店和草根書籍中都有售。有興趣,可以線上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