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上最殘忍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怕”你,建議家長們都看看

作者:蘭媽談育兒
心理學上最殘忍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怕”你,建議家長們都看看

文/蘭媽談育兒

你的孩子為什麼會經常被人欺負?原因很有可能就藏在家長看待事件的态度中

有一位媽媽,給我發消息抱怨說:

我兒子的校服,在學校被後面同學故意撒上墨囊,我讓他從自己身上找找問題,為什麼會那麼懦弱地被人欺負,他卻暴躁地沖我大發脾氣,難道還是我這個媽媽做錯了嗎”

直到深入了解才發現

原來,這位媽媽口中的兒子,平時乖巧聽話,很少有發脾氣頂嘴的時候

這次發脾氣主要的原因是孩子回家告狀

他對媽媽說:“我想換座位,後面的同學總是欺負”

媽媽則認為換座位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他希望兒子能堅強、多一點成長

心理學上最殘忍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怕”你,建議家長們都看看

于是,就對孩子說:

“為什麼别人就欺負你?肯定是有原因的”

“也許是你不小心碰到人家了”

“也可能是你擋到同學看不見黑闆”

“又或者你是不是跟其他同學說人家壞話了?”

男孩解釋說:“沒有,我沒有”

媽媽繼續質疑:“你沒有招惹人家,人家為什麼就欺負你呢?吃飽了撐着嗎?”

就這樣,母子兩個人也是以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激烈争吵,為了阻止兒子繼續發脾氣,她能做的就是指令孩子閉嘴,威脅孩子:“再嚷嚷就把你丢到門外”

結果,男孩是安靜了,可母子之間的關系卻進入了冰點

每次一說話,孩子要麼吓得往後退,要麼躲在房間裡不敢出來

記得教育規劃師何志琴曾說過:心理學上最殘忍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怕”你

蘭媽認為,這句話用在今天的主題裡特别合适

如果一個孩子連自己媽媽都不相信他,還能到哪裡讨公道,又哪裡有底氣再去維護自身的權益呢

是以,每一個被欺負的孩子背後,都曾經被自己最愛的家長“欺負”過,沒有被信任的底氣,也自然就沒有了保護自己的勇氣

不想孩子成為這樣任人欺淩的軟弱者,那家長們記住了,一定不要對孩子做以下幾件事:

心理學上最殘忍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怕”你,建議家長們都看看

01

質疑

不相信孩子說的話

同僚小林,勤勞能幹,是一個做事情從來不拖泥帶水的精神小夥

可他的身上卻有一個緻命的缺點:“敏感多疑”,“對誰都冷冰冰的”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以至于他在公司五、六年了,一直都是獨來獨往

私底下呢,同僚們也議論紛紛,大家都覺得小林不合群,性格孤僻不愛理人,還有點高傲自大的樣子

事實上,這個小夥并不是大家口中的樣子

他不愛聚餐、不愛聚集聊天,主要是社恐、和自卑心作祟,與其坐在一起尴尬難受,倒不如下班回家後躲在房間裡享受安靜

而小夥之是以有如此心理,主要也是源自于兒時的一段心理陰影

心理學上最殘忍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怕”你,建議家長們都看看

讀中學的時候班裡有個喜歡欺負人的班霸,專門找那些不愛說話的人挑事

小林因性格腼腆不愛惹事,就幾次三番被捉弄、嘲笑,有次打掃衛生時,還被班上幾個惡霸攔着擦地,那些人就像是監工一樣在旁邊不停地指揮

一點沒滿意、不順的地方就被拿出來撒氣,甚至被逼着喝擦地的髒水…

小林委屈害怕,回到家後就把這件事告訴媽媽,可媽媽并沒有替他做主

而是用質疑的眼神問他:“在學校惹禍了吧?要不然你同學為什麼那麼做”

小林着急地回答說:“沒有,我什麼都沒做”

媽媽依然不信,堅持說:“我隻相信有因必有果,人家那麼做肯定是有理由的”

眼裡還含着淚的小林,聽到這句話無力地低下頭,他知道說再多也無濟于事:因為媽媽根本不相信他

也就是那天過後,小林就變得郁郁寡歡、不愛說話,對誰都一副冷冰冰的樣子

或許,他的媽媽一直都不知道,曾經的那句“有因必有果”,并不是惹了什麼事、闖了什麼禍,而是一開始的不信任就讓人失去了自信的底氣

如果一個孩子在家裡都唯唯諾諾、小心翼翼,那到了外邊隻會任人魚肉,看上去就好欺負的柔弱性格,也恰恰是從家裡就被“欺負”過的謹小慎微

是以,愛孩子就要相信他

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孩子做什麼,我們能做的就是認真聽孩子把話說完,這份傾聽是我們對孩子的尊重、也是信任

有了前面的鋪墊後,再多問一句“你是怎麼想的”、“需要我做些什麼”,而事情到這裡才算是真正得到了回應

心理學上最殘忍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怕”你,建議家長們都看看

02

打擊

喜歡揪着缺點不放

親戚家有個11歲女兒,從小成績優異、在班裡也是集體投票選中的班長

可這個班長也僅僅隻當了一個星期就撂挑子不幹了

怎麼回事呢?原來女孩的性格溫婉,在學校根本就震懾不住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

當班長的第一天,班上的幾個惡霸就公然挑釁,嘲笑她長得醜、人太瘦,看起來風一吹就倒了

這讓女孩覺得心裡很委屈,回到家就跟媽媽告狀,希望媽媽能安慰一下她受傷的心靈

可媽媽聽到那些嘲笑的聲音,非但沒有生氣,反而還跟着潑涼水打擊說:

“人家說的也是實話,你看你,真的瘦的風一吹就倒了,醜就醜點呗,反正我們又不靠顔值吃飯”
心理學上最殘忍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怕”你,建議家長們都看看

這樣的話看似安慰,實際上卻是往孩子的心口捅刀子,輕飄飄的一句“又不靠顔值吃飯”,似乎也讓女孩經曆了第二次顔值傷害

還有一次,她感覺被最好的朋友孤立了,回到家也跟媽媽吐槽了這件事

可媽媽非但沒有安慰,而是繼續打擊說:“連個作業都收不好,你說說,老師選你當班長還有什麼用”

女孩解釋說:

“我也不知道怎麼招惹她了,她雖然是我最好的朋友,可處處給我找事,收作業的時候不交、發作業的時候也不接,就連我管其他同學紀律的時候也故意跑出來跟我作對,她這樣肯定會影響其他同學、大家也會覺得我這個班長有名無實”

話說到這裡,媽媽依然覺得女孩不懂事,帶着責備的語氣說:“當班幹部就要大氣一些,你這樣玻璃心,根本就不适合當班長”

于是,受不了學校、和家庭的雙方面打擊,她第二天就到學校向老師“辭”掉了班長一職

其實呀,孩子遇到問題後回家告訴家長,最需要得到的就是安慰和鼓勵

如果在最信任的爸爸媽媽這裡都得不到安慰和認可,反而被揪着缺點不放地打擊,那他們哪裡還有信心繼續走好自己的路呢

是以,心理學上最殘忍的教育是讓孩子“怕”你,這句話并不是空穴來風

特别是那些經常揪着孩子缺點不放的家長,最後調教出來的也不是懂事聽話,而是畏懼背後的疏遠、和自我信心毀滅

心理學上最殘忍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怕”你,建議家長們都看看

03

比較

優秀的永遠是别人

哀莫大于心死,有些孩子的“怕”,是根本就看不到希望

上大學的表弟,認識一個朋友,去年還因為無處可去,帶回家收留了一個星期

從外表來看,那個男孩,跟表弟一樣充滿着青春朝氣,但他卻不止一次強調内心的自卑與不安

特别是吃飯的時候每次都怯懦地等着大家都入座,表弟和家人都勸他:“沒必要那麼拘束,把這當成自己的家,放寬心别那麼大的壓力”

可不管大家如何安慰和引導,這個男孩始終都那麼拘束,做什麼都小心翼翼、生怕給别人找麻煩

有一次,表弟告訴我,男孩想要趁着假期找份工作,希望我們這些親朋好友都幫忙打聽一下有沒有缺人的短期工

當時我還誇男孩懂事,還沒有畢業就想着找工作掙錢

沒想到,男孩卻告訴我:“找工作隻不過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是總在家裡白吃白喝的一文不值”

原來,男孩的媽媽比較嚴厲,從小到大還喜歡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心理學上最殘忍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怕”你,建議家長們都看看

不管自家孩子多麼努力,有多麼出色,她都提醒說:

“别高興地太早,比你優秀的人一大把,劉姨家的兒子,年年考試班級第一,王叔叔的女兒,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有你老舅家的堂姐,人家畢業名校現在月薪好幾萬,可是出息了呀”

字裡行間,無一不是在突出别人家的孩子有多麼優秀

在這種比較下,曾經樂觀開朗的男孩就變得郁郁寡歡,急于想證明自己,也害怕回去再面對媽媽的批評、唠叨、還有比較,是以才郁悶地無家可歸

了解完這些,我突然特别心疼男孩

也許媽媽的初衷是希望男孩腳踏實地,不要驕傲自大地失去了拼搏與朝氣,可自信也是決定一切的開始

一旦孩子認為:“我不夠優秀”、“我不如别人…”,那即便是付出了十分努力,也會因為太多顧慮、太多敏感、乃至信心不夠而無法全心投入

最後,被打敗的也不是努力不夠、付出不多,而是讓人感到窒息的期盼過高、還有畏前畏後的信心不夠

是以,每一個孩子被欺負之後,比起事件本身,更需要得到的是來自爸爸媽媽的信任、鼓勵、還有維護

如果孩子連這點依靠的臂膀都沒有,那還能指望依靠誰呢

心理學上最殘忍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怕”你,建議家長們都看看

那麼,關于心理學上最殘忍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怕”你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