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很多小孩都不會考慮父母的感受?

圖 | 小歡喜

今天想聊點家庭關系的事兒。

最近,朋友的生活又陷入了小僵局。

原因是爺爺奶奶回來了。

好多人會習慣性地以為:老人來幫忙,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但事實并非如此,在爹媽回來前她就開始焦慮,一直找理由推遲父母的回京時間。

01

并不是關系不好。

疫情結束之前,他們不間斷地在一個屋檐下同住三年。每次父母想回家,不是北京病毒反複,就是老家爆發,就這樣持續到了去年8月。

世界出現了片刻的甯靜。憋了三年的她計劃帶兩個小孩出京去航海,父母趁這個機會正好回家看看。

當時都沒想到,這次分别會持續到次年3月。

一開始父母想返京,老家開始了新一輪發作,後來是帝都風聲鶴唳,再後來全家陽了爹媽還沒感染,陽康之後她帶小孩去了海南養,讓老人安心在家做好防護。

9個月就這樣過去了。

這9個月裡老人不在,阿姨無法上門,小孩在家上網課。夫妻隻能分工協作:一邊工作一邊帶娃,煮飯打掃自己做。

十來年沒下過廚房了,一開始處理食物全靠菜單手忙腳亂。小孩也很煩心,網課不好好上、作業不做書不讀,讓人看着就焦心,怎麼親生的娃會這麼廢媽啊?

但,病毒之中叱咤職場的女強人都得下廚房,何況是家庭主婦呢?飯要吃,孩子要管,就隻有想辦法疊代。

很快她就搞出了一套15min菜單,每周一次還有空氣炸鍋速成的漢堡薯條或烤披薩,中西搭配小孩非常高興。甚至開始邀請朋友假期過來吃飯,之前父母在有諸多不便。

保潔阿姨到位之後,生活更加正軌了,坐下來曬太陽喝咖啡,無比惬意。

這讓她開始思考一件事:父母在身邊,為什麼沒有這種松弛感?他們幫忙做飯帶娃,為什麼卻始終讓人有一種箭在弦上的緊迫?

她說,緊迫感首先是出于負疚。老人都60多,退休養老的歲數回家上崗,為了小孩操勞,這很難不讓做兒女的負疚。

其次,父母和你沒有邊界感。他們會很随意地進入到你的生活,想當然地「為你」出謀劃策。

還不都是為了你好?催你結婚生小孩,生完開始指導你該如何教育小孩,指導完教育又開始圍繞你的生活打圈圈…

她說,吃飯時家裡最常見的對話是:

— 你要吃米飯嗎?

— 爸,我不要。

— 你要吃燒餅嗎?

— 不,我不吃。

— 那要不要給你下點面條?

— 我在減肥啊,爸!不吃主食。

然後他信步走進廚房,雖然隻行進了2米,但就仿佛走進了另外一個平行空間,再次問:我給你熱個燒餅,要不要?

— 爸,我不吃燒餅!(此時已經有點崩潰)

爸爸是個工程師,能疏通下水道自己修電動車,也造得出最牛逼的航空零件。可一旦進入了家庭的角色,老知識分子的光環都消失掉,隻剩下瑣碎到不能瑣碎的「爹味兒」。

吃什麼問上一百遍,然後對所有人給出的「否定的回答」全部免疫。

— 吃不吃雞蛋?謝謝爺爺,我不要。

但雞蛋仍然會被夾起,往小孩的碗裡運送,結果中途就被小孩焦急地拒絕:

— 我說了,不要啊~

然後他會舉着雞蛋講營養學,勸吃。但換回來的往往是小孩拼命捂住碗,真的不愛吃,為什麼非要吃啊?

父母從來不覺得你不需要,小孩再小也有自己的選擇權和獨立意識。總是全情投入到自己的角色,心無旁骛。

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松弛,你甚至逃不出一種被「吃飯」趕得倉皇逃竄的焦慮。

一起旅行這種焦慮感更加明顯。他會一大早就提醒你出發去車站,雖然是下午的火車,但會提醒到你聽話。

有一次實在被follow抓狂,于是她放棄了半天都遊玩計劃去了車站。路上用了20分鐘,然後全家在車站足足等了2個小時火車才來…

2個小時的火車站觀光終身難忘,因為那個站點可以一眼看到底。但她爹很惬意。旅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沒有遲到…

出門一趟又花時間又花錢,你心在流血又能怎樣?他們就是能用一種執念,随時牽起那根你以為早就斷掉的線。

不聽?爹味立刻飽含幽怨:我年紀大了也管不了你們了咯…我的天,這怎麼駁?畢竟是爹。

是以,大部分中國小孩惶恐和父母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不是因為房子太擁擠,而是真的會心塞。

甯可選擇阿姨。她是你付費所換回來的真正的左膀右臂,爹媽根本不可能,指手畫腳很不孝順,但請他們幫忙永遠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

你需要的地方,他不屑一顧;你不需要的時候,他會不辭勞苦操心到底。

他們可能是不知道的,子女并不需要他們偉大犧牲,隻想他們不要在自己生活的上空打轉,去過自己真正想過的人生,不好嗎?

喏,就像畢淑敏,年過半百航海100天環遊地球,光芒萬丈。

02

有人好奇過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中國小孩都不會去考慮父母的感受?

知乎上有一個超過14000人高贊過的答案,源引自@龍應台《目送》裡一段她和母親的對話:

看,這就是我們的日常,經常會讓我們莫名地崩潰。

是以為什麼中國小孩不考慮父母的感受?根都在爹媽這裡呢。事無巨細被關照,哪有思考獨立機會?苦沒機會吃,自然會以為索取父母是應該應分。

最糟糕的是爹媽還保持隔代輸出,360度完美服務,都覺得自己做得還很不夠…

就算你可以拒絕,對方也依舊我行我素。這讓我想起一幕戲。

《知否知否》裡盛明蘭婚後還被小公爺窮追不舍,被逼無奈約小公爺見面要說清楚。小公爺上來訴說衷腸,說每夜睡不着都在想你過得好不好,會不會在夫家受氣…

他的意思,我為你才做這麼多,你怎麼能不被感動?

盛明蘭剛開始還勸,人要自己活出一片天地。但小公爺聽不懂,他真陷到自己偉大的愛情幻覺裡無法自拔,最後把明蘭終于逼急了,抛下一句狠話:

我覺得好才是好,你覺得,不算!

爹媽對我們過度愛護,我們用同樣的方式對下一代…就算直升機父母不嫌累,但小孩也會累啊。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