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伯苓的“臭”南開

作者:中國教育新聞網

張伯宣(1876-1951),現代著名教育家,民辦南開系列學校的創始人,創立了著名的南開教育體系。南開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人才,特别是在抗日戰争和清北朝的南北中國,組建了西南聯合大學,創造了中國現代教育的輝煌。

————————————————————

在20世紀30年代,南開中學每周都有會議,校長張伯宣經常參加。在下午禮堂的每周會議上,張校長告誡學生要從頭到尾,隻要10個字,那就是:"為什麼要這樣做?你是怎麼做到的?做吧,好嗎?"其實,他自己的生活,幾乎是按照這些話來做的。

1919年5月,五四運動在離天津不遠的北京舉行,張先生跟随北京的運動,寫信給當時的總統許世昌,要求釋放被捕的學生。

早在三年前的1916年,張伯宣在學校的一次演講中說:"它的(教育)宗旨是使德育、智力教育、體育事業得到充分發展,并能自主管理人,與一般人才一起工作,以滿足時代的需要。"張先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記住了'及時需要'這四個字。做戲劇,強健體育,渴慕奧運,開通生意,都是由于"及時需要,教育到國家"。

1926年,50歲的張伯闵去煙台,三天講了十幾次,都與"教育救國"有關。所謂救國,國家還是有内憂慮,還是外在問題——否則怎麼說要救呢?教育工作者也非常重視國家。甚至在後來直接到東北實地考察,回到南開後東北調研,準備了關于東部三省——或者說是需要的教育理念。而東三省進敵,他也沒有忘記。九一八事變後的第三年,第四屆華北運動會在天津舉行,南開啦啦隊組成了"别忘國家恥辱"和"别忘東北"的字形表演,立刻遭到了日本人的反對和憎恨。七七事變後,南開大學成為第一所被轟炸的高等院校。校舍可以被摧毀,南開的精神是不會被摧毀的。齊邦軒女士的《中國沒死,有我》是張伯萱的精神。"不要灰心,你應該站起來說:中國是我的事,我應該對中國事務負責,"張先生說。我們不希望你依賴我,我依賴你,我必須承擔一些責任,國家的事情我有責任,我們都說中國有我,中國有路。

教育者不僅是坐在書本上的學者,也是實幹家。是以張先生的口頭禅是"做"——這是做這件事的事情,但不是盲目去做的——他之前在重慶南開演講時提到的10個字,就是标準。确定方向,凡事隻要認真,就沒有不能做的。八年的抵抗,一寸山河一寸鮮血。中國沒有死,全是因為"我",都是因為"做"。

也因為"實幹",張博川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把南開大學變成了一流的高等院校,把南開中學變成了全國知名的中學。

學生孫偉在《校長的教誨和南開精神》一文中回憶說,學生胸前沒有卡片,印在南開兩個字,其他學校看到南開學生,投下不一樣的眼神,轉過身來,說了一句"臭鼬南開"。

原來,南開是建在"天津南邊,有一片鹽堿地,蘆葦叢不想在這裡生長,它是一塊道地的廢棄土地,但蚊子和蜱蟲滋生的王國"(結束木頭的"我們的老校長")。而南開中學,後門朝西,有一個巨大的水坑,西風吹得滿滿是花園的臭味,是名副其實的"臭鼬"——但這個"臭鼬"還有另一個含義:南開的學生沒什麼了不起的。這是對南方開放太好的"嫉妒"。

張還聽到人們罵"臭鼬",用天津腔的輕微聲音說:"隻要我們是道德和智力良好的身體,但要很好,聞起來有點害怕。"

張伯閏的人生夢想,卻沒有在天津辦過一兩所"德智好"的學校。1944年10月,當抗日戰争即将打赢時,張走近學生說:"抗日戰争即将打赢。勝利後,不僅天津南開複學,重慶南開保留,我們還想到其他城市辦南開大學、南開中學、南開國小,讓"公平公正、千變萬化"的南開學校培養發揚光大。"這是張先生的理想和願望。他希望更多的學生胸前不要有"南開"牌或校徽,站起來胸膛,教會做對了事,為國家服務。

看到張伯宣的照片最多,張先生坐在椅子上,頭發略顯白,戴着眼鏡,大耳朵,眼睛有同情心,表情有善良,筆直的背影仿佛看到了早年從軍隊傳來的痕迹,通過幾點力量和毅力。慈悲和善良中有一種強烈而堅強,這可能與張先生的信仰有關。對我來說,教育更多的是他的信仰。他把教育看成是拯救國家的一種方式——如果學生"可以",國家"日新月異",學校建在臭地方,"害怕"?做吧!

(作者機關為浙江省溫州道爾頓國小)

中國教師日報,2021年5月13日

作者:于雙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