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85畢業後靠父親幫忙找工作,這屆孩子該怎麼養?

985畢業後靠父親幫忙找工作,這屆孩子該怎麼養?

文 | 米粒媽

最近刷到一篇老父親的吐槽帖,裡面細數了對女兒的種種失望。

全文看下來,除了“不争氣”的女兒,米粒媽更看到了一位主動被“啃老”的父親。

女孩是985高校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考研失敗,也沒有找工作。

女孩打算二戰,自己還沒多麼着急,結果爸爸焦慮得從三四月份就開始不停催她:畢業論文差不多就行,還是要專心準備考研。

可女兒壓根就沒當回事,卡在一個代碼上遲遲無果,于是,高學曆老爸出手解決了。

985畢業後靠父親幫忙找工作,這屆孩子該怎麼養?

終于可以回到畢業論文的正軌上,女兒的進展依然緩慢,爸爸看得着急,又一次幫忙了。

985畢業後靠父親幫忙找工作,這屆孩子該怎麼養?

畢業後,學校有臨時助手工作,一月4000塊的工資,雖說不多,但勝在有個學習氛圍,爸爸也想讓女兒體驗一下獨立的感覺。

沒想到,就因為女兒受不了不提供住宿這一項,幹脆放棄申請,選擇回家備考。

一晃畢業了,女兒還隻顧着和同學四處遊玩,爸爸看到其他同學都有了去處,唯獨女兒沒有,又開始上火了。

985畢業後靠父親幫忙找工作,這屆孩子該怎麼養?

一上火,就開始反思自己:為孩子做得實在太多了。

原來自從女兒開始上大學,很多課程都是這位老父親幫着完成的。

985畢業後靠父親幫忙找工作,這屆孩子該怎麼養?

好家夥,這大學到底是誰在上啊。

但這還不是讓父親最難過的地方,他說自己不明白,為什麼幫了孩子這麼多,孩子反而不領情,甚至嫌棄自己的種種建議。

全文總結一句話就是,父親一幫再幫,可孩子不僅沒成器,甚至對父親不耐煩。

有人可能覺得,這不就是個小白眼狼嗎?

但米粒媽隻想說,這種“新型啃老”背後,學問大着呢。

985畢業後靠父親幫忙找工作,這屆孩子該怎麼養?

以前,談起“啃老”,年輕人個個臉色突變,堅決不願意讓自己和這個詞沾邊。

父母更是不願意養着吃白飯的孩子,畢竟,說出去也丢人不是。

可現在,流行風向徹底變了。

就拿最近興起的“全職兒女”來說(米粒媽寫過這件事:“全職兒女”火出圈,啃老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清新脫俗了?),大學畢業或者裸辭後,每天全職在家當孩子、領工資。

聽起來是不是還挺荒謬的,但這恰恰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

舉個例子,一位00後女兒的爸爸、媽媽、奶奶一家人靠終身俸月收入18000,20出頭的女兒在家做做家務,就能從父母長輩手中領工資。

爸爸奶奶各拿2000,媽媽拿1000,絕對透明的工資構成,沒有職場霸淩,不用早出晚歸,親人做老闆,世上還有比這更舒服的工作嗎?

985畢業後靠父親幫忙找工作,這屆孩子該怎麼養?

至于工作内容,則是更簡單不過。

承包家裡的一日三餐,各種家務勞動,良心的還會提供增值服務,包括但不限于暖心陪聊、私家車司機、母女下午茶等等。

985畢業後靠父親幫忙找工作,這屆孩子該怎麼養?

更有的全職兒女,隻需要出現在家裡,提供情緒價值即可。

但與傳統啃老不同的是,這種全職兒女的方式大多是父母主動提倡的。

原因無非是心疼孩子太辛苦,加上家庭确實有這個實力,是以幹脆讓孩子躺平。

米粒媽也知道有的孩子趁着在家的時候保持學習,努力準備考公考研,但真正下定決心上岸的卻少之又少。

因為這樣的日子,實在太舒服了。

但問題是,父母真的能養孩子一輩子嗎?

沒有謀生的技能與手段,當父母這座擋風避雨的港灣不再,孩子又怎麼可能瞬間長大,扛起肩上的責任。

在鄰國日本,就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名叫牧岡伸一的男子,做了30多年的全職兒子,即使父親罹患癌症、母親老年癡呆,他也始終不曾出門工作。

父母雙雙去世後,他就靠着父母微薄的遺産生存,每日吃速凍食物,直到遺産花光,56歲的他竟然在家活活餓死。

父母敞開懷抱接納孩子的一切,是令人感動的親情,但隻因為心疼孩子受苦受累就幹脆讓孩子躲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何嘗不是給孩子的未來埋下了更大的風險。

主動被“啃”的父母的确愛孩子,卻也無意中讓愛變成了傷害。

985畢業後靠父親幫忙找工作,這屆孩子該怎麼養?

如果說,父母最開心自己能夠幫孩子一把,那麼最讓父母傷心的莫過于子女的不領情,可這樣的故事并不少見。

就拿簡單的買禮物來說,米粒媽前陣子刷到一個網友和媽媽的聊天記錄。

媽媽在外旅遊,想給女兒買個包,于是将兩個她認為好看的背包發在了群裡,讓女兒挑選。

但是兩個包都不是女兒喜歡的類型,于是她直接拒絕了媽媽,明确告訴她“這個不要了,我不背這種雙肩包了”。

985畢業後靠父親幫忙找工作,這屆孩子該怎麼養?

可媽媽仿佛視若無睹,還在勸說“都可以斜背的,這個不是雙肩包”。

985畢業後靠父親幫忙找工作,這屆孩子該怎麼養?

接下來,哪怕女兒一遍遍拒絕,媽媽最後還是付款買下了一個包,并且告訴女兒:“這個包很好看,你喜歡的,回來就背上。”

這份聊天記錄,真是隔着螢幕都讓人感到窒息。父母無視孩子的需求,強行幫忙、做決定,對孩子又何嘗不是一種傷害。

就像那個有爸爸幫忙學習課程、寫論文的女兒,她是不是在大學生活中,也曾想過自己體驗一切,卻在父親的催促下不得已成為了雙手一攤、無所作為的女兒呢?

打破孩子的規劃,包攬孩子的責任,實際上就是讓孩子成為自己人生的局外人。

如此一來,哪怕父母付出再多,孩子也沒有真切的感覺,更别提領情了。

除此以外,孩子對父母幫忙的抱怨還可能源于一種觀念:這不是我的事。

上學時候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你以為你是給我學的嗎?

你别說,有的孩子還真不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

米粒媽之前在書裡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上國小的男孩有拖延的壞習慣,作業非得拖到睡覺才想寫,一些手工的課外作業也是不到最後一刻不想做。

為了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父母沒少“代勞”,可這樣一來,孩子拖延症反而加重了。

終于,父母下決心幫孩子改掉壞習慣,每天強制性地監督,可沒想到孩子愈發抗拒,甚至明目張膽地磨洋工。

985畢業後靠父親幫忙找工作,這屆孩子該怎麼養?

究其原因,在父母伸手幫忙的那一刻開始,孩子就認為學習不是自己的事了。

在寫作業這件事上,他沒有了選擇和負責的機會,完不成會很焦慮,靠父母完成同樣會很挫敗,于是産生了強烈的抗拒心理。

正如賈平凹在《父與子》一文中寫道:“做父親的都希望兒子像蛇蛻皮一樣的始終是自己,但兒子卻相當願意像蟬脫殼似的裂變。”

孩子想要獲得成長,父母卻擔心蛻變過于痛苦,糾結到最後,耽誤的是孩子前進的腳步。

985畢業後靠父親幫忙找工作,這屆孩子該怎麼養?

既不能代勞,又不能撒手不管,那中間的度到底該如何掌握呢?

米粒媽覺得最近流行的“懶式育兒”就是最好的例子——定好規則之後,全憑孩子自由發揮。

一位部落客想讓三個孩子做家務,就會先聲明“下午爺爺會帶你們去遊樂園”,是以需要孩子負責飯後打掃衛生。

指令下達之後,部落客立刻閉嘴,看着幾個孩子明确分工,洗碗、收拾桌面、清理垃圾一系列小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985畢業後靠父親幫忙找工作,這屆孩子該怎麼養?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可能刷碗的方式有些笨拙,整理地面有些慢。可能很多家長在這個環節早就按捺不住,不是開始指點孩子,就是自己親自上手了。

985畢業後靠父親幫忙找工作,這屆孩子該怎麼養?

可是部落客始終秉持着“看不見、聽不着”的原則,任孩子自己折騰,隻負責最後檢查,完成得好會鼓勵,不足的地方也會指出讓孩子立刻改正。

一番操作下來,孩子掌握了技能不說,父母更是省心。

做家務這都還是小事,有的部落客在零花錢上也奉行了“懶式教育”。

每周給孩子一定數額的零花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但是告訴孩子,每一筆錢都要記賬,下次發放日用賬本換零花錢。

985畢業後靠父親幫忙找工作,這屆孩子該怎麼養?

一開始,孩子也難免有些小得意,三天就花光了一周的零花錢,媽媽硬是忍住沒提醒,當然也沒有心軟提前預支。

一周結束,媽媽拿着賬本和孩子一起複盤,哪些錢該花,哪些錢不該花,哪些錢可以慢慢花,引導孩子一起思考。

985畢業後靠父親幫忙找工作,這屆孩子該怎麼養?

長時間複盤下來,孩子也形成了合理支配金錢的習慣。最重要的是,他開始明白,有越來越多的事自己可以掌控和負責。

這樣家長不需要一天天對孩子耳提面命“省着花”,更不需要擔心孩子“花太多”,輕輕松松就完成了金錢教育。

米粒媽覺得,懶式育兒最大的好處,莫過于最大程度發揮了孩子的主動性,解放父母的同時,更減少了親子之間的沖突,簡直一箭三雕。

說到底,不随意幫忙就是避免讓孩子覺得一切有父母兜底,有恃無恐。

假裝看不見、聽不見,管住自己想幫忙的手,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力,讓他自己探索這個世界的奧秘。

要知道,監督式的交流不是教育,代辦也不能讓孩子獲得成長。

隻有我們下決心不做被啃的“老”,孩子才不會成為需要啃老的“小”。

985畢業後靠父親幫忙找工作,這屆孩子該怎麼養?

個人簡介:@米粒媽愛分享 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澱家長。專注學習幹貨、教育經驗和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