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雙減落地後教育部再出手,列出12項負面清單

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雙減落地後教育部再出手,列出12項負面清單

石宏主編

2024-05-24 17:36釋出于陝西軍事評論員

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雙減落地後教育部再出手,列出12項負面清單

圖為學生的課外活動

下課鈴響了,本該熱鬧的校園卻仍然靜悄悄的。課間十分鐘,不允許孩子到戶外活動。除了去衛生間,不能出教室,隻有在固定的課間時段才能去打水,甚至在教室不許大聲說話。在很多時候入班即靜、入座即學已經成為一種再正常不過的不正常現象。

為什麼這麼說呢?所謂正常,是因為在很多學校這成為一種預設的規則,學生要以學習為主,要争分奪秒、要吃苦耐勞,哪怕是課間的十分鐘,也要安安靜靜,即便不學習,也不要打攪别人學習。而說它不正常,則是因為課間十分鐘,本來應該是給予學生在一堂長達四十分鐘的課程之後,從緊張的學習狀态中走出來,放松身心,走出教室,呼吸新鮮空氣,适當眺望遠方,保證視力不會因為長期埋沒在書本中而降低。

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雙減落地後教育部再出手,列出12項負面清單

圖為學生在做遊戲

總而言之,課間十分鐘本該是學生應有的權利。然而,長期以來學生的這種權利似乎被剝奪了。類似于“同學們,雖然下課,但是我們先把這個題講完”、“趁着下課時間,大家預習一下下節課的内容”等等。在各級學校實際上并未完全消失。當然了,我并不是說老師積極負責或者學生要求學習的态度有什麼錯?隻是說對于一個學生十多年的學習生涯來說,這課間十分鐘就真的不可或缺嗎?不可或缺的課間十分鐘,與課間十分鐘應該還給孩子,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孩子,孰對孰錯。

此外,在我們的基礎教育階段,還有其他的問題。比如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各類考試、違反國家規定的學生睡眠時間、安排學生作息、随意調整增減課程等等。事實上,在2021年實行雙減政策之後,這裡面的一些問題的确得到了遏制,但很多問題依舊難以完全化解,是以,在基礎教育階段才會出現上述的諸多問題,也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教育部再次出手。

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雙減落地後教育部再出手,列出12項負面清單

圖為中國教育部

2024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開展基礎教育““規範管理年””行動的通知》,決定有計劃、有步驟在全國的中國小幼稚園開展基礎教育,““規範管理年””行動,對安全底線失守,日常管理失序和師德師風師範三方面問題進行重點規範整治。

同時,也列出十二項基礎教育規範管理負面清單,用十二個嚴禁直接畫出了基礎教育機構不能觸碰的紅線,其中就涉及了社會重點關注的課間十分鐘歸屬、校園霸淩,以大欺小治理,超重的學習任務、不良違法思想在校内的傳播等問題,通知也要求各地健全生育評價制度、能力提升制度、責任落實制度、監督曝光機制等四項制度,以為““規範管理年””行動保駕護航,并且長期的執行下去。

而這項行動也将在2024年5月末正式啟動,接下來将經曆全面自查整改、跨區域交叉調研、總結評估等四個階段,直到取得成果。可以看出,教育部這一次是下了很大力氣,決心整治在基礎教育階段存在各種不良現象,甚至嚴重威脅到學生身心健康的問題。

其實,當我們深入去看教育部的這個基礎教育““規範管理年””活動就會發覺,其實這背後的原因并不簡單。

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雙減落地後教育部再出手,列出12項負面清單

圖為學生在上課

一方面雙減政策的初衷是很好的。在整個社會經濟轉型大環境下,将學生從繁重單一的課業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僅有利于學生的成長,也有利于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品學兼優的人才。

然而,由于大陸在基礎教育上體量龐大,分布面廣,全國有近50萬所中國小幼稚園,1600多萬名學生,2.3億名各年級在校學生。再加上城鄉之間、不同區域之間的經濟水準不同,發展不平衡,也就造成了不同地方學校管理水準、教學資源存在較大差異,使得基礎教育領域的内卷現象仍然存在,這種内卷具體展現在小升初、初升高,甚至一些家長從幼稚園起,就在為自己的孩子做規劃,希望讓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線上。

而部分學校也為了升學率對校内的學生額外的增加課業,鼓勵學生參加校外的各種競賽,以擷取更高的晉升資格。長此以往,即便雙減政策早已頒布,但是依舊無法阻攔客觀存在的内卷現象。

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雙減落地後教育部再出手,列出12項負面清單

圖為家長輔導孩子作業

另一方面,教育改革本身是一個長期性、複雜性的工程,其中也牽扯到家庭學校社會等諸多方面對教育的影響。基礎教育階段存在的問題,這不僅隻是學生家長學校的内卷,還涉及教育體制的改革。說到底,我們現在的人才選拔模式依然是金字塔式的層層選拔,雖然正在轉向多元化、全面化,但這依舊需要時間。而在這個改革的時間之内,很多問題依舊存在是一個無法避免的事實,是以,開展基礎教育““規範管理年””行動,也是對雙減政策的補充和升華。是以,基礎教育的““規範管理年””行動将是在社會大環境和雙減政策背景下的一次意義重大的行動。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的行動又會有哪些特别的意義呢?

第一,正本清源。将一些不利于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内容,從他們的世界裡清理出去。

在這十二項負面清單中的第一項就如此提到,嚴禁出現反黨反社會主義、歪曲曆史、美化侵略等錯誤言行。先後出現的毒教材事件引人深思,也需要我們高度警惕。尤其是對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而言,此時的他們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誘導,以至于産生錯誤的三觀以及錯誤的行為。這或許也是教育部為何會将這一條擺在第一項的原因。

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雙減落地後教育部再出手,列出12項負面清單

圖為在學校奔跑的學生

第二,更加重視保護學生的身體心理健康,保證他們的正常生活學習。

近段時間,一些校園裡的霸淩以大欺小,甚至是違法行為不斷出現,如引起熱議的新鄉學生霸淩等等。這些行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有的甚至是威脅到了學生的生命安全。而問題的關鍵在于他們還隻是國小生,一旦出事就會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然而,這種行為往往又比較隐秘,使得作為教學主體的老師和學校很難關注到,再加上部分家庭教育的不到位等等因素,也在客觀上縱容了這種現象的增長。是以,教育部此次以嚴禁兩個字,對這種行為畫下紅線,也是明确對校園霸淩等不良現象說不。

第三,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基礎教育階段保證學生發展的相對全面性,改變以往單一的唯分數論、唯升學論,且從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來看,這也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在這十二項規範管理負面清單中,從第五到第十條都是涉及規範基礎教育教學方式、教學内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内容。其中第九條更是明确提到了嚴禁違反國家課程方案規定,随意調整增減課程,擠占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綜合實踐課時。同時,第五條也針對一些學校層層傳導壓力,設定升學名額的行為劃出底線,嚴禁以升學率或考試成績,對學校進行考核排名、下達升學名額,對教師進行排名、獎懲,這不僅是給學生減輕壓力,也是為老師們減輕壓力。而這一切最終的目的都是要扭轉教育界長期存在的唯分數論,讓我們的人才具備多元化的能力、健康的心态,良好的品德、強健的體魄、正确的三觀。

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雙減落地後教育部再出手,列出12項負面清單

圖為在上輔導班的學生

第四,符合雙減政策需要,進一步遏制課外教育訓練在基礎教育領域的無序擴張。

雙減政策中的其中一件就是減輕學生的校外教育訓練壓力。在第六條嚴禁中提到了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組織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各類考試或采取各類競賽證書、社會教育訓練成績、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要知道,這些所謂的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各類考試或者社會教育訓練成績、考級證明,實際上就是為校外教育訓練向中國小生拓展市場留下的後門。因為這些東西一般情況下,在學校内很少有。隻有進行校外的教育訓練才能獲得,本來義務教育階段的雙減政策,就對這些校外教育訓練做出了明确的限制。但是依舊架不住,他們可能換了一身馬甲再出現,以迎合這些所謂的升學需要和招生資格需要。

總而言之,這一次的基礎教育““規範管理年””活動就是把雙減政策下依舊存在的教育亂象,以及中國小校出現的不良思想、不良行為等不利于這個階段學生成長的内容全部圈出來,劃出重點、逐漸治理,從課前十分鐘的歸屬到““規範管理年””行動的即将落地,都證明了國家對基礎教育改革的決心。當然了,教育改革也是一項龐大且細節性的工程,要做好這件事,也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向前推進。

檢視原圖 216K

  • 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雙減落地後教育部再出手,列出12項負面清單
  • 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雙減落地後教育部再出手,列出12項負面清單
  • 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雙減落地後教育部再出手,列出12項負面清單
  • 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雙減落地後教育部再出手,列出12項負面清單
  • 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雙減落地後教育部再出手,列出12項負面清單
  • 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雙減落地後教育部再出手,列出12項負面清單
  • 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雙減落地後教育部再出手,列出12項負面清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