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流傳出一則令人窒息的視訊,一名男子在産房大罵剖腹産後的妻子:“你是不是沒腦子?”“你再給我哭一個?死娘了哭!”
拍視訊的人說,男子足足罵了三個小時才停下。期間有護士前來勸阻:“别說她了,她剛做完手術,刀口還疼呢!”男子立刻嗆聲:“她疼她死!”
很難想象,這是丈夫對一個剛剛生完孩子、做完手術的媽媽說出的話。
對于這位媽媽來說,剖腹産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可以随着時間恢複,但剛生完孩子就被丈夫大罵三小時,内心的絕望卻可能留下一生的陰影。
這樣極端的例子不禁讓我們思考:年輕媽媽産後不适,真的是因為她們太脆弱嗎?希望爸爸參與撫養孩子、照顧妻子,隻能是媽媽們的一廂情願嗎?
還是說,媽媽們在生育中經曆的一切,或許爸爸們無法感同身受,但卻應該了解和尊重。
01
有一種絕望,叫成為新手媽媽
女性從懷孕開始,就面臨着各種各樣的不适和風險,在孕早期表現為孕吐、疲乏、宮外孕,在懷孕中晚期則是器官擠壓、惡心嘔吐、膀胱功能下降。
生完孩子後,這種不适也沒有消失,反而帶來了更多的緊張和焦慮。
有的媽媽每天晚上都要起夜五六次來照顧孩子,幾個月都睡不了一個完整的覺;有的媽媽很容易陷入孤獨和難過的情緒中,還會無緣無故掉眼淚。
據統計,産後抑郁症的發病率為15%~30%,是普通女性患上抑郁症的4倍。這既是因為新手媽媽育兒過程中的不易,也受到了産後雌激素紊亂的影響。
此外,長期在家養育孩子的女性,還可能會發生外貌、形象和氣質上的改變,導緻媽媽們變得敏感、不自信。
電視劇《媽媽的日常》,就還原了年輕媽媽獨自帶娃的心酸曆程,引起無數媽媽的強烈共鳴。
劇中的媽媽剛把孩子哄睡,想要吃上一口飯,卻聽到孩子在床上哭了起來,隻好一手抱娃,一手吃飯。
孩子生病了,丈夫卻在外面應酬,媽媽求助無門,隻好半夜抱着孩子去看醫生。
好不容易回到家,想要和丈夫談談心,沒想到卻收到丈夫發來的短信,說今晚不回來了。這成為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她崩潰地哭了起來。
紀錄片《生門》的導演陳為軍說:“人們都說生育是兩個人的事,是老公和老婆的事情,其實不然,真正面對一切的,是女人。”
在現實中,女性往往承擔着生育所帶來的身體、心理雙重壓力,還要犧牲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時間,把原本屬于自己的精力都轉移到孩子身上。
一旦遇到“豬隊友”不給力的情況,本就不易的育兒生活就會雪上加霜。
02
生娃之前,互通夫妻角色期望
有人說,“生完孩子才知道,你嫁的是人是鬼。”
很多夫妻在生娃後,情感關系降到了冰點,妻子覺得丈夫沒有以前對自己好,丈夫覺得妻子不像過去那樣善解人意。
這是因為夫妻雙方對角色的期待出現了偏差:丈夫自然而然地希望妻子能夠投入家庭,照顧好孩子,不讓自己操心;妻子覺得育兒應該是兩個人的責任,希望丈夫也能投入時間和精力。
其實,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分工,不是所有家庭都必須“男主外,女主内”,隻要是對家庭成員負責、對家庭整體有益的分工,就是合理的。
但是,無論選擇怎樣的相處模式、育兒分工,這些都應該在決定生孩子之前就做好溝通,而不是等孩子出生之後再互相埋怨、争吵不休。
同僚李老師的妻子常年在外企打拼,而他在學校工作,時間相對比較自由。
他們夫妻倆決定生孩子的時候,就商量好由李老師負責孩子的生活照護,以及上學後的接送、學習輔導。妻子工作忙碌,工資也更高,是以繼續在企業發展,以事業為重。
如今,他們的孩子已經國小三年級了,夫妻倆從來沒有在育兒分工的問題上吵過架。
複旦大學社會學專業沈奕斐教授說:“現代家庭不是以結婚為标志,而是以生孩子為标志。隻有當夫妻雙方共同養育孩子的時候,他們的生活才會真正發生變化。”
由此可見育兒對于婚姻的重要影響,如果夫妻雙方沒有做好充足的角色準備,很可能會是以而打破長久以來平靜的婚姻關系。
03
媽媽的底氣,決定爸爸的脾氣
“男子大罵剖腹産妻子”的事件發生後,有網友提問:“如何看待該行為?反映出哪些問題?”
高贊回答是:“這充分說明,老婆在家裡一點地位都沒有。”
的确,如果這位媽媽在家經濟自主、掌握話語權,有能力與丈夫對峙,或許就不會任由丈夫大罵三個小時,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能默默流淚。
這也告訴所有婚姻中的女性,他人的脾氣和态度都不可控,哪怕是身邊最親近的人,也不要過度依賴,更不要把自己的命運寄托在他人的道德水準上。
女性想要在婚姻中獲得平等的地位,就要獨立和自愛,擁有被尊重的實力。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小說《玫瑰門》的作者鐵凝,在文學藝術領域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她年輕時一直保持單身,快50歲才步入婚姻。
她曾在采訪中堅定地說:“我甯願沒有,也不要一個湊合的婚姻。”
直到2007年,她與著名經濟學者華生攜手步入婚姻。兩人在婚後十分恩愛,經常一起參與慈善活動,鐵凝因作協主席的身份受到質疑時,華生也第一時間站出來解釋、回護。
良好的婚姻關系就像棋逢對手,勢均力敵,女性不需要因為另一半的強勢,就放棄自己的夢想和事業,也不需要為了遷就對方而低聲下氣。
想要做到這一點,女性也要有自己的事業,做到經濟獨立,努力實作自我價值。
正如李銀河所說,“雖然男性統治女性的觀念,早已遠離了社會的視野和關注,但是它的力量無所不在。”
如今,這樣的觀念還存在于産房裡、家庭中、酒桌旁,還困擾着許多的新手媽媽,以及處在不同年齡段的女性。
然而,女性不是丈夫的附屬,也不是孩子的全部,女性可以也應當擁有屬于自己的自由人生。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己所能讓自己強大起來,有能力選擇配得上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