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這3個月時間裡,國人的心情也是跌宕起伏,相信很多人都對華為的處境很擔憂。
剛進入2023年,華為就官宣了好消息,已經轉危為安。但沒過多久,外媒就爆出了“老美新一輪制裁将在5月落地”的消息。一浪接一浪,資訊量太大了,實在讓人很難淡定,華為還扛得住嗎?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釋出了一篇關于任正非講話的文章,似乎給出了答案。據任正非透露,華為2022年的科技研發費用達到了1640億元,且未來還會持續加大科研投入。由此可見,華為的決心是很大的,且并沒有受到美打壓影響,繼續走自己的路。
據悉,為了盡快實作“中國芯”的突破,打破晶片技術封鎖,華為在2022年前三個季度,也就是短短9個月時間裡,就“燒”光了1105億元。這是什麼概念?
茅台公司,2022年的總營收為1364億元,而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科研投入之和,包括阿裡巴巴、騰訊、百度等企業,或許勉強能夠跟華為的科研投入“打平”。毫無疑問,華為是鐵了心要自研晶片,徹底擺脫對美芯的依賴。
事實上,在華為被打壓後,央媒就坐不住了,人民日報多次發聲,且強調了自主研發的重要性。且對中企發出了提醒——徹底抛棄對“科技無國界”的幻想,不要再對“買辦”寄予希望,唯有自研核心技術,才能給中企帶來安全感。中企的面前隻有一條路可走,堅持自主研發+多元化布局,唯有如此,才能加快“去美化”,完成蛻變。
有一說一,人民日報說的沒錯,除了華為外,其他暫時安全的中國科技企業也不能掉以輕心,必須有危機意識,盡早開啟自研,布局更多的領域,用科技“武器”來保護自己,“武裝”自己。隻要在前沿科技領域掌握了更多的核心技術,才能擁有話語權,不怕被西方國家打壓。
目前,華為在5G、雲計算、晶片等領域都取得了一些突破,并且也有了專利保護意識。根據《中國發明專利授權數》報告來看,華為手握7630件核心專利技術,穩居國内第一。而在世界舞台上,中國2022年申請的專利數量也是最多的,超過了美國。
在過去幾十年裡,美科技巨頭利用技術優勢,不斷給中企設障,進而收取“天價”專利費用。而當華為在5G領域搶占先機,獲得主導權後,老美也開始後怕了。或許是擔心華為也會依靠手握的3000+核心5G專利,“反制”歐美科技企業,才會先下手為強。
但這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任正非說過,華為沒空收取專利授權費用。但既然老美通過“卡脖”斷了華為的海外業務,這相當于給華為制造了“空檔”,完全有機會針對西方國家收取專利授權費用。
可以預見的是,在美的打壓下,中企不僅有了危機意識,還懂得利用專利技術保護自己的權益,這對于中國科技的發展來說是一件好事,希望有更多的中企可以重視科研,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