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開之父張伯苓:愛子殉國,為辦學四處“乞讨”,遺物虐哭世人蔣介石利誘不成,周恩來一封信挽留乞讨校長,化緣和尚心血被毀,愛子喪生,張伯苓發出愛國三問結語

作者:刀白眉
南開之父張伯苓:愛子殉國,為辦學四處“乞讨”,遺物虐哭世人蔣介石利誘不成,周恩來一封信挽留乞讨校長,化緣和尚心血被毀,愛子喪生,張伯苓發出愛國三問結語

教育是國民大計。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好的教育讓中國下一代的思想、體魄都在增強,在中國飽受戰亂之苦的時候,還有一群人,一直緻力于教育,為中國的複興培育人才。

蔣介石想出無數辦法沒能帶走他,卻被周恩來幾個字挽留。

張伯苓被稱為中國現代教育之父,張伯苓的經曆了晚清到新中國的全部時期,他見證了晚清兵力興衰,哀其不争。

南開之父張伯苓:愛子殉國,為辦學四處“乞讨”,遺物虐哭世人蔣介石利誘不成,周恩來一封信挽留乞讨校長,化緣和尚心血被毀,愛子喪生,張伯苓發出愛國三問結語

後來的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中國教育事業,将自己的愛國之情,全部寄托在了南開學子身上。

1949年,解放戰争如火如荼中,蔣介石把視線放在了張伯苓身上。

他多次去信,希望張伯苓擔任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

南開之父張伯苓:愛子殉國,為辦學四處“乞讨”,遺物虐哭世人蔣介石利誘不成,周恩來一封信挽留乞讨校長,化緣和尚心血被毀,愛子喪生,張伯苓發出愛國三問結語

張伯苓一再婉拒,但是對方最後退步表示,哪怕隻是臨時代職也好,國民政府會抓緊時間再找其他人任職。

張伯苓沒有辦法拒絕,隻能暫時擔任職務,沒想到正好中了蔣介石的計謀。剛剛離開南開,張伯苓就收到了蔣介石免除張伯苓南開校長的職務,以此來逼迫張伯苓和蔣介石一起去台灣。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後來的這位一手創辦了南開的老校長,在第二年時候,被南開校慶拒之門外。

校慶當天,下着蒙蒙細雨,當張伯苓拿起雨傘準備出門的時候,張伯苓的三子叫住了他:“下雨了還是别去了,他們不太歡迎您去。”

南開之父張伯苓:愛子殉國,為辦學四處“乞讨”,遺物虐哭世人蔣介石利誘不成,周恩來一封信挽留乞讨校長,化緣和尚心血被毀,愛子喪生,張伯苓發出愛國三問結語

張伯苓愣了一下,緩緩放下雨傘,答應了一句,面上雖然沒有顯露出什麼,依然讓家人感到了他的落寞。

蔣介石甚至為了将張伯苓帶走,還派蔣經國專門上門勸說,蔣經國臨走時還給張伯苓留下了一張巨額支票和一架飛機,他表示,隻要張伯苓願意,随時可以啟程去台灣。

然而張伯苓還是拒絕了蔣經國的好意,就在不久前,張伯苓收到一份無名信,信上隻有一句話“老同學飛飛不願老校長動”。

就是這句話,更加堅定了張伯苓留在大陸的想法。

南開之父張伯苓:愛子殉國,為辦學四處“乞讨”,遺物虐哭世人蔣介石利誘不成,周恩來一封信挽留乞讨校長,化緣和尚心血被毀,愛子喪生,張伯苓發出愛國三問結語

飛飛其實是周恩來在南開上學時的筆名,張伯苓知道,這是學生對自己的殷切關懷,當周恩來收到“張伯苓沒有走、希望北歸”消息的時候,十分高興。

後來張伯苓夫婦北上,在北京有關部門的關照下,生活得很好。

對于新中國來說,這個創辦了南開大學的校長,能夠願意為新中國建設出一份力,代表的政治意義影響深遠更廣闊。

張伯苓作為南開大學的創始人,創辦學校的道路實在艱辛。晚清時候,作為北洋軍官的張伯苓親身經曆了劉公島的交接儀式,日本旗幟降下,大清國旗幟升起,第二天大清國旗幟落下,英國國旗升起。

南開之父張伯苓:愛子殉國,為辦學四處“乞讨”,遺物虐哭世人蔣介石利誘不成,周恩來一封信挽留乞讨校長,化緣和尚心血被毀,愛子喪生,張伯苓發出愛國三問結語

他看着中國的土地成為了英國的租界,英國軍隊趾高氣昂,清兵仿若殘兵敗将,連隊伍都走不齊。在親眼看到晚清政府士兵畏畏縮縮的樣子,張伯苓深深覺得隻有通過教育,好好培育好中國人下一代的體魄,中國才會有未來。

離開威海衛後的張伯苓,創辦了南開大學、南開中學、南開女中等學校。籌辦學校需要花費大量錢财,在搭上所有身家之後,張伯苓開啟了一條“乞讨”之路。

張伯苓奔波于政界軍界,到處請人捐款。

在籌集資金的時候,張伯苓幾乎來者不拒,就連當時的賣國賊曹汝林的錢,他也收下了,足以看出他當時籌辦學校的急迫。

南開之父張伯苓:愛子殉國,為辦學四處“乞讨”,遺物虐哭世人蔣介石利誘不成,周恩來一封信挽留乞讨校長,化緣和尚心血被毀,愛子喪生,張伯苓發出愛國三問結語

有人說他已經不顧體面,張伯苓卻說,鮮花也不妨用糞水澆灌。南開大學就像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一樣,在張伯苓的一心籌辦下,終于建立起來了。

張伯苓對資金沒有任何要求,隻要是錢就好,能夠幫助到南開的就可以。當學校建立起來以後,張伯苓的态度和籌集資金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他對學生嚴格要求,要求學生必須體質健壯。

在當時的南開,到處可見的是進行體育訓練的學生,張伯苓還親自上陣,和學生們一起踢球、參加比賽,加強體育鍛煉。

他立志,必須将下一代的學生們的體魄強化起來,他深切地知道,匡扶中國,光讀書是沒有用的。

南開之父張伯苓:愛子殉國,為辦學四處“乞讨”,遺物虐哭世人蔣介石利誘不成,周恩來一封信挽留乞讨校長,化緣和尚心血被毀,愛子喪生,張伯苓發出愛國三問結語

不僅如此,在南開大學,他一直将愛國作為基本要求,事實上這些一系列的舉措正是他的抱負,張伯苓在一步步實作他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的構想。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

1935年,九一八事變四周年前夕,張伯苓三個問題讓南開大學師生愛國之心澎湃。問題雖然簡單,但是卻發人深省。

中國的希望在學校,侵華的日本人當然也深谙其中的道理,是以他們不顧國際法例,将炮火對準了南開大學。

南開之父張伯苓:愛子殉國,為辦學四處“乞讨”,遺物虐哭世人蔣介石利誘不成,周恩來一封信挽留乞讨校長,化緣和尚心血被毀,愛子喪生,張伯苓發出愛國三問結語

當日寇的炮火落在南開大學的土地上的時候,當數十年的心血毀于一旦的時候,張伯苓的心上也被炸出了一個個無法修複的傷痕。

與此同時,張伯苓的兒子戰死的消息也傳回來,張伯苓一時之間仿佛失去了所有支柱。他伫立在當地,久久沒有說話,似乎沒有一絲生氣。

後來他突然開口:“死得好!死得好!吾早以此子許國,今日之事,自在意中,求仁得仁,複何恸為!”

南開之父張伯苓:愛子殉國,為辦學四處“乞讨”,遺物虐哭世人蔣介石利誘不成,周恩來一封信挽留乞讨校長,化緣和尚心血被毀,愛子喪生,張伯苓發出愛國三問結語

張伯苓知道,國家想要存續,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正是他創辦南開的初衷,當國家興亡之際,每個人都有義務為國家出力。自己的兒子又何嘗不是其中一個呢,行路自此,自己隻能向前。

張伯苓重回南開,站在廢墟上,依然擁有雄心壯志,再次表明自己的抗日立場。這份心志,無論多少日寇的炮火也轟不爛,打不散!

南開之父張伯苓:愛子殉國,為辦學四處“乞讨”,遺物虐哭世人蔣介石利誘不成,周恩來一封信挽留乞讨校長,化緣和尚心血被毀,愛子喪生,張伯苓發出愛國三問結語

而後,西南聯大成立,南開大學作為最重要的脊柱之一,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又添光輝。

張伯苓一生都奉獻給了南開,奉獻給了教育事業,自己卻十厘清廉,直到去世,身上隻有幾塊的車票錢,這也是他的全部積蓄了。但是他的精神卻是那麼富足,直到現在,我們都會記得戰火中領着南開向前發展的老校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