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絡時代,父母才是阻擋在女兒和惡魔之間最堅實的那道牆

網絡時代,父母才是阻擋在女兒和惡魔之間最堅實的那道牆。

這些網絡社交的底線,一定要趁早教給孩子。

作者 | 哎呀媽

最近,一位河南爸爸的遭遇,讓無數女孩家庭的父母感到後怕。

這位爸爸剛開始關注到女兒的“異常”,是在五年級下學期。

那段時間,他發現女兒經常起夜,不太正常。

他就跟妻子商量後,在夜裡搞了一次突然襲擊。妻子猛然開門沖進去一看,才發現女兒半夜還在和網友聊天。

後來,他搜出女兒竟有4部手機,一部父母給買的,一部媽媽的舊手機,還有兩部是女兒自己用壓歲錢和零花錢偷偷買的。

更意想不到的是,女兒手機裡的聊天内容,一條比一條“辣眼睛”。

有标注“姐姐”的網友,留言問:

“你缺不缺錢,你有什麼東西要買的不?要是缺的話,姐姐給你買。

姐姐給你說幾個男性朋友,你去陪一下他們。”

有的則打着“動漫”的名義,在群裡各種組CP,聊着生孩子、談戀愛的成人向話題,甚至發一些動漫色情圖檔。

那些和女兒組CP的網友,私下發來的内容更是不堪入目。

動不動就“老婆親親”,說一些暧昧色情的話,還拿紅包誘導女兒拍暴露的身體照。

看到女兒上傳的裸照,這位爸爸震驚不已。

想不到一向乖巧聽話、成績優異的女兒,在私下有四五個網絡“男朋友”。

更不明白為什麼,明明自己很注重性教育,女兒還會掉進這樣的“陷阱”。

萬一他沒覺察到女兒的“不對勁”,不知道怎麼翻出那些被隐藏的聊天記錄,女兒極有可能會在虛拟的網絡世界陷得越來越深。

或許在很多父母看來,類似這樣的事情僅僅是個例、偶然。

但深究下去,就會發現:

女孩面臨的網絡社交問題,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危險得多。

尤其是懵懂的青春期女孩,很容易落入壞人的“圈套”。

青春期女孩的網絡世界,危機重重!

前不久泰山一位爸爸,曝光自己的國中女兒在社交App上發暴露照。

原本在App房間裡K歌的女兒,突然收到别人的加好友邀請,沒多想就互相關注聊了起來。

聊着聊着,對方不停提出新要求:

拍腿、胳膊、鎖骨......甚至裸照。

要是不配合,對方就半分炫耀半分威脅地說:嘿嘿,我儲存你的鎖骨照了。

無獨有偶。

前幾年,15歲的圓圓,結識了一位QQ網友。

成為好友不久,對方就提出裸聊請求,答應支付3000元的裸聊費,誘導圓圓同意。

然而,錢沒收到,對方的要求卻越來越過分。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對方又提出視訊裸聊,聲稱不同意的話,就會把拍到的照片公布上網。

就這樣,膽小怕事的圓圓,一次又一次同意了對方的變态請求:做不雅動作、自行猥亵。

被“隔空侵犯”了一個月,圓圓不堪折磨,很想擺脫這一切,卻被對方精神控制,差點答應線下見面開房。

幸好被爸爸及時發現端倪,才得以制止接下來的悲劇。

涉世未深的青春期女孩,資訊過濾能力不夠,對是非的辨識能力不足,面對陌生人的轟炸攻勢,大機率都會招架不住。

一旦身邊的父母、長輩不知道她們正在和什麼人對話,經曆着什麼樣的事情。

一時的疏忽,帶來的将是終生痛苦和遺憾。

2020年,成都14歲女孩小小在網上認識了商人邱某。

幾番威逼利誘後,小小發了自己的私密照,同意私下見面的邀約。

結果被侵害了8次,懷孕、引産、身體遭受重創,小小為此患上重度抑郁,最終跳樓身亡。

一起起觸目驚心的新聞,都在警醒着我們:

那些看似美好的青春背後,藏着大人難以想象的黑暗陷阱。

你以為孩子不過是對着螢幕看圖文、刷資訊,可那些網絡“大灰狼”卻無時無刻不在找尋獵物,随時亮出他們的獠牙。

女孩身處的網絡世界,根本不簡單,處處充滿利益的誘惑和危險的氣息。

稍不留神,分分鐘釀成大錯。

青春期女孩的困境,不容小觑!

或許有些無知的大人,會把問題丢到孩子頭上。

覺得肯定是女孩不知廉恥,貪小便宜,才會讓壞人有機可趁,自己身陷絕境。

其實,這些恰恰是青春期女孩的成長困境,值得每一位父母注意和深思。

開頭那位擁有4部手機的女孩,明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的。

可身邊很多同學都在玩,自己不這麼做的話,會顯得很格格不入。

每次聽别人講,自己就會想要加入。

這樣的心理動機和反應,對青春期女孩來說特别正常。

研究表明,青春期是女孩身份探索的重要階段,這時的她們更關注自己在社交圈裡的地位和認可度。

腦科學專家也指出,女孩的大腦更聚焦于人際和交流。

和男孩容易沉迷遊戲不同,女孩喜歡用手機進行社交、分享、網聊、網戀等等。

尤其到了青春期,本就敏感、渴望和外界互動的女孩,更容易掉進網絡陷阱,遭到網絡騷擾和攻擊。

女孩權利倡導者、美國知名作家瑪琳達曾這樣描述十幾歲青春期女孩的網絡社交現狀:

“她們的生活依賴于社交媒體,因為擔心錯過什麼,是以從來不肯離線。

她們總是在發短信,更新她們的臉譜網和網絡空間,用蘋果手機往Instagram發照片,然後為數秒鐘之内就能得到回複而激動和雀躍。

一些女孩睡覺時也把手機放在床邊,整個晚上,滴滴聲提示她們又有新的微網誌或新的文章了。”

無數青春期女孩,天天和網絡世界近距離接觸,把自己暴露在陌生人的視線裡,又缺乏足夠的理性、冷靜。

遇到那些心懷歹意的“大灰狼”,幾句甜言蜜語的蠱惑,帶有威脅的恐吓,她們一下子就會六神無主,自亂陣腳,一步一步掉進壞人的圈套中。

栖霞13歲女孩小葉,偶然機會在網上結識了一名異性網友。

對方各種花言巧語哄騙她,讓她誤以為遇到“真愛”,在遭受性侵後,還不知道自己被傷害。

網絡,對于大部分青春期女孩而言,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總有一股強大的吸引力。

她們以為能在這裡滿足社交、認可、心理情感需求,結果一不留神就被拉進了深淵裡。

有遠見的父母,都會給孩子把好第一關

《女孩危機?!》一書中,作者孫雲曉強調:

在處理女孩愛與性的困擾上,父母發揮着獨特、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現如今這個網絡時代,陷阱随處可見,壞人随時躲在黑暗裡誘騙女孩。

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幫孩子把好重要的第一關,防患于未然。

這7個網絡社交的底線,一定要趁早叮囑女孩:

第一:不輕信網友的花言巧語。

面對網絡聊天、交友APP裡陌生網友的甜言蜜語,各種情愛的暗示和說辭,要保持平常心。

在無法确認、甄别對方身份的情況下,不要輕信任何人,而是時刻提醒自己:素未謀面的陌生人,最不可靠。

第二:不透露自己的個人資訊、隐私。

浏覽網頁,或逛論壇、評論區時,不要留下自己的姓名、年齡、電話号碼和家庭住址等個人資訊。

更不要将自己的隐私資訊、身體部位發到網上,免得留下把柄。

第三:不遷就任何人,特别是在身體問題上。

教導女孩學會自我尊重、自愛,正确把握和網友、異性朋友社交的尺度。

對于侵害到身體、感受的行為,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别人再怎麼遊說、利誘,也要果斷拒絕,及時遠離。

就算對方是朋友,或朋友推薦介紹的,也不行。

第四:不接受不合理的殷勤和禮物。

當别人平白無故表達欣賞、好感,或送錢送禮,不要被這些表面上的“友好”所欺騙,誤以為對方很在乎、重視自己。

哪怕是一句簡單暖心的話,一杯甜滋滋的奶茶,或一包小零食,都要保持警惕。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無端獻殷勤,一定藏有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

第五:不單獨約見任何一個陌生網友。

要教女孩有基本的安全意識,再怎麼想見網友,都不要單獨前往。

因為網絡的另一端,隐藏的是人是鬼,沒有人知道。

第六:不能晚于晚上9點回家。

我們無法限制青春期女孩外出,有自己的娛樂和社交,但得要求:除學校晚自習外,晚上9點前必須回家。

晚上是意外、危險的高發時段,不要讓自己暴露在危險或有潛在危害的地方,最大限度保護自己。

第七:對父母不能有隐瞞。

父母要用足夠的溫暖、接納和包容,讓女兒知道:父母是可以信任的,有問題随時可以找父母溝通、求助。

不管遇到什麼,就算孩子被傷害、受打擊,父母也都要以愛和關懷守護孩子。

身為媽媽,女孩的同性長輩,要學會共情和同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想法、困惑是正常的,沒必要感到羞恥。

而爸爸,更要積極參與到女孩的規則、底線教育,幫助女孩學習和異性打交道,減少社交焦慮。

養女方知世道險,尤其是青春期階段,女孩成長面臨的困境,遠比男孩更嚴峻、複雜。

這就更需要父母用心陪伴、未雨綢缪,告訴女孩守住底線,學會保護自己。

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聯起手來,貢獻一份力量,勇敢發聲,打擊惡魔。

讓孩子們能在清澈、友好、善意的生存環境中,交良友、識良人,真正享受到人生的美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