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輩子積了多少德,才能過上牛郎織女的生活

上輩子積了多少德,才能過上牛郎織女的生活

文|十三姐

小時候大家都是曾為牛郎織女的故事而感傷過的人,長大後發覺我們多半是被PUA了。

一年隻能見老公一次,還不用自己帶孩子,老婆隻負責貌美如花,老公帶娃還要養家,摸着良心說,哪個女人會說這種生活讓人感傷?

哦,如果真能過上這樣的日子,我可以不要良心。

但現實是,我們有的是良心,卻沒有織女那種命。

上周有位中年老母在我文章裡留言,她說:“老公外派另一城市,半個月回來一次,孩子國中,可太爽了”......中年婦女的凡爾賽,總是透露着一種一種溫暖的冷暴力傾向。

以前隻見過炫富炫美炫成績單的,現在發現炫自己的孤苦伶仃才是王者。

上輩子積了多少德,才能過上牛郎織女的生活

後面一條跟帖更是漲姿勢了:

“上輩子積德,這輩子才能過上周末夫妻的生活,看來你上輩子積德不少。”

上輩子積了多少德,才能過上牛郎織女的生活

啧啧啧,這都什麼虎狼之詞。

這裡我要說:真的不建議你們過這種生活!因為我還沒過上......

但這給了我們一個啟發:雖然這輩子也許就這樣了,但是如果我們多積點德,下輩子是不是能擁有織女那樣的日子?

有沒有可能還更上一層樓,過上白素貞的生活,眼睛一閉、一睜,娃當上狀元了。

上輩子積了多少德,才能過上牛郎織女的生活

看來積德是一項需要提上日程的事。

說到積德。

我想起最近的一部日劇《重新開機人生》,裡面有個知識點比較特别而且重要——

要想轉世投胎繼續做人,就必須要多積德,否則隻能投胎成瓜地馬拉大食蟻獸那種奇奇怪怪的生物。

是以那個女主當然不想當食蟻獸,她決定再做一次人,這一次做人要多積德,以便來世還能做人。

上輩子積了多少德,才能過上牛郎織女的生活

就這樣,她死了好幾次,又轉世做人好幾次。

雖然表面看起來好像應該是個不斷轉世投胎的穿越爽劇,但實際上重新做人還是一樣的平凡和瑣碎。沒有降維打擊,也沒有碾壓一切,但每次她依然貪戀這樣的人生,下輩子還想做人......

這可能就是人生本來的樣子吧。

上輩子積了多少德,才能過上牛郎織女的生活

這就突然讓我産生了一個奇妙的想法:

說不定我們現在的人生,已經是上輩子積了很多德才換來的呢。

雖然很瑣碎,很多焦慮,不完美,但已經是不用投胎成大食蟻獸的足夠的陰德才換來的生活了。

自從有了這個念頭,我現在看兒子和他爹都釋懷了許多。

上周十三姐夫說要在衛生間瓷磚上打洞,挂個加熱毛巾架上去,他攤了一地的工具,弄得乒乓亂響,好不容易在牆上打完兩個洞之後他坐在那又研究了半個多小時,最後說:“這個洞不合規,明天我再重新打。”

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要拿着這個作品出去參賽。

然後他出去搞了二斤水泥,把那兩個洞堵上了。本來是好好的一面牆,現在變成有兩大坨水泥的一面牆。

上輩子積了多少德,才能過上牛郎織女的生活

我想讓他帶着他的沖擊鑽和粉色工具箱離開這個家,後來我又一想:就這麼個老公,也許已經是我上輩子積了很多德才換來的。

最起碼他會打洞啊,還沒把水管打爆啊,說不定有的老公幹個活把房子都搞塌了也說不定呢......

我甚至還得謝謝我的上輩子的努力,才換來我這輩子擁有一個不僅關心特朗普還關心如何優化我的衛生間的貼心配偶。

上輩子積了多少德,才能過上牛郎織女的生活

理想的配偶是上輩子積了很多德換來的,不理想的配偶也是上輩子積德不夠換來的,橫豎都是你要自己對上輩子負責,你怨誰啊。

早知道如此,上輩子多積點德不就行了?

但是問題不大,我們可以從這輩子就開始積德,以換取下輩子過上更好的日子。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樣才算積德。

不結個婚生個娃你不會懂積德就是一種修行。

前不久我的朋友說她的女兒把她一瓶幾千塊的面霜偷偷帶去幼稚園,分給小朋友們當身體乳,你一坨我一坨的,一天就被薅光了。

朋友跟我們哭訴這件事,我對她說:“沒事,你女兒是在積德,還順便給你也積了德,下輩子如果你擁有了一個省心、優秀的娃,你就會明白:這幸福中有一半是來自那瓶被上輩子的女兒拿出去揮霍掉的面霜。”

如果把每一次諒解、寬容、想開看作是一種積德,生活豁然開朗。

上輩子積了多少德,才能過上牛郎織女的生活

你光看到白素貞命好,老公聽話兒子學霸,你沒看到人家上輩子當蛇的時候克制、隐忍的積德之路。

是以說,想要修仙,你得先渡劫。我甚至覺得這背後還有點心理學的科學邏輯在裡面。

心理學界有個大師叫塞利格曼,這位大叔簡直是正能量一霸。他說:“積極思維讓你擁有更多正向思考,那麼事情就會變好......”

當時學到這位大師的時候,我覺得他多少是有點職業病,整天啥事都把“積極”挂嘴上,其實啥叫積極,不就是多勸勸自己、往好處想麼。但是,退一步小葉增生,忍一時子宮肌瘤啊,每天強行正能量也是一種病吧。

現在我終于明白,人家的這種可以訓練出來的樂觀,搞不好也是積德的一種表現形式。

上輩子積了多少德,才能過上牛郎織女的生活

心理學裡有個詞叫“習得性無助”,就是一直反複經受不好的事情,人就會習慣性消極、悲觀、不掙脫。

塞利格曼老師一轉手給人家發明了一個新詞兒,叫“習得性樂觀”,就是我整天樂觀看待那些倒黴事,勸自己樂呵,習慣于樂觀,壞的事情也會變得好起來。

我覺得這種極端的“強行積極”可能不比對每個人,不過已婚人士真的應該學學人家塞大叔。

上輩子積了多少德,才能過上牛郎織女的生活

上周我做了個實踐活動作業叫ABCDE練習。啥意思呢,A就是一個不好的事件,B就是你對這件事的想法,C就是這件事讓你産生了什麼消極情緒,D是自我争辯,E是跟自己的情緒和解......

好家夥,做這個作業讓我感覺自己的小宇宙燒起來了。對我來說簡直不費吹灰之力,現成的案例啊——

老公打完洞又用水泥填上,這不就是A嘛。

我對他産生了一百種抱怨,這是B。

越抱怨我就情緒越消極,想把他趕出去,C。

我又一想我如果寬容一點,這也算是積德啊,D。

最後我不再為這件小事鑽牛角尖,E。

讓一個中年老母做ABCDE實踐作業,易如反掌。每天的生活裡随時都可以ABCDE,都是積德的素材啊。

上輩子積了多少德,才能過上牛郎織女的生活

說來說去,每個人天天都在積德,換種說法叫ABCDE,你就算換成仁義禮智信,那還是在說服自己peace。

看老公不順眼的時候,就默念:我在積德,本着人道主義精神不離不棄,别人家的老公還不如他。

被娃氣得跳腳的時候,也默念:我在積德,用偉大的母愛呵護稚嫩的幼苗成長,不以一己私欲要求孩子。

對待一切不喜歡的人和事,以前是強迫自己忍耐和接受,以後就可以主動告訴自己這是積德。

每積一次德,就離下輩子過上白素貞的生活又近了一步。

你都給自己積了哪些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