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家:判斷一個女人過得好不好,看看她的孩子就能知道了

作者:航天器
心理學家:判斷一個女人過得好不好,看看她的孩子就能知道了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筆團

編輯 / 湯米

我們經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他們的言行舉止通常會對孩子未來的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反過來,孩子也能映射出父母的生活狀态。

例如,單從一個孩子的日常生活就可以評估一個女性的生活品質如何。

心理學家:判斷一個女人過得好不好,看看她的孩子就能知道了

從心理學視角出發,家庭中的父母子女關系能夠間接顯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與地位。

若孩子非常重視其母親,并表現出對母親的尊重和孝順,這通常意味着母親在家庭中享有較高的地位,且在孩子心目中占有特殊且無可替代的位置。

母子關系決定了孩子的依戀模式

兒童心理專家認為,在孩子幼年時期,他們會形成對撫養自己的人一種特殊的情感依賴,這被稱為幼兒依戀。

這種依戀通常更易于與母親形成,并伴随一種稱為共生的關系,常說的“母子心連心”就是這種模式的展現。

這種早期形成的母子依戀關系,對人的一生都會産生重要影響。

母親給予孩子的遠不止生命本身,還包括無微不至的愛護和保護。是以,母親往往成為嬰兒最初的依戀對象,并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安全感。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言:

“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

通過孩子的性格可以推測母親的性格,這種推斷很少有誤。

心理學家:判斷一個女人過得好不好,看看她的孩子就能知道了

由于母親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接觸對象,并且通常會伴随孩子度過整個童年,是以可以說,母親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命運。

這一成長階段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母親的言行将對孩子造成持久的影響。

心理學家武志紅提到:

“孩子就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當父母不安時,孩子就會立即警覺,當父母放松時,孩子立即感到愉悅。”

孩子天生擅長模仿,相比機械式的教育,他們對周圍人的行為反應更為敏感,能迅速捕捉并模仿成年人的行為,将其内化為自己的行為方式。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說身教勝于言教。

心理學家:判斷一個女人過得好不好,看看她的孩子就能知道了

讓我們來講一個日常生活中的有趣小故事。

有一對夫妻,每天堅持喝一杯拿鐵咖啡,從不間斷。金融專家大衛·巴赫(David L. Bach)對這種現象進行了分析,他計算出每天兩杯拿鐵的費用為70元,一年下來總計25550元。經過三十年,每日一杯拿鐵的花費累計高達76萬元。

巴赫指出,日常生活中許多小支出看似不起眼,但長期累計後會成為一筆可觀的開銷。

這就是在心理學中被廣泛提到的“拿鐵效應”,它也是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此事恰是在年底的消費報告裡,許多人對自己的消費感到困惑的原因。他們會驚問自己:“我是什麼時候花了這麼多的?”

同樣的邏輯,如果把“拿鐵效應”運用到家庭教育中,其影響同樣顯著。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每日與你分享細碎生活的母親,通過她的日常行為及習慣,對孩子的行為養成及習慣形成具有重大影響。

與父母分離引起的分離焦慮

随着孩子年齡增長,他們需要逐漸融入社會,與父母的聯系自然會減少,他們也會逐漸步入獨立生活。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通常會遭遇人生的首個挑戰——由于與父母分離而引起的焦慮。心理學上,分離焦慮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狀态,因孩子從小與父母共同生活,習慣了僅與親近的人交流。

心理學家:判斷一個女人過得好不好,看看她的孩子就能知道了

當孩子需要适應一個全新的環境,與陌生人共處時,便可能會經曆類似于從母親身邊脫離的恐懼。

這種情感不是隻在成年後才會表現出來,例如幼稚園的孩子們在看到母親離開時可能會集體哭泣,這實際上是分離焦慮的表現。

有些孩子可能對此不以為意,甚至更喜歡與同齡的小夥伴玩耍。

孩子們的這些不同反應,通常與母親的育兒方式緊密相關。

如果母親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孩子就不會因為短暫的分離而感到過度焦慮,而能夠更好地适應社會。

這種安全型依戀關系使得孩子即使需要與母親暫時分離,也不會感到太大的不安。他們能夠迅速調節情緒,保持相對平靜的狀态。

那些經常經曆分離焦慮的孩子,大都生活在和諧的家庭環境中。盡管他們的父母給予了很多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常常伴随着過度的溺愛。

心理學家:判斷一個女人過得好不好,看看她的孩子就能知道了

父母通常高度關注孩子,并常常滿足他們無理的小要求。

分離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态,常在步入不熟悉的環境時發生。

這種情緒不是持久的,而是會在不同環境中反複出現的暫時情緒。

在幼年時期經常經曆分離焦慮的孩子,成年後可能會有較弱的抗壓能力,容易表現出易碎的情緒。

即使遇到非常簡單的問題,這些孩子也習慣于向周圍人求助。

而那些從小在祖父母或其他親戚身邊成長的孩子,對母親的感情可能不會那麼深厚,分離時也可能表現得較為冷淡。

通過觀察孩子與母親分離時的行為,我們可以大緻判斷母子之間的情感關系。

這也提醒我們在養育孩子時必須把握好度,既不能忽視孩子的成長,也不能過度溺愛他們。

母親家庭地位的側面映射

孩子對母親的态度不僅反映了母親的教育方式,也能側面映射出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

如果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充滿愛與和諧的家庭中,他們會因為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庭而感到自豪。

心理學家:判斷一個女人過得好不好,看看她的孩子就能知道了

在與父母的互動中,他們學會如何表達愛與感受愛。因為孩子在幼年時期判斷能力有限,他們往往會直接認為父母的行為是正确的。

是以,如果家庭成員能夠足夠尊重母親,孩子也會以相同的方式對待母親。

通過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我們可以評估一個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她的生活是否幸福。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本文關鍵詞:母子關系、心理學

圖檔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微信公衆号:第一心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