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甲流、諾如也有“新冠後遺症”?會變得更可怕嗎?

​近來引發一些學校停課的甲流、諾如等病毒,其實千百年來一直存在于人類社會。新冠疫情過後,它們的流行表現暫時不同于過往,但終會恢複到平常狀态。過去,我們能與這些常見傳染病共存,未來,我們很可能會以更小的代價共存。

撰文 | 周葉斌

近期,多地有學校因部分學生感染新冠或流感采取了停課或線上教學的措施。剛剛經曆了新冠疫情高峰,許多人心有餘悸,對各類傳染病也抱着更大的戒心,擔心第二波新冠疫情是否來臨,或者别的病毒是否會沖擊我們的生活。

其實,有很多傳染病長期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新冠應該也會加入它們,成為與我們共存的一種常見病。在逐漸走出大流行的後新冠時代,我們既要注意一些過去幾年被忽視的傳染病可能會再度出現,也要理性看待各種常見病毒的實際風險,采取合理但不過激的應對措施。

1 人類社會一直是與病原體共存的社會

新冠三年,普通大衆對“病毒”二字産生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甚至是恐懼。是以當聽到某個學校有孩子感染甲流或者某地暴發諾如病毒,很多人都是後背發涼,生怕又有新的疫情要來了。其實人類社會一直在與很多常見病原體共存,包括最近上過新聞的甲流、諾如病毒,都是常見的病原體,算是我們的長期“伴侶”了。這些病毒可能聽名字感覺陌生,但說到常見症狀,例如冬天了突然得了“重感冒”或者“吃壞東西”拉肚子,絕大部分人一生中都有類似經曆。對于此類“小病”,我們也不會太放在心上,可如果真要刨根問題,這些“小病”的背後很可能就是那些最近上新聞、讓我們擔驚受怕的病毒。

甲流全名是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有很多種,一些主要感染鳥類或其它哺乳動物,比如自20世紀末在全球不斷擴散的H5N1就是一種主要感染鳥類的高緻病性禽流感,它在分類上也屬于甲型流感病毒。但新聞上報道的孩子們感染的甲流,是指季節性流感中的甲流。也就是長期存在于我們社會、在冬季更高發、形成季節性特征的流感病毒。

季節性流感病毒主要有兩個甲流株系——H1N1與H3N2,以及兩個乙型流感病毒株系——Victoria和Yamagata引起。一般來說甲流占據了季節性流感的主流,不過在兒童中乙流比例一般比成人中稍高。每年具體的流行病毒株也會有變化。可是總體而言,冬季出現大量甲流病例是很正常的。像美國疾控中心CDC估計,從2010到2020,每年季節性流感引發的有症狀疾病在900萬到4000萬例左右,可以說是非常普遍[1]。

另一個近期上新聞的諾如病毒,是導緻傳染性腸胃炎最常見的病原體[2]。諾如病毒引發的症狀在國外又被稱為冬季嘔吐病(winter vomitting disease),反映了它也喜歡在寒冷天氣暴發的特點。同樣喜歡在冬季出現的還有另一種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病原體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症狀往往表現為普通感冒。

不難看出,許多病毒似乎把冬季當作了舒适區。這其實和它們的宿主——也就是我們人類——的行為模式有關。在寒冷的季節,我們聚集在室内的時間更多,也就給了這些病毒更多的傳播機會,容易造成暴發。呼吸道病毒如流感、RSV是如此,即便是引起腸胃炎的如諾病毒,也是人傳人為主,如在感染者嘔吐後通過氣溶膠傳播。是以,還是在冬季人群聚集更多環境下容易暴發。

2 後新冠時代,常見傳染病也在走出疫情

很多人可能覺得奇怪,專家們經常說甲流這些傳染病常見,可是最近幾年都沒聽說,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很多常見傳染病病毒是被我們長期忽視的。這從一些病毒的發現史也可以窺見一二。例如RSV病毒直到1956年才被科學家發現,而且最初還因為是在黑猩猩中被發現,被命名為“黑猩猩上呼吸道病原體”,後來科學家們意識到這個呼吸道病毒感染在人群中極為普遍,三歲前幾乎所有人都感染過,而那些被感染的黑猩猩是被飼養員們傳染的,才改名為“人類呼吸道合胞病毒”[3]。諾如病毒也是類似,它的命名來自1968年美國俄亥俄州諾瓦克一個國小的疫情暴發,可實際上1930年代丹麥也記錄過類似暴發,而從不同株系的基因組分析看,有幾個株系更是在公元前一兩千年就已分道揚镳,這些病毒搞不好在人類有文明前就伴随我們了[4]。

可見,一些長期存在于人類社會中的病毒也一直被我們忽視,普通大衆沒怎麼聽說過也很正常。即便是季節性流感這個每年高峰都帶來大量住院甚至死亡的傳染病,平日對傳染病或公共衛生關注較少的人,也很可能與感冒混淆。可在新冠疫情後,公衆對傳染病的威脅有了深刻體驗,媒體也會較多地報道各類傳染病病例,這自然會給人帶來病毒突然多了的感觀。

其次,我們也要注意到在人類社會逐漸走出新冠大流行的陰影時,一些常見傳染病也在“恢複正常”。在前文中,冬季傳染病紮堆暴發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人的行為模式,寒冷時節人們聚集更多,為病毒帶來了擴散的最佳機會。可是過去三年新冠大流行期間,全球各地的人類行為模式都出現了短時間的劇變,也影響了諸多常見傳染病的發病規律。

參考美國近年來的季節性流感檢測陽性率變化[5]:

圖1. 美國自2015/16流感季以來的流感檢測陽性率變化(來源,引文[5])

2020/21是新冠全球大流行後的第一個流感季,可是該年流感病毒近乎絕迹,可以說那一年根本就沒有流感季。流感消失的背後恰恰是當年人們的行為模式巨變。而在2021/22流感季,美國當時随着新冠疫苗接種率提升,逐漸放開各種新冠疫情管控,流感也稍有恢複,可是病例數仍遠低于往常,還出現了罕見的雙峰:當年冬季高峰病例不多,春天出現了另一個小高峰。2021/22之交的冬天發生了什麼?正好是奧密克戎第一波疫情沖擊全球的時候,此時人們的行為因疫情難以複原,流感這個傳統呼吸道傳染病自然也受到了影響。

可到了2022/23流感季節,也就是去年冬天開始至今,全球很多地方都開始與新冠共存,人們的行為模式與新冠大流行前的差異越來越小:節日裡走親訪友,觀看世界杯,觀衆席爆滿……随着人類社會、人類行為的恢複正常,流感這個常見傳染病也開始恢複“正常”了。像在美國,感染高峰時的陽性檢出率與新冠疫情前已經差别不大。

不僅流感如此,RSV在歐美也經曆了類似的“失蹤到回歸”。不同國家地區疫情管控調整的時間不同,是以這些傳統流行病恢複的情況也會有一定差異。中國到2022年底才進行了新冠防疫調整,我們可能現在才面對流感等病毒的“複原”。三年來與這些人類社會中長存的“老友”未見,如今再度遇到,難免會有突然出現更多病毒的感覺。但是,真相并非突然出現了新病毒,而是老病毒和我們的社會一樣,開始恢複了。

3 預存免疫與病毒的“新冠後遺症”

雖然流感等傳染病也開始走出新冠疫情的影響,但從歐美等地的情況看,仍然會有一個轉型期。在短期内,我們也會看到一些傳統流行病的異常表現。

例如美國2022/23的流感季,從疾病峰值看,與過往流感季節類似,可發生的時間卻比以往早了不少,從2022年的第40周,即10月就開始升溫,比以往大部分年份早了近兩個月。這也反映到了流感住院人數上[5]:

圖2. 近6個流感季節美國每周每十萬人流感住院人數(來自引文[5])

從每周的每十萬人流感住院人數看,美國2022/23流感季節的高峰在每十萬有五六十人,與2018/19、2019/2020兩季類似,屬于正常範圍,低于2017/18尤為嚴重的流感季,高峰卻比過去早來了兩個月。

同時,這次流感在美國來得早去得也早,2023年2月感染人數就大幅下滑,如果之後不再反彈,那麼等于是在過往流感高峰時就已經結束了流感疫情。

既然人類社會和其它病毒都在走出新冠的陰影,為何還有這種“異常”呢?因為人的行為模式回歸未必與季節規律一緻,在短期内,這些病毒的活動規律會更貼近人的行為變化時間,要恢複到原有季節性還需一個過程。但還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剛剛擺脫新冠大流行不久,人類對諸多常見病毒的預存免疫還未恢複正常。

類似于新冠,流感等病毒在人類社會引起的疫情嚴重程度也受病毒緻病性與人群免疫基礎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例如,流感病毒在不斷變異,絕大部分變異是細微的,對人體免疫系統來說隻是抗原的小變化,即抗原漂移,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經過多個流感季節中反複感染後,會對流感産生較好的免疫基礎,限制流感的影響。可是當流感發生較大的變化,發生了抗原轉換,此時免疫系統過去反複感染積累下來的預存免疫就效果有限了,容易出現嚴重的流感季節。

在過去三年的疫情影響下,流感、RSV等常見病毒的流行模式出現了連續幾個流行季的異常,同時也讓我們的預存免疫偏離了正常水準。而預存免疫的“失常”也讓病毒有更大可能表現“反常”。

例如RSV一般和流感一樣在冬季才會進入高峰,可在2021年夏天,美國卻遇到了新冠疫情後的第一個RSV高峰[6]:

附圖. 美國在2021年8月(藍色曲線)出現了反常的RSV感染高峰(來自引文[6])

而從2022年10月起,美國的幼兒RSV感染也是激增,出現了一個往年未見的異常高峰[7]。RSV的高危人群在年齡結構的兩端:一個是新生兒,由于從未感染過,沒有免疫基礎,是以比較脆弱;另一個是老年人,由于身體本身比較弱,也有一定重症風險。在往常,幼兒到2歲後基本都感染過RSV,從此憑着過往感染的免疫基礎,再感染RSV往往都是輕症。可是RSV疫情消失的幾年裡,很多幼兒即便過了2歲也沒有預存免疫,這就導緻RSV連續出現在時間或者嚴重程度上的異常表現。

同理,諾如病毒感染雖然表現為腹瀉、嘔吐的急性腸胃炎,但新冠大流行期間社交距離增加與戴口罩等行為都會抑制該病毒的傳播。是以很多國家地區在疫情防控較嚴格的早期都很少出現諾如暴發[8-9]。但反過來說,諾如病毒在社群間傳播的同時,也在人群水準上累積了對應的免疫力,是以經過新冠管控後,人群免疫預存下降,諾如病毒反而有可能出現比以往更強勢的反彈,這也是在英美等國都觀察到的現象[10]。

從這個角度來說,常見病毒也在經曆“新冠後遺症”,要經過一個适應期才會完全恢複過往的流行情況。有些病毒經曆的“新冠後遺症”可能更為嚴重,例如季節性流感的兩個常見乙流病毒株中的一個Yamagata株系,自新冠疫情暴發後很少監測到,即便是在2022/23流感季,流感整體已經恢複,該株系還是難覓蹤影。我們不能排除在過去三年内,由于找不到宿主,該株系滅絕的可能[11]。

4 理性應對複原的常見病毒

剛經曆了新冠疫情高峰,再度面對各種常見病毒的“回歸”,有一定程度的擔憂也很正常。不過,在“甲流”“諾如病毒”頻頻成為熱詞的今天,我們還是可以參考以往應對這些常見病毒的科學經驗積累,理性面對,減少焦慮。

首先,在短期内,我們要對一些常見病毒表現反常做好心理準備。如前文中提到的,歐美各國開始與新冠共存後,無論是流感還是RSV都出現過不同于以往流行規律的表現,這是因為人的行為模式與預存免疫兩個方面都未完全回複如常。中國的防疫政策調整還不久,很可能也會遇到相似的反常。2022年底剛恢複大規模的人群出行、流通,可能導緻現在才進入流感上升期,而此時美國的流感疫情已經接近尾聲。

中國步入後新冠時代的常見流行病表現“異常”,不代表常見病毒要大變,隻是一切逐漸恢複常态的過渡時期表現,我們不必過于恐懼。

其次,有些預存免疫上的欠缺可以人為彌補。低于尋常的預存免疫,可能讓我們在面對一些常見病毒時也更脆弱一些,不過絕非不可挽回。像最近引起一些學校改變教學計劃的甲流,根據歐美2022/23流感季的跟蹤,當下流感季的流感疫苗有較好的保護作用[12]。盡快接種流感疫苗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之前新冠大流行帶來的預存免疫缺失,也可能更好地應對流感病毒的死灰複燃。

再次,那些常見病毒仍然是有着自身的特征,緻病性上也會遵循原有規律。甲流、RSV、諾如病毒等作為常見病毒,緻病性是比較穩定的,也有對應的高危人群,大部分集中在嬰幼兒與老年人。我們完全可以根據此類規律做好相應的防備。例如,醫療系統可以準備好高危人群求醫增加的可能性。以及在學校、養老院等高危人群聚集的地方采用額外的防護措施,在寒冷季節适當改善室内通風狀況,就會減少一些流感、RSV的威脅。諾如病毒也能通過個人注意手衛生、加強學校餐館等地的衛生狀況等措施來防範。

最後,科學、醫學水準在不斷提高,是以,即便各種常見病毒不會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但我們應對它們的辦法會越來越多。例如,伴随着依據疫苗抗原結構設計上的突破(相同的技術也用于當今一些高效新冠疫苗中),可能很快就将有兩款面向老年人的RSV疫苗面世[13]。過去,這些常見病毒沒有阻止我們人類社會向前發展,今後,我們應對這些病毒的方法隻會随着科技發展而變得更優。過去,我們能與這些常見傳染病共存,未來,我們很可能會以更小的代價共存。

參考資料

[1] https://www.cdc.gov/flu/about/burden/past-seasons.html

[2] https://www.cdc.gov/hai/organisms/norovirus.html

[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3575961/

[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619155/

[5] https://www.cdc.gov/vaccines/acip/meetings/downloads/slides-2023-02/slides-02-22/influenza-02-Grohskopf-508.pdf

[6] https://www.cdc.gov/vaccines/acip/meetings/downloads/slides-2022-06-22-23/03-RSV-McMorrow-508.pdf

[7] https://www.cnn.com/2022/10/21/health/rsv-hospitals-what-to-know-wellness/index.html

[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662166/

[9]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888229/

[10] https://www.vox.com/health/2023/2/17/23603035/norovirus-stomach-flu-vomiting-nausea-diarrhea-outbreak-norwalk

[11]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524051/

[12] https://www.cdc.gov/vaccines/acip/meetings/downloads/slides-2023-02/slides-02-22/influenza-03-Olson-Lewis-Tenforde-508.pdf

[13] https://www.cdc.gov/vaccines/acip/meetings/downloads/slides-2023-02/slides-02-23/RSV-Adults-04-Melgar-508.pdf

本文受科普中國·星空計劃項目扶持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繼續閱讀