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應對孩子的“戀物情結”?強行制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更大的傷害

最近,微網誌上有個熱搜話題挺有意思:

#男朋友28了還是離不開安撫巾#

如何應對孩子的“戀物情結”?強行制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更大的傷害
如何應對孩子的“戀物情結”?強行制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更大的傷害

來源:新浪微網誌@源泉學長

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網友紛紛透露出自己的“小癖好”。

有喜歡摸小肚子的,

有愛好搓頭發絲兒的,

有必須抱着玩偶才能睡覺的,

還有把枕巾摸包漿的……

許多人對此不了解,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有位寶媽在背景發來的疑惑。

她說自己32歲的老公每天抱着一條破破爛爛的毛毯睡覺,是不是有什麼大病。

其實,這是一種挺常見的依戀現象。

很多孩子都有這種“戀物情結”。

Part.1

孩子為什麼喜歡

摸乳房、捏耳朵、抱枕巾?

記得疫情期間看過一個新聞,上海一位爸爸一手牽着女兒,一手扛着一個枕頭,在小區排隊做核酸。

如何應對孩子的“戀物情結”?強行制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更大的傷害

為啥要扛個枕頭呢?

因為女兒怎麼都不願意離開自己的枕頭,爸爸隻好一起帶着。

如何應對孩子的“戀物情結”?強行制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更大的傷害

這就是典型的“戀物行為”。

每個孩子的依戀物都不盡相同,

有喜歡摸着媽媽的耳朵或neinei入睡的,

有喜歡抓着被子角角入睡的,

還有喜歡抱着布娃娃、小毛巾睡覺的。

哪怕這個物品已經很髒很破了,孩子也不讓扔,甚至不讓洗。

有位寶媽曾吐槽,女兒習慣抱着一堆破布睡覺,十幾年都不讓扔。

如何應對孩子的“戀物情結”?強行制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更大的傷害
如何應對孩子的“戀物情結”?強行制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更大的傷害

哪怕已經壞得不成樣子了,如果她想扔女兒就跟她拼命。

如何應對孩子的“戀物情結”?強行制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更大的傷害

為什麼孩子會有這些“小癖好”呢?

由于父母不能24小時陪在孩子身邊,當孩子感到焦慮、不安時,就會尋找一個可以依賴的替代物。

他會把對媽媽的安全感和依戀感,投射到一個物體上,可能是一個小毛巾,一個小枕頭,一個小玩偶……

這些被依戀的物體通常有一個共同特點:

裡面藏着孩子最熟悉的味道,可能是媽媽的也可能是自己的體味。

兒童精神分析家溫尼科特,把這種物體稱作“過渡性客體”。

所有通過母親和孩子發生連接配接的物件,都有可能成為那個“過渡性客體”。

“過渡性客體”不是大人給予的,是孩子在特定的情景下,自己“發現”或者“創造”的。

如何應對孩子的“戀物情結”?強行制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更大的傷害

它不光指一種物品,也包括一種行為。

溫尼科特認為,過渡性客體在孩子心中,是母愛穩定的一個象征,甚至可以被當作母愛替代品。

它能幫孩子舒緩緊張的情緒,讓孩子感到溫暖和安全。

哪怕媽媽回到身邊,哪怕自己長大成人,對這個客體的依戀也很可能依然存在。

因為他已經和這個客體建立了一個很深的連結。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的戀物行為需要戒除嗎?

Part.2

孩子“戀物”,

該不該糾正?

面對孩子的戀物行為,很多父母容易走進兩個誤區。

誤區一:把“戀物行為”=“戀物癖”

孩子的戀物行為不是“戀物癖”,更不是什麼心理疾病。

北京東區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劉莉表示,孩子對于物件的依戀,并不是興奮感,而屬于安全感的慰藉。

如何應對孩子的“戀物情結”?強行制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更大的傷害

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現象,是每一個個體心理發育過程中必須要經曆的一個階段。

孩子的“戀物情結”,和成年人的“戀物癖”有明顯差別,并不是必須糾正的病态行為,對孩子成長也沒有壞處。

洪荒少女傅園慧,就有這樣一個依戀物叫“摸摸”,是一根紅色的繩子。

爸爸說這是她小時候很喜歡的一塊毛巾,走哪兒都要帶着,長大後就把它變成了一根繩子。

孩子的戀物行為,隻要沒有影響到正常生活,我們就不需要過度進行幹預。

而且,随着孩子年齡增長,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對母愛的感覺更深刻,這種情況會逐漸消失。

就算成年之後仍然存在“戀物”行為,隻要他的行為不影響社交和正常發展,且不會對自身和他人造成危害,那就過多擔心。

誤區二:強行制止,對孩子心理造成更大傷害

有位媽媽把女兒的戀物毛巾拿去洗,結果孩子守着洗衣機崩潰大哭……

這些小物件,在我們看來可能無足輕重,但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極其珍貴的情感寄托。

如何應對孩子的“戀物情結”?強行制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更大的傷害

孩子依戀這些物件,其實依戀的是母愛的味道。

如果強行制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更大的傷害。

與其粗暴幹預,不如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和陪伴。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曾說過,隻有當母愛多次地傳遞給孩子,孩子感受到足夠多的母愛,有一天他才會明白:

原來母親不等同于乳房、毯子或其他,母愛是無形無質的。

隻有當孩子明白了這一點,他自己才能放下對過度性客體的依賴和執着。

Part.3

如何應對孩子的“戀物情結”?

如果擔心孩子過度依賴某個物件,影響到日常生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多跟孩子進行身體接觸

父母經常跟孩子進行身體接觸,可以消除孩子的焦慮和不安。

平時可以多抱抱孩子,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拉拉孩子的小手,以解其“皮膚饑餓”。

這種親昵的身體接觸,會讓孩子收到這樣的暗示:

媽媽愛我、媽媽會保護我、我很安全……

如何應對孩子的“戀物情結”?強行制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更大的傷害

給予孩子高品質的陪伴

陪伴并不是隻要陪在孩子身邊就好,沒有言語交流和肢體接觸的陪伴,是無效陪伴。

真正的有效陪伴,是停下手頭的其他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

你可能會說,每天忙着上班,根本沒時間陪孩子。

其實,高品質有效陪伴,隻需要每天專注地陪伴孩子15分鐘就足夠了。

可以是認真傾聽孩子講有趣的事情,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看書,

可以是陪孩子一起做遊戲或踢球,

也可以是一起到外面爬山,

觀察小動物,小花小草……

如何應對孩子的“戀物情結”?強行制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更大的傷害

給孩子多備幾個“遷移載體”

我們在給孩子選購生活用品時,可以有意識地多備幾個“遷移載體”,減少孩子對某一個物件“專情”的可能性。

比如,一開始就備下兩三個小毛毯換着用。

閱讀有關“安撫物”的繪本

通過繪本閱讀,引導孩子學會怎麼和“人”建立良好的依戀關系,減少對“物”的執着。

給妞們推薦幾個繪本,可以跟孩子一起閱讀:

《貼心紫毛衣》

如何應對孩子的“戀物情結”?強行制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更大的傷害

《再見了!小奶嘴》

如何應對孩子的“戀物情結”?強行制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更大的傷害

《今天開始不吃手》

如何應對孩子的“戀物情結”?強行制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更大的傷害

《我喜歡我的小毯子》

如何應對孩子的“戀物情結”?強行制止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更大的傷害

妞們,

留言區交流下,

你家娃有“依戀物”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