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俞敏洪揭露創二代成長經曆,成功從來不是唾手可得的

俞敏洪揭露創二代成長經曆,成功從來不是唾手可得的

最近,新東方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在一次演講中說,自己的兒子上大三,每天實習工作18個小時,跟他打電話說太苦了。

俞敏洪鼓勵兒子:“苦你得也熬下去,當初都是這麼熬過來的。”

俞敏洪揭露創二代成長經曆,成功從來不是唾手可得的

圖檔來源:微網誌@老闆聯播

他還調侃說:“盡管爸爸還算有錢,但那是爸爸的錢,和你們沒啥太大關系,你們要努力自己去掙錢。”

沒想到視訊一發出,許多網友都表示不太了解:“打勞工不能共情資本家的PUA。”“工作18個小時都違反勞動法了,為什麼要熬?”

這些評論不無道理,但冷靜下來想一想,在大城市的金融、咨詢行業,網際網路大廠,或是創業公司上班,别說一天工作18個小時了,趕上接大項目的時候,熬大夜幹通宵也很正常。

不過對于普通人來說,父母要不要鼓勵孩子把工作當成生活的全部,不僅要看個人選擇,也要考慮環境和機遇。

01

孩子夢想的未來,沒有唾手可得

俞敏洪對孩子們的教育理念,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石油大亨”約翰·洛克菲勒,盡管他擁有巨額财富,卻依然要求孩子們過簡樸的生活。

他從小讓孩子們做家務來掙零花錢,打蒼蠅2分錢,削鉛筆1角錢,目的是告訴孩子們,金錢不是唾手可得的,要用自己的雙手去開創事業。

在《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中,有這樣一段話:“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窮、富世襲之說,也永遠沒有成、敗世襲之說,有的隻是我奮鬥我成功的真理。”

這也是為什麼,盡管人們常說“富不過三代”,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神話卻延續至今。

俞敏洪揭露創二代成長經曆,成功從來不是唾手可得的

圖檔來源:網絡

遠東控股集團蔣承志也是一位80後的創二代,年輕的時候他先是出國留學,之後又進入投行工作,經曆了職場的磨砺,才回歸家族企業。

即使已經成為智慧能源的董事長,他也毫不懈怠,每天早起跑步、閱讀新聞,經常工作到深夜,不分工作日與周末。

年輕的創二代們并不像人們所認為的那樣夜夜笙歌、揮金如土,其實有很多優秀又自律的人,在自己的領域默默耕耘。

普通人更是如此,沒有了家庭的财富與地位作為靠山,年輕人隻能依靠自己去闖去拼。

俞敏洪揭露創二代成長經曆,成功從來不是唾手可得的

圖檔來源:電視劇《二十不惑》

正如電視劇《二十不惑》所描述的那樣,大學畢業到初入社會的這幾年,每個人都會遇到數不清的壓力與挑戰:超負荷的工作、職場潛規則、裁員與離職。

隻有是有理想、肯奮鬥的年輕人,想要在大城市立足,都一樣要經曆那些難熬的時刻。

02

精神上躺平,不失為幸福的生活

在電影《長安三萬裡》中,李白和高适在揚州結識了一位好友裴十二娘,她詩劍雙絕,是裴氏子侄中唯一得裴家劍真傳的人,還在比試中赢了高适的高家槍。

無奈的是,裴十二娘作為女兒身,既無法參加科舉,也不能上陣殺敵報國,空有一身才華無處施展。

俞敏洪揭露創二代成長經曆,成功從來不是唾手可得的

圖檔來源:電影《長安三萬裡》

她的父親裴将軍,曾經也立下過赫赫戰功,卻在安定的年代成了朝堂鬥争的犧牲品,手中之劍淪為宴舞之物。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高适不滿李白夜夜笙歌,認為他不思進取、浪費光陰。裴十二娘解開盤發,反問高适,“難道有才就能報效國家了?”怼得他啞口無言。

在現實社會中,也有許多不公平的現象存在,或許是因為财富與地位,或許是因為年齡和性别,有的人一生也到不了羅馬,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

面對懸殊的投入産出比,以及超出身體負荷的努力,有時候,精神上的躺平也是通向幸福、安穩生活的方法。

俞敏洪揭露創二代成長經曆,成功從來不是唾手可得的

圖檔來源:unsplash.com

如今,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考公考編,不想去大城市、進大企業拼高工資,隻想在家鄉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自力更生站穩腳跟。

對于他們來說,知足常樂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屬于自己的生活智慧。

每個人的資源、能力和精力不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快節奏的生活,如果孩子把心态放平,主動降低期待和目标,他們距離幸福的生活也并不遙遠。

03

熬不出來的人生,一樣值得去過

“當初都是這麼熬過來的!”回顧俞敏洪的創業曆程,他的确有資格說出這樣的話。

他聯考三年才上了北大,後來因為違規辦學被迫從北大辭職,帶領新東方學校一路披荊斬棘。2021年經曆了雙減,新東方幾乎被腰斬,他又帶着團隊積極轉型、另尋生機。

隻不過,俞敏洪的故事講的是絕處逢生、苦心人終不負,而在創業和工作的道路上,多的是熬不出來的人。

有位學習成績優異的高中同學,考上了醫科大學,畢業後進入三甲醫院工作。然而,一起突如其來的醫療糾紛,讓她被迫離開了醫生的工作崗位。

俞敏洪揭露創二代成長經曆,成功從來不是唾手可得的

圖檔來源:電視劇《急診科醫生》

十餘年在醫學道路上的奮鬥戛然而止,她先是消沉了一段時間,之後又憑借紮實的專業知識,以及臨床工作的經驗,在當地高校找到了一份教職。

後來再遇到她的時候,發現她精神狀态不錯,人也樂觀開朗了許多:“幸虧當年的一場陰差陽錯,我沒有留在醫院,比起996忙到不着家的工作,當老師好像更适合我。”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過去的每一份付出,都是為将來伏筆。

努力奮鬥過的人生,就算沒有成為自己理想的樣子,也一樣值得稱贊。

俞敏洪揭露創二代成長經曆,成功從來不是唾手可得的

圖檔來源:電視劇《二十不惑》

曾經有一句很火的電影台詞:“我聽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無論是企業家的創業故事,還是對子女的育兒經驗,說到底也不過是别人的人生哲理。而孩子的人生,終究要靠自己去書寫。

父母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看到更多種人生的可能性,允許他們遵從本心,選擇适合自己的生活。a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