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長的韭菜割不完,教育孩子為何還要請“專家”?

家長的韭菜割不完,教育孩子為何還要請“專家”?

騰訊育兒

2024-05-21 10:30釋出于北京騰訊育兒官方賬号

近期,一名所謂“教育專家”家訪的視訊在網絡上引發較大争議,她宣稱不花一分補習錢就靠《天才教子法》把孩子變成天才。這位“專家”家訪過程中對孩子全程訓斥,甚至粗暴要求砸爛各種玩偶、玩具,要求給孩子房間裝上監控等要求震驚很多人。為何真的會有那麼多家長相信、追随、被“專家”控制、任憑擺布并且沾沾自喜。他們從不試圖了解教育的意義和生活的真相,不明白培養一個人格健全、幸福感強的孩子才是己任,滿腦子隻想着夠買一種快捷模式,恨不得付一點錢就能把孩子立刻打造成“理想型”。本期騰訊新聞《成長晴話》邀請騰訊新聞知識官、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晴天媽媽;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國家家庭教育指導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奧叔;人大社會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劉勇鶴等共同聊聊教育為什麼流行神藥?

家長的韭菜割不完,教育孩子為何還要請“專家”?

晴天媽媽:您如何看待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錯誤方式和做法?

奧叔:這種情況非常多,我在工作中,家長提出最多的要求就是給他們出點怎麼管教和限制孩子的主意,家長并不太在意兒童成長的規律,他們在意的是類似于成人世界的行政限制力,他們更希望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或者成為一種企業管理。

劉勇鶴:這些家長背後其實是一種功利性、目的性非常強的教育模式,這樣的模式恰恰迎合了當下很多家長的心态,家長并不知道該如何科學地教育孩子,這個時候誰能夠讓他們很快見到成效,他們就會覺得誰是最實用的。是以,中國家庭教育的特點就是一定要看到成效,并且是短平快的。

晴天媽媽:如何看待一些家長在遇到家庭教育問題的時候求助專家來解決?

奧叔:我們在具體的工作中,不太建議大家盲目的找專家。專家分兩種,一種是理論型的專家,他們可能做的是廣普性的研究,并不能針對性的解決家長的問題,家庭教育中的成功經驗往往是很難複制的,但失敗的教訓可以吸取。另外一種是應用型的專家,如果孩子真的出現了問題,去找家庭教育指導師是沒有問題的,但就像醫院會分科室一樣,教育專家也是有一個擅長的領域和一個長期深耕的領域,并不是說醫院裡穿白大褂的醫生什麼病都能治。

晴天媽媽:其實家庭教育從學術的角度來講,會分心理學、教育學、發展心理、認知心理等等,會有很多細分領域,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很多家庭教育是沒有體系和架構的,可能會出現某人舉了一面旗子,說這是家庭教育,然後就開始給大家胡亂一通輸出了。

家長的韭菜割不完,教育孩子為何還要請“專家”?

晴天媽媽:有一些專家沒有經過任何的學術訓練,但會說一些極具煽動性的言論,這種類型的專家是不是“教育神藥”?

劉勇鶴:我對這樣的專家是嗤之以鼻的。家長對于專家的信任和追随其實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因為家長們對這個專業領域存在一種陌生感,他們希望這個領域的專家能夠給他們一些指導,會有非常大的安全感和信賴。但随着網絡的發展,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教育專家,有的教育專家可能就隻是接受過教育,加上形象氣質,包裝各方面都非常到位,那麼很可能會讓大家覺得這是一個可信的人,但其實都是演出來的。

晴天媽媽:有幾個标準可以評判,第一,這個專家是否系統地學習過相關知識,這屬于是認知上的經驗;第二,這個專家是否系統地實踐過,這屬于行動上的經驗;第三,這個專家如果跟你講孩子怎麼怎麼樣,那他是否自己是家長。

晴天媽媽:怎麼樣遠離迷信專家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奧叔:大多數情況是遠離不了的。一個專業的專家,一定具有商務的特征,首先他要有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第二是有一個家庭教育的模型,有一套技術;第三是實操經驗。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家庭教育類的教育訓練機構,他們的線下教育訓練實際上就是類似于商業教育訓練,用一些話術去刺激家長的焦慮,用一些商業模型而不是技術模型解決問題。甚至很多線下的家庭教育指導課都是有托的,一個學習小組18個人,可能大部分都是托,就一兩個是目标客戶。

晴天媽媽:現在的專家一些是商業型的,一些是專業型的,它涉及到理論體系,包括了很多東西。有一些機構還是比較有良心的,有的機構它就是沒什麼良心,有的專家也很有良心,有的專家也沒什麼良心,是以大家還是要仔細辨識的。

晴天媽媽:怎麼看待專家騙子橫生的現象?

劉勇鶴:我們做家庭教育的都知道一句話,孩子有病,家長吃藥,這是非常易懂且重要的一句話,但是家長不願意承認和接受這樣的事實。如果有一個專家說你的孩子有問題,隻需要怎麼做就能解決問題,那他一定會獲得流量,因為這個流量是源自家長内心的一種需求,家長認為我是生了孩子,但是孩子的問題應該由懂教育的人去負責,而我隻是在輔助做這件事情。

奧叔:其實中國的親子教育是一個很有趣的市場,在我看來,它是一個不成熟的成熟市場,它的成熟性在于它的不成熟,是以才會導緻了這種百花齊放,什麼類型的人都有。我做了很多年的教育,我發現中國的幅員遼闊給大家造成了一種資訊不對稱,每個省份的聯考政策不一樣,導緻不同地域家長的焦慮是不一樣的,很多專家和短視訊對家庭教育的影響是膚淺,甚至是有一些傷害的,會加劇家庭的焦慮。

晴天媽媽:家長判斷的時候分為兩步,專家說的個人經驗讓你覺得不錯隻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他是否有系統的理論和方法來解決你的問題。如果一個專家隻有第一步,可能大機率他隻是個銷售,或者他隻是個好演員。

家長的韭菜割不完,教育孩子為何還要請“專家”?

晴天媽媽:什麼是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劉勇鶴: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跟孩子一起生活,比如跟孩子一起吃飯、聊天、看書和睡覺,我覺得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陪伴孩子是家長最基本要幹的事情,這是家長跟孩子之間的親子管理,不要隻是請個專家或者私教到家裡來陪孩子,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另外我從來不拍孩子的視訊放在網絡上,因為我覺得家長在跟孩子互動的時候,如果是很專注的,就不可能再去調整機位、調整話術來達到一種好的視訊效果,這樣其實對孩子并不負責,并且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暴露在鏡頭下,也不是所有孩子都願意暴露在鏡頭下。

奧叔:家庭教育是培養人格,學校教育是培養和提升智商,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建立安全感,安全感的建立主要來自于陪伴和關愛。孩子應激性很強,一旦應激之後,孩子的大腦基本上會處于當機的狀态,越希望孩子好好讀書,越用高壓的方式教育孩子,隻會讓孩子的智商停滞不前,而且會産生很大的心理創傷。

晴天媽媽: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品格、能力和興趣?

劉勇鶴:這個屬于個性教育,這些東西需要從孩子小時候就去關注,我覺得興趣并不是開發的,而是發現,大家很容易去被社會興趣所影響,比如跆拳道之類的,但孩子自己本身是有判斷的,一方面來自于好奇,一方面來自于個人的天賦,家長可以通過觀察、交流來發現。家長在孩子六歲之前,讓他們多去參加免費的體驗課,多體驗了解是很好的。

晴天媽媽: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家長?

劉勇鶴:高品質的陪伴是早期教育中一個非常核心的概念,學前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階段,是黃金陪伴期。早期的時候,如果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都得到了尊重和信任,那孩子就不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但前提是要有高品質的陪伴。

奧叔:我給大家四個小建議,第一,家長要聽勸,好好學習,大多數的家長不論是高知還是普通的老百姓,他們都缺乏教育知識和技能;第二,家庭教育和自己的家庭責任、家庭角色都是不能缺位的,很多家長經常是自己做一套,但拿另一套标準要求孩子;第三,篩選專家時,要評估他們的教育理念是不是很固化;第四,孩子一定要有個性,這是很關鍵的。

晴天媽媽:先接納自己不可能是完美的父母,然後盡量多地去學習,讓自己的狀态好一點,放松下來,去相信你跟孩子的關系很好,這件事情比你用了哪個流派、哪個技術還重要,不是隻有一套方法才能去把孩子養得很好,我們去找自己跟孩子最舒服的狀态,也要警惕那些霸淩式、洗腦式、PUA式的專家。

整理:陳豔博

稽核:蔡娟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育兒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但歡迎轉發至個人朋友圈。

檢視原圖 1.75M

  • 家長的韭菜割不完,教育孩子為何還要請“專家”?
  • 家長的韭菜割不完,教育孩子為何還要請“專家”?
  • 家長的韭菜割不完,教育孩子為何還要請“專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