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滿眼都是孩子的缺點,往往是父母出了問題

滿眼都是孩子的缺點,往往是父母出了問題

滿眼都是孩子的缺點,往往是父母出了問題

文丨魚爸     圖檔來源美素圖庫

“去寫作業!”

“為什麼把家裡搞得這麼亂!”

“拜托你把衣服穿正,不要歪扭扭的,你都這麼大了,還是個小孩嗎?”

“為什麼這些又寫錯了!”

“不要玩了,就知道天天玩!”

“不要磨磨蹭蹭的,快點!”

……

當孩子大了的時候,是不是經常跟孩子這樣對話?

要知道,當他們還是小寶寶時,真的是怎麼看怎麼可愛。

哪怕是搞破壞,都覺得是一個聰明的小搗蛋。

可是,等娃大一點,比如上了國小之後,這一切就開始變了。

有很多媽媽說幾乎每天都會催孩子去寫作業。

催孩子睡覺,催孩子起床,催孩子出門,催孩子寫作業,催孩子睡覺……

日複一日。

就沒覺得他們身上有什麼優點。

真是這樣的嗎?

有一位媽媽留言說,有一天,孩子湊到自己身邊,小心翼翼地問:“媽媽,我能不能去同學家玩一會?”

“你作業寫了嗎?你同學不寫作業嗎?”

然後孩子就生氣地站在那,也不去寫。

“還不快去,快點啊!”

還有一次,孩子捉了一隻螳螂回家,開心地跟自己展示。

“媽媽,快看,這是我剛剛在路上抓的,我要做成标本,你看它的這些鋸齒。”

“我沒時間看,你快去寫作業。”

“你看一下吧!”

“我知道了,說了不看了,你不要磨蹭了,總是找理由拖延時間,不寫作業。”

有一天孩子哭得很傷心,說媽媽變了。

以前總是願意陪着自己去抓螞蟻、抓蝴蝶。

會帶自己去玩,也不兇。

“因為你長大了,你要學習啊!”

“難道我長大了,你就不陪我了嗎?就隻有不停學習你才開心嗎。”

她說聽到孩子的話很震驚,開始檢討這個問題,發現自己錯過了孩子很多的好時光。

這些年,一直在逼着孩子去放棄這些童年的寶貴時光。

要知道,一個成年人肯定不會因為抓到一隻螳螂而歡呼雀躍。

但是孩子會,這就是孩子本來的樣子。

可在成人眼裡,卻覺得孩子這樣是不務正業——沒有把時間花在學習上。

前幾天嬸嬸過生日。

馬上要中考的女兒一大早就出去了。

家裡的老人說孩子真的不懂事,媽媽生日也出去玩,都不回家吃中飯。

還有人說,周末就出門玩,也不複習功課。

我自己内心也是覺得她真的貪玩,如果再努力一點,可以上更好的高中啊。

到了傍晚,天都快黑時,終于回來了。

手裡提着給媽媽買的鞋子,還有親手做的蛋糕。

多好的孩子。

可不知情的大人卻會草率地下結論,說她貪玩,不懂事。

我也為自己的想法感到抱歉。

我跟奶奶說,要看到她的優點,多好啊,是不是。

我們不要總是說孩子的缺點。

而且,很多缺點本身并不是缺點,隻是我們大人不了解孩子,而産生的誤會。

假如你滿眼都是孩子的缺點。

那肯定是父母出了問題。

滿眼都是孩子的缺點,往往是父母出了問題

你會發現,大部分父母都有自以為是的問題。

比如有些時候,孩子的确是拿手機在刷題。

可不知情的大人會判定孩子在玩手機。

可能他有時是在玩,但沒玩的時候,你也說他玩,他肯定會跟你急眼。

說你不信任他。

是以,父母要克服這種自以為是。

靠什麼?

靠對孩子的尊重,另外是讀懂孩子。

看到孩子的需求,看見孩子本心的父母,内心保留着童心的成人,才能更了解孩子,更好地教養孩子。

豐子恺“教養孩子,隻要教他永遠做孩子,即永遠不使失卻其孩子之心。

面對孩子的作品或者行為,為什麼不去欣賞,不去體驗,反而逼着孩子,催着他匆匆地放棄這樣的感受,而去寫作業,搞學習。

難道生活的體驗不是學習嗎?

有不少媽媽問我,一年級的孩子喜歡讀搞笑的書,或者三四年級的孩子愛讀電子圖書,要不要禁止。

在沒有親自體驗或者弄清的情況下,不要貿然禁止或者幹預孩子。

比如孩子讀的那些書,到底是什麼内容,是不是可以去找點時間讀一讀?

然後再做判定,如果裡面三觀不正,含有暴力或者其他不适合孩子讀的内容,那肯定要幹預。

不過,當你真的有耐心去讀的話,很多時候會發現事情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樣。

孩子的成長隻有一次,而且是不可逆的。

可以說,在童年得到的愛和尊重,是未來生活裡的光

台灣散文家林海音曾說:每個人生理上的童年終将消逝,但心靈的童年總會伴随終生。

這句話十分貼切的表達了童年對人一生的影響。

童年并不遙遠,我們當下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天,就是孩子正在經曆的童年。

将來,孩子會怎樣回味自己的童年?

是被不斷地質疑、打擊,還是被尊重和了解?

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