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很多小孩都不会考虑父母的感受?

图 | 小欢喜

今天想聊点家庭关系的事儿。

最近,朋友的生活又陷入了小僵局。

原因是爷爷奶奶回来了。

好多人会习惯性地以为:老人来帮忙,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爹妈回来前她就开始焦虑,一直找理由推迟父母的回京时间。

01

并不是关系不好。

疫情结束之前,他们不间断地在一个屋檐下同住三年。每次父母想回家,不是北京病毒反复,就是老家爆发,就这样持续到了去年8月。

世界出现了片刻的宁静。憋了三年的她计划带两个小孩出京去航海,父母趁这个机会正好回家看看。

当时都没想到,这次分别会持续到次年3月。

一开始父母想返京,老家开始了新一轮发作,后来是帝都风声鹤唳,再后来全家阳了爹妈还没感染,阳康之后她带小孩去了海南养,让老人安心在家做好防护。

9个月就这样过去了。

这9个月里老人不在,阿姨无法上门,小孩在家上网课。夫妻只能分工协作:一边工作一边带娃,煮饭打扫自己做。

十来年没下过厨房了,一开始处理食物全靠菜谱手忙脚乱。小孩也很烦心,网课不好好上、作业不做书不读,让人看着就焦心,怎么亲生的娃会这么废妈啊?

但,病毒之中叱咤职场的女强人都得下厨房,何况是家庭主妇呢?饭要吃,孩子要管,就只有想办法迭代。

很快她就搞出了一套15min菜谱,每周一次还有空气炸锅速成的汉堡薯条或烤披萨,中西搭配小孩非常高兴。甚至开始邀请朋友假期过来吃饭,之前父母在有诸多不便。

保洁阿姨到位之后,生活更加正轨了,坐下来晒太阳喝咖啡,无比惬意。

这让她开始思考一件事:父母在身边,为什么没有这种松弛感?他们帮忙做饭带娃,为什么却始终让人有一种箭在弦上的紧迫?

她说,紧迫感首先是出于负疚。老人都60多,退休养老的岁数回家上岗,为了小孩操劳,这很难不让做儿女的负疚。

其次,父母和你没有边界感。他们会很随意地进入到你的生活,想当然地「为你」出谋划策。

还不都是为了你好?催你结婚生小孩,生完开始指导你该如何教育小孩,指导完教育又开始围绕你的生活打圈圈…

她说,吃饭时家里最常见的对话是:

— 你要吃米饭吗?

— 爸,我不要。

— 你要吃烧饼吗?

— 不,我不吃。

— 那要不要给你下点面条?

— 我在减肥啊,爸!不吃主食。

然后他信步走进厨房,虽然只行进了2米,但就仿佛走进了另外一个平行空间,再次问:我给你热个烧饼,要不要?

— 爸,我不吃烧饼!(此时已经有点崩溃)

爸爸是个工程师,能疏通下水道自己修电动车,也造得出最牛逼的航空零件。可一旦进入了家庭的角色,老知识分子的光环都消失掉,只剩下琐碎到不能琐碎的「爹味儿」。

吃什么问上一百遍,然后对所有人给出的「否定的回答」全部免疫。

— 吃不吃鸡蛋?谢谢爷爷,我不要。

但鸡蛋仍然会被夹起,往小孩的碗里运送,结果中途就被小孩焦急地拒绝:

— 我说了,不要啊~

然后他会举着鸡蛋讲营养学,劝吃。但换回来的往往是小孩拼命捂住碗,真的不爱吃,为什么非要吃啊?

父母从来不觉得你不需要,小孩再小也有自己的选择权和独立意识。总是全情投入到自己的角色,心无旁骛。

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松弛,你甚至逃不出一种被「吃饭」赶得仓皇逃窜的焦虑。

一起旅行这种焦虑感更加明显。他会一大早就提醒你出发去车站,虽然是下午的火车,但会提醒到你听话。

有一次实在被follow抓狂,于是她放弃了半天都游玩计划去了车站。路上用了20分钟,然后全家在车站足足等了2个小时火车才来…

2个小时的火车站观光终身难忘,因为那个站点可以一眼看到底。但她爹很惬意。旅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没有迟到…

出门一趟又花时间又花钱,你心在流血又能怎样?他们就是能用一种执念,随时牵起那根你以为早就断掉的线。

不听?爹味立刻饱含幽怨:我年纪大了也管不了你们了咯…我的天,这怎么驳?毕竟是爹。

所以,大部分中国小孩惶恐和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不是因为房子太拥挤,而是真的会心塞。

宁可选择阿姨。她是你付费所换回来的真正的左膀右臂,爹妈根本不可能,指手画脚很不孝顺,但请他们帮忙永远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你需要的地方,他不屑一顾;你不需要的时候,他会不辞劳苦操心到底。

他们可能是不知道的,子女并不需要他们伟大牺牲,只想他们不要在自己生活的上空打转,去过自己真正想过的人生,不好吗?

喏,就像毕淑敏,年过半百航海100天环游地球,光芒万丈。

02

有人好奇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中国小孩都不会去考虑父母的感受?

知乎上有一个超过14000人高赞过的答案,源引自@龙应台《目送》里一段她和母亲的对话:

看,这就是我们的日常,经常会让我们莫名地崩溃。

所以为什么中国小孩不考虑父母的感受?根都在爹妈这里呢。事无巨细被关照,哪有思考独立机会?苦没机会吃,自然会以为索取父母是应该应分。

最糟糕的是爹妈还保持隔代输出,360度完美服务,都觉得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就算你可以拒绝,对方也依旧我行我素。这让我想起一幕戏。

《知否知否》里盛明兰婚后还被小公爷穷追不舍,被逼无奈约小公爷见面要说清楚。小公爷上来诉说衷肠,说每夜睡不着都在想你过得好不好,会不会在夫家受气…

他的意思,我为你才做这么多,你怎么能不被感动?

盛明兰刚开始还劝,人要自己活出一片天地。但小公爷听不懂,他真陷到自己伟大的爱情幻觉里无法自拔,最后把明兰终于逼急了,抛下一句狠话:

我觉得好才是好,你觉得,不算!

爹妈对我们过度爱护,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对下一代…就算直升机父母不嫌累,但小孩也会累啊。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